你的家鄉最有代表的是什麼美食?並且講一下有關的故事?

東南西北峰


作為四川人,當然首推下飯開胃的小炒肉了!

有人情深義重,總會記得那幾顆小豆豉。

川魯淮湘,大江南北,農家炒肉,基本上都是豬肉切片,簡單粗暴地炒辣椒。四川人放點豆瓣;湖南人放幾顆豆豉;廣西人放兩片竹筍;廣東人加幾根香芹。無所謂正宗不正宗,不管哪一種,都挺好吃的。

有人搞不清回鍋肉和小炒肉的區別,其實很簡單:

回鍋肉,是先把肉煮熟,再切成大片下鍋熬出些油之後,放郫縣豆瓣、辣椒和蒜苗炒。對辣椒的要求不高,有香味就可以。特點就是肉厚、大片,放豆瓣和蒜苗。

小炒肉不同,小炒肉肉片的刀工要求是薄和小,一定要用辣味突出的辣椒炒。

五花肉,半肥半瘦。切成小片,炒之前,放一勺料酒、一勺生抽、一點點芡粉略微醃製一下。(四川有種農家炒肉是帶皮的,炒出來口感更多了一層軟糯嚼勁,也可以嘗試。)

細的那種二荊條辣椒和小米辣,取幾個,切成絲。一定不能選那種大個的菜椒或水果椒,這個選錯了,這道菜基本上可以宣告失敗了。

姜切絲,蒜拍碎。要保證,料比肉多。

火開大點,在油快燒開的時候倒肉下去,肉變了顏色,再下作料。幾番爆炒,辣椒熟了,就可以出鍋。

剛剛去涼山那邊工作的時候,那裡沒有自來水,做飯還要用爐子。後來我索性交伙食費給馬路邊開小賣店的羅二姐,每天到她家去吃。

羅二姐炒的小炒肉,那叫一個絕!

地裡剛摘的鮮紅辣椒,還脆生生的,看一眼就知道很辣。醃製肉片的時候沒有料酒,滴了幾滴當地人自釀的苞谷酒。幾個小蔥的蔥白,讓這道菜更有來自土地的質樸感覺。肉片吸滿了紅椒的鮮美和苞谷酒的醇香,好吃到口水狂飆!





行走的好吃嘴


謝謝您的問題,下面我來回答您的問題,我推薦的是我的家鄉四川的老臘肉。

說起臘肉,便不得不提到我的家鄉四川宣漢縣,宣漢老臘肉不說獨步天下其實也相差不遠。臘味是中國人獨特的創造,對於味道追求極為細緻,而關於臘肉的故事,在清晨、在日暮,在臨近年關的臘月日日上演著。

說起四川的老臘肉,便不得不提宣漢老臘肉。宣漢老臘肉可以說是四川臘肉的一個代表,柏樹松枝作為第一次燻烤的材料,青色柏樹松枝燃著濃濃白煙,將小鮮肉沾染上塵世的氣息,在炊煙中積蓄沉澱,吸納到每一塊肉中,讓整塊臘肉有紅塵的氣息。

然而,僅僅如此是不夠的,只燻烤一次之後,臘肉遠遠沒有達到想要的風乾效果。於是智慧的勞動人民將臘肉懸掛在廚房,每日經受油煙的燻烤,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風乾,將豬肉與醬料的味道完美的鎖住。一塊臘肉,成型的過程其實並不是太複雜,但是要做好一塊臘肉,所傾注的心血是必不可少的,要在陽光正好時懸掛出來防止發黴,防止鳥雀以及老鼠偷食。

四川老臘肉,在四川食品特產中的地位絕對不低於任何一樣其他小吃或肉類製品。臘肉是四川人民過年過節、婚姻慶典等宴席中桌面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臘肉一般是由豬肉經過鹽浸漬數日,而後經過柏樹枝條樹葉燻烤和涼乾的工序。其獨特的煙燻的香美味道令食客難以忘卻。四川臘肉味道偏辣,和廣東的帶甜味不相同,更刺激味蕾,吃的慾望更強烈。經過水煮之後直接切片,唇齒之間都留有歲月厚重的醇香。





向小廚


道口燒雞,真的,當你在外漂泊十幾年後,你就知道家鄉的味道是多麼的讓人魂牽夢繞。道口燒雞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創始人叫張炳。他在道口鎮大集街開了個小燒雞店,因製作不得法,生意蕭條。有一天一位曾在清宮御膳房當過御廚的老朋友來訪,他身懷絕技。兩人久別重逢,對飲暢談。張炳向他求教,那朋友便告訴他一個秘方:“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八料就是陳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和白芷八種佐料;老湯就是煮雞的陳湯。每煮一鍋雞,必須加上頭鍋的老湯,如此沿襲,越老越好。張炳如法炮製,做出的雞果然香。從此,營業興旺,張炳把他的燒雞店定名為“義興張”。

清嘉慶年間,一次嘉慶皇帝巡路過道口,忽聞奇香而振奮,問左右人道:“何物發出此香?”左右答道:“燒雞”。隨從將燒雞獻上,嘉慶嘗後大喜說道:“色、香、味三絕”。從此以後,道口燒雞成了清廷的貢品。現在生活條件好一些了,家鄉的味道在自己腦海裡是一輩子忘不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