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打理自己的財富的?有沒有什麼好的經驗和大家分享?

英語六人行


打理自己的財富,是為了達到財富的保值與增值.為了抵禦生活壓力,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且能成為一個被動收入者.

怎樣打理自己的財富:

1.首先將自己的財富劃分出一個百分比,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按照一定的百分比,投入到不同比例的投資組合中.

2.如果您能承受較高風險,比較重視收益,您可以將財富70%投入到股票市場,30%投入到債劵和基金與高保值保險產品中.

3.如果只能承受一般的風險,要求的收益可觀,您可以將財富30%投入到股票市場,70%投入到債劵和開放式基金產品中.

4.如果您不怎麼能承受風險,您可以不進入股票市場,直接將財富投入到貨幣基金,國家債劵和銀行定存中去,這樣的風險很小,收益也比較穩定.

5.財富的打理一定要按照量入為出,儘可能避免奢侈品與高消費,做到持之以恆,長期投資,講究財富的積累.

6.財富的打理,要堅持閒置資金投資原則,且給自己留有足夠的生活與日常開支資金,不能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水平,反之,就失去了理財的意義![呲牙]



愛運動喜歡學習的土人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經歷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停工停學到如今的全面復工,越來越多的人對個人財產的管理也有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於理財,雖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有一些經驗和方法非常值得借鑑。

首先,個人規劃,主要包括目標、方案與實施控制。個人財富或者說個人財產主要包括工資獎金收入、有價證券收入、保險和其他收入。規劃財富的第一步就是明確規劃目標,短期來看,在一年內需要達到多少收益?長期來看,教育、養老、婚嫁、撫贍養會有怎樣的變化?只有思考清楚了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並有效的進行後期管理控制。

第二,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的時代,我們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不如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士,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自己的工作。比如,當前股市處於相對低點,我們可以通過投資指數型基金獲取長期投資收益,基金自然由專業人士打理。再比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患病幾率越來越高,當下,可以規劃購買一份疾病保險,以此平衡未來醫療支出。

第三,符合實際,行之有效,切勿浮誇。我們都希望財富越多越好,但是,不能浮誇的制定一個100%增長這樣不切實際的指標。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財富增值是符合實際的呢?一個簡單的方法:跑贏CPI!根據最近幾年CPI指數波動範圍來看,中短期的投資收益大於3.2%,個人有價證券投資收益在3%至5%左右即為優秀。

第四,組合策略,分散風險。個人或家庭在規劃財富中儘可能的覆蓋多產品多領域。舉個例子,假如我們計劃將15%的存款作有價證券投資,按照風險承受能力,我們可以購買國債、指數基金、債券型基金等,這樣即便股市行情暫時不好,我們也有債券做緩衝器!

第五,信用生活,助力理財。信用卡購物、分期購物,這些都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緩解我們的開支又不影響生活質量。尤其一些家電消費的分期付款或還款,對我們規劃支出來說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

第六,理性消費。增加財富的方法無非開源和節流。很多人會有一個誤區,認為理財就是通過各種理財產品達到資金增值,但是,忽略了自身的消費環節!不盲目攀比,不盲目跟風,買適合自己的東西,買符合自己收入的東西,把錢用在刀刃上!

第七,物盡其用。我們翻一下自己的衣櫃和床櫃,有多少衣服、多少包包在安靜的躺著?其實,這些用不到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二手市場進行轉讓,不僅可以抵補一部分花銷成本,也可以讓這些東西物盡其用!

總之,每個人或每個家庭的情況不會完全一樣,根據自身的收入水平制定支出計劃,按照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理財產品,立足實際著眼未來,理財不是一兩個月一兩年的事情,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不斷完善,相信在5年、8年甚至更久之後,我們現在做的規劃會帶來更美好的未來生活!





健談財經


我是怎麼打理自己的財富?現在我個人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我平時消費都是支付寶花唄,每月一號出賬單。通過一個月的消費記錄,可以看出我的消費都在哪了,每月十號之前記得還花唄就行。這種消費已經好幾年了,偶爾用信用卡。

我的收入就是工資和基金理財的收益。我把工資分成三份一份買指數基金,一份買債券基金還有一份就是買貨幣基金。貨幣基金用來還花唄,債券基金當存款,指數基金屬於風險收益,今年的基金收益總共是10000多。

我還有一個股票賬戶,起始資金是14000。這個股票賬戶收益10%就取出,再開始投資。我投資的是打新可轉債。別人存錢,我是存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