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閒情偶寄》:房屋居舍有“三貴”

房屋的首要功能就是遮風擋雨,為居住者提供庇護,所以,李漁在《閒情偶寄.居室部》“房舍第一”篇中,開首即言:“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人不能沒有房屋,就像身上不能不穿衣服。“衣貴夏涼冬燠,房舍亦然。”衣服以夏涼冬暖為貴,房屋同樣貴在“夏涼冬暖”。

有些房子“堂高數仞,榱題數尺”,它的廳堂高達數丈,屋簷伸出很遠,望之巍巍然,頗為壯觀,然而“壯則壯矣,然宜於夏而不宜於冬”。它只適合於夏天住,不適合於冬天住。“登貴人之堂,令人不寒而慄,雖勢使之然,亦廖廓有以致之”;走進豪門顯貴之家,給人不寒而慄的感覺,這固然與主人高高在上的權勢、凜然不可親近的姿態有關。但富豪權貴之家無不高大空闊,這樣的房屋也會給人帶來不寒而慄的感覺。“我有重裘,而彼難挾纊故也。“這就像看到主人穿著厚皮襖,反而會讓衣衫單薄的客人感覺更加寒冷。由此可見,過於高大的房子並不合適人居住。

李漁《閒情偶寄》:房屋居舍有“三貴”


”及肩之牆,容膝之屋,儉則儉矣,然適於主而不適於賓“。齊肩的矮牆,僅能容膝的小屋,當然是很儉樸,可是,它只適合於主人居住,卻不適合接待賓客。如果造訪這樣的”寒士之廬“,使人無憂而嘆,由於房屋的過分低矮窄小,讓人感到窘迫壓抑。即使主人能夠忍耐這樣的清冷貧寒,而客人或許對這種孤寂悽清深感憎惡。所以,過於狹小的房屋也同樣不適合人居住。

在古代,很多權貴富豪往往通過自己裝飾得高大巍峨的房屋來展示自己的富有和顯赫的地位。故豪富之家造屋往往失之”高廣“,因此,”吾願顯者之居,勿太高廣。“夫房舍與人,欲其相稱。即房屋貴在”與人相稱“,其大小高低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而不應該以人的富貴貧賤來劃分。如何判斷房屋與人是否相稱?這可參考畫家作畫時山水與人的構圖比例。畫山水的有一句口訣:“丈山尺樹,寸馬豆人。”就是說如果畫的是一丈高的山,就用二三尺高的樹來點綴,再配上一寸大小的馬,馬背上馱著的人只能像豆粒一樣大小。

李漁《閒情偶寄》:房屋居舍有“三貴”


假如有一個地位顯貴之人,他的身材像商湯、周文王那樣高達九尺十尺,他住的房屋要高達數丈才合適。如果主人的身材沒有那麼魁梧高大,住的房子越高,就越顯得人矮小,面積越大,就越顯得人瘦小。“堂愈高而人愈覺其矮,地愈寬而體愈形其瘠”,所以,把房子建得適當小一點,從而使自己的身材顯得高大魁梧些,不是更好嗎?李漁借用繪畫中山水、車馬、人物諸要素的佈局技巧和比例,來說明房屋居室的高低大小的設計要求,證明房舍過於高大或過於狹小,即空間比例不協調,給人的心理感受都是不舒服的,無論裝飾得多麼富麗堂皇,依然非宜居之地。

李漁《閒情偶寄》:房屋居舍有“三貴”


貧寒人家的房屋大多低矮狹窄,難免給人以壓抑之感。雖然“卑者不能聳之使高,隘者不能擴之使廣”,低矮的不能再加高,狹窄的不能再擴大,但也有救治之方法:“汙穢者、充塞者則能去之使淨,淨則卑者高而隘者廣矣。”那就是把屋子裡面垃圾之類的汙穢之物徹底消除,使房屋變得乾淨整潔;因為乾淨整潔,低矮的房屋也會顯得高大,狹窄的房屋也會顯得廣闊。狹窄擁擠的房間令人意懶心灰,而居於清潔疏朗之屋,令人眉揚目展。房屋無論大小,都有拾遺補缺、補偏救弊之法。女媧氏煉石補天,天尚可補,況其他乎?李漁說自己一生都很貧苦,為謀生四處奔波,沒有固定的居所,有時甚至要靠借錢吃飯,靠租房子居住。但他即使是住在租來的房屋裡,也從來不讓房子稍稍沾上一點汙穢。

他生性又喜愛在房前屋後種些花竹之類的植物,無錢購買時,寧可讓妻子兒女餓幾天肚子,或者忍受一個冬季的寒冷,節衣縮食也要省出點錢以購買花竹,來滿足耳目的歡娛。因為花竹之類可移人性情的傳統文化觀念,使可悅人耳目的花竹之類具有自然與人文雙重的審美價值。詩意地棲居,讓人“行起坐臥無非樂境”,體現了李漁追求生活審美化,審美生活化的樂生態度。

李漁《閒情偶寄》:房屋居舍有“三貴”


李漁稱自己生性不喜歡雷同,喜歡標新立異。他認為,人們修建房屋就像文人讀書作文一樣:“譬如治舉業者,高則自出手眼,創為新異之篇;其極卑者,亦將讀熟之文移頭換尾,損益字句而後出之,從未有抄寫全篇,而自名善用者也。”比如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水平高的能夠用自己的心思寫出新穎奇異的文章;水平低的也會將讀熟的文章改頭換尾,增減字句,仿出一篇新文章;從來沒有人會照抄全篇而自命不凡的。但在建造房屋時,這種“照抄全篇”的現象卻極為普遍:“乃至興造一事,則必肖人之堂以為堂,窺人之戶以立戶”,有些人就一定要模仿別人的廳堂來建廳堂,依照別人的窗戶來做窗戶,與別人家的稍有不同,便覺得羞愧恥辱。

常常看見那些公侯貴戚,耗資千萬來修建園圃,事先必定要吩咐工匠:“亭則法某人之制,榭則遵誰氏之規”,亭子要仿照某某人的式樣,臺榭要遵照誰誰家的設計,不許有一點點不同。這樣做實在是太淺陋了!李漁提倡創新,批評當時盛行的這種陳陳相襲的陋習。他認為,像建造房屋亭園這樣美好的事情,應該是個性化的創作,如果不能“自出手眼”,像標新立異的文人那樣獨自創新;甚至不能像那些平庸的文人一樣,套用別人的陳腐樣式模仿出新的文章;竟然以“事事皆仿名園,纖毫不謬”而洋洋自得,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身份降得那麼低呢?在房屋居室的設計和裝飾方面,李漁反對盲目模仿抄襲,主張求變求新,以新奇雅緻為美。

李漁《閒情偶寄》:房屋居舍有“三貴”


李漁稱自己有“置造園亭”之絕技:“因地制宜,不拘成見,一榱 ( cuī, 椽子)一桷 ( jué ,方形的椽子),必令出自己裁“,不拘泥於舊的模式,每一個部位都自己親手設計,別出心裁,使路過從外面看到的人,或者到屋裡來仔細觀看的人,都像讀我李漁的書一樣,雖然不能說很有才華,但也別有一番情致。李漁求新尚雅的思想,在“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時代,是文人復古、世人媚俗的世風中的一股清流。求新是李漁一貫的造物原則,通過自己的高度智慧,將房屋的功能與形式完美結合,這也是他經營居舍園林的樂趣所在。

”土木之事,最忌奢靡“。興建土木,最忌諱奢侈浪費。不只是一般的百姓之家應當儉樸,就是王公大人也應該崇尚節儉。”蓋居室之制,貴精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因為住房居室貴在精緻而不是豪華富麗,貴在高雅有新意而不是纖巧鮮豔。有的人喜好富麗堂皇的風格,並不是真的只喜歡富麗堂皇,而是因為他不會標新立異,別出心裁,除了富麗堂皇外再沒有什麼別的新意。究竟什麼樣的房子更令人感覺愉悅舒適呢?李漁還是以衣服作比喻。“一則輝煌而平易,觀者之目,注在平易乎?在新奇乎?”比如一個人有兩件新衣服,試想讓兩個人穿上,一個人穿素雅而新穎的衣服,一個穿華麗但普通的衣服,哪件衣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呢?是普通的呢,還是新穎的呢?

李漁《閒情偶寄》:房屋居舍有“三貴”


綾羅綢緞,誰不知道它華貴呢?又有誰沒有見過呢?一件樸素的衣服,只因為它的樣式稍微新穎一些,就會引起眾人的關注賞識,因為這種新穎的款式人們沒見過。李漁提倡“戒奢從簡”的原則,“新奇大雅”高於“纖巧爛漫”的創見,對當時奢靡成風、攀比成風,動輒一擲千金爭購奇石異木以築房造園的風氣,是一副退燒藥和一劑清涼散,即使對今天的房屋居室和園林景觀營造,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房屋居舍擁有這“三貴”才可稱作宜居之所,滿足“夏涼冬暖”、“與人相稱”的基本需求,甚至達到“精緻新穎”的境界,“皆屬價廉工省之事”,都是既省錢又省力的事,即使有點花費,也比不上雕鏤粉飾的百分之一。想要通過房舍居室向別人炫耀自己的富貴,靠豪華富麗來勝過別人的,模仿甚至照搬以前的舊樣式就可以了,而精緻新穎的樣式人們沒有見過,這要靠主人去用心體會和領悟了。而這種用心經營房屋居舍的情態,包含著豐富的生活樂趣,體現了一個人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和對生活本身的熱愛,這正是李漁的生活美學思想對當今社會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