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語真的從必修變為選修了,會發生哪些變化?

小石頭房子


以下說出我的看法:

1不學英語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學在有用的地方

2更多人不會出國留學而會留下優秀人才

3中國標準會變多,不再用英語作為標準文字。

4隨著中國國力加強和中國標準多後會吸引更多國外人才過來學習。

5偏科生也有發展

6減少洋奴,賣國賊,國民更愛國

7語文地位提高,對文學有利

8課本會改變,更利於學生閱讀

9高考更利於男人女的大學生減少,利於生育率

10培訓機構收入減少

11出國的人減少,國外賣奢侈品的,國外搞旅遊的收入減少。更多的錢在中國流轉,促進國內經濟。


已經飛的魚


這個問題還是來看看經濟觀點怎麼說吧!

「前言」

鄭強教授最近很火,因為他說出了千百萬人的心聲,為什麼要把英語當做主科,千辛萬苦,耗費大量精力和財力,勤學苦練,最後考了高考,發現英語用處也不是那麼大,大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壓根就用不到,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為了少部分人的有用的事情,浪費大部分人的精力和財力,因此也引起了英語到底應不應該地位這麼高,甚至是應不應該取消英語課的討論。

「正文」

誠如鄭強教授所言,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到頭來呢!大部分人生活中根本用不到英語,工作中也用不到,而且這種學習英語的方式根本就學不到英語的精髓,即便是一個人英語水平再好,看英語文章還是不如看中文文章體會的深刻,總的來說就是這些學的英語對大部分人來說,除了浪費生命,其他的意義幾乎為零。

既然如此,那麼把英語由必修變為選修會有什麼變化呢!

首先,最顯著的一個變化就是高考會更加激烈

取消了英語之後,那麼一些英語拉後腿的人會衝上來,雖然這類人佔比不高,但是在這麼大的高考基數下,人數還是很多的,這一群人會成為提高高考激烈程度的X因素,特別是很多的農村的孩子,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英語上相差不是一星半點,這個限制取消,城鄉差距又要縮小一步。這是最大的利好消息吧!不一直說,城鄉發展不均衡、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嗎!這樣不就縮小了不均衡了,起碼算是邁出一步嘛!

國人地位提高,補鈣效果極佳

取消英語,或者是降低英語地位,絕對是給國人補鈣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這個比吃鈣片管用的多。英語地位高,是導致國人感覺外國人高一頭的一個重要因素,會講英語簡直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那麼看見講英語的人,自然崇拜的不得了,忘記了英語其實就是一門語言,就和我們漢語一樣。

但是,英語畢竟是一門現在最廣為流行的語言,基本上所有的前沿科技成果,都是以英語為載體的,那麼降低英語地位會影響國內科研嗎?會不會導致和國際脫軌,影響國內科研。

首先,給您來一劑鎮定劑吧,這個擔心玩完全是多餘的!

英語只是選修,又不是禁止學英語,即便是沒有英語課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何況選修呢!英語課還在,只是地位沒有那麼高了。

願意學的話,照樣可以選,你喜歡就選,不喜歡不選,這不是最合理的嘛!這叫符合市場規律,資源合理分配,而不是強制性的一刀切,導致大量資源浪費!

再加上,哪個科研大牛不會出國去交流經驗,而且很多科研大牛都有留學經歷,或者是國外訪學經歷,這些在本土感受的英語,而且是與同行業交流的,難道不比英語課上那些不著邊際的英語好得多!

舉個例子:我之前英語課上,一個講英語論文寫作的老師,全校統一的上課,完全不知所云每個專業論文是不一樣的,他講的那些,其他專業根本就怎麼適用,完全是,浪費時間的課程,而且他自己也說了,這種課本來就應該讓專業老師來教,而不是英語老師!

所以,這個擔心完全多餘,有志於科研的可以選修呀!甚至他們還可以自學,而且大部分都是自學的,你不會天真的以為教的那點英語就可以服務於科研了吧,完全扯不上半毛錢關係的,那個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所以壓根不用擔心也不用想著什麼補救政策,因為如果真的能夠這樣做,這是件大好事,要補救什麼!做錯了才要補救,亡羊補牢,對的要補救什麼。

「總結」

所以總的來說,降低英語地位,給英語降熱既是總望所歸,民心所向,也是對我們的發展有切實好處的!降低英語地位,將其由必修改為選修,完全是利大於弊的。

之前強調學英語是為了更好的與國際接軌,但是實踐表明,我們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並不需要這麼大的代價,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採取代價更小的方式呢!完全合情合理!那些擔憂也是莫須有的,我們不能為了莫須有的擔憂,而羈絆住了自己的改革腳步。

如果能夠執行當然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不能那麼大家還是過過嘴癮得了,該學還是要學,規則如此,你不適應他就會被淘汰,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李言隨筆


我是支持英語應該從必修改為選修,因為英語只是一個語言工具,而不是萬能工具。英語如果從必修改為選修,對我們國人來說利大於弊,我是先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現在我們中國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英語,到大學畢業算起來要13年,大學畢業後考職稱等還要考英語,這浪費了多少人才的精力和時間,但現實生活中工作中用到英語的又有多少,比例有多少。

2、人生的學習時間和能力是有限的,有多少數理化的人才因為英語不好埋沒了多少人才?也許支持英語的說:英語都學不好,你怎麼在國際論文週刊發表論文怎麼看懂國外先進的技術?如何和其他國外的專家進行技術交流?但我想問一下:人無完人,如果我本來有某專業特長,比如我這專業不浪費學英語的時間我本來得10分,因為英語分散我的精力才得7分,你說那個好?更別說因為英語影響多少專業人才的提拔和深造?再說了,在國際週刊發表論文或者和國外專家交流,我們可以找專業的翻譯,難道一定要自己翻譯嗎?翻譯不一定要國內的高級專家翻譯,只要國內有相關的專業人員英語好懂專業英語的都可以翻譯,不需要自己翻譯。

3、中國人才應該是人有所長,人盡其才,而不是因為英語給很多特長生髮個英語緊箍咒,讓其生不如死,望天生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4、很多在國內學英語十來年的都學不好,但到英語國家一兩年都學會了,這個為什麼?難道我們都不值得反思嗎?

5、日本這幾十年得了這麼多諾貝爾獎?但他們真正英語好的有幾個?這又是為什麼?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6、現在很多翻譯軟件,很大部分可以軟件代替,而不需要我們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學英語當中。

當然英語也有很多好處,畢竟現代科學是西方統治,很多前沿的科學都是用英語來發表論文,所以我們也應該學習英語。所以建議英語作為選修課,根據自己所長和以後工作意意向來選擇英語,也不是一刀切英語無用論,一句話,人盡其才,百花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