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鮮庫”不保鮮 蜜橘腐爛誰負責

“保鮮庫”不保鮮 蜜橘腐爛誰負責

本報記者 陳 璋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13732922850

近日,隨著復工復產的全面開展,南豐縣多家蜜橘企業都恢復了往日的忙碌。然而,該縣最大的蜜橘出口企業——江西省鴻遠果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鴻斌卻愁眉不展,由於年前存儲的30餘萬公斤蜜橘絕大部分出現腐爛,目前已損失近千萬元。

記者瞭解到,在南豐縣,像鴻遠果業一樣遇到橘子腐爛的橘企、橘農還有不少,他們去年將蜜橘存儲在江西省大逸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逸公司),後者承諾4個月之內的保鮮率可以達到95%。如今,面對蜜橘大量腐爛的情況,雙方陷入糾紛。

“氣調保鮮庫”不保鮮

據介紹,鴻遠果業成立於1996年,是南豐蜜橘出口最大、創稅最多的企業,產品出口全球60多個國家,去年銷量達5000萬公斤。

4月9日,記者來到鴻遠果業,王鴻斌拿著與一份《江西大逸氣調庫倉儲服務合同》說:“我們去年11月簽訂了合同,大逸公司提供氣調保鮮庫作為存儲蜜橘等果品使用。”

根據合同,鴻遠果業租用大逸公司兩間氣調庫,每間服務費15萬元,存儲期限4個月。大逸公司承諾4個月內損耗為5%,如果期間出現黑皮、脫蒂、脫水、變味、變軟等品質問題,出庫後10天內產品損耗超出5%以上,由大逸公司按照當時市場價格賠償。

“我們是去年11月11日存進去的,今年2月準備出庫時,發現很多蜜橘腐爛了。在現場測算就有六成,再算上發貨後客戶反饋的數量,腐爛率超過了九成,損失近千萬元。”王鴻斌說。

南豐縣另一家大型蜜橘出口企業——江西省星宇果業有限公司,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

星宇果業負責人吳耀告訴記者,公司在去年11月7日至27日陸續存了40多萬公斤蜜橘,2月份發現絕大部分都成了爛果。

吳耀認為,除了蜜橘本身的採購成本無法挽回,很多客戶連之前的貨款也不給,甚至表示以後不會再合作。“我們是經過了多年努力才在海外樹立自己的品牌,這次事件讓我們的積澱毀於一旦。”

曾小美是當地種植和銷售規模頗大的橘農,擁有600多畝蜜橘種植基地,主營國內市場。“去年10月15日在大逸公司存了50多萬公斤,包括南豐蜜橘、南豐蜜廣等4個品種的柑橘類水果。其中約定南豐蜜廣存儲一個半月,要帶葉保鮮,10天后我們發現爛了,趕緊出庫。”曾小美說。

倉庫堆放腐爛蜜橘

4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於南豐縣黃金工業園區的大逸公司,這裡多座倉庫仍在建設。隨後,記者進入一間已經投入使用的倉庫。在倉庫的一個角落,堆積了數十筐蜜橘,大多發黑、長黴,並引來了許多蠅蟲圍繞。

離開廠房,記者向現場一名自稱是倉庫負責人的劉姓工作人員表示想進行採訪。該負責人表示,當時一些客戶送橘子入庫時,就已經出現了腐爛,公司不保損也不會做出任何賠償。對於更多情況,該負責人稱公司總經理在外地,並拒絕提供其聯繫方式。

王鴻斌告訴記者,大逸公司想以現在國內收購價進行賠償,明顯不合理。“我們都是賣給海外的,而且疫情期間的國內蜜橘價格也跌了很多。”

吳耀表示,大逸公司還提出今年可以免費提供庫房,“這與合同不符,而且我們也不敢再用他們的庫房。”曾小美則表示,自己多次到大逸公司討說法,但對接人每次都不一樣,至今沒得到合理解釋。多名橘企負責人表示將通過法律途徑尋求解決。

盼引入更先進技術

對此,南豐縣蜜橘產業部門負責人吳德志表示,已接到一些企業求助。“但我們主要負責蜜橘的種植和生產,出現糾紛建議走法律程序。此外,對接大逸公司的單位是縣商務局,具體情況可以詢問他們。”

南豐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陳亮介紹,南豐縣蜜橘產量巨大,為延長保鮮期,去年3月,經縣領導考察,決定引進大逸公司。

“傳統的保鮮辦法是給蜜橘噴灑、浸泡保鮮藥劑,或者放在空調房冷藏,保鮮期約為1個多月。但大逸公司表示,他們的技術可以保證蜜橘存儲3至4個月不變味,不變質,爛果率低。”

陳亮繼續說,“我們只負責跟蹤服務,比如為企業辦理手續等,對於目前出現的糾紛,因為涉及經營業務,我們也沒辦法。”

據瞭解,蜜橘作為南豐縣支柱產業,年產量已經突破10億公斤,但保鮮存儲環節一直存在短板。對於大逸公司提供的氣調保鮮技術,王鴻斌認為,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被引入國內用於香梨等硬皮水果,但並不完全適合柑橘類水果的保鮮。“現在最先進的技術掌握在德國一家公司。”王鴻斌表示,希望南豐縣能引進更加先進的技術,讓蜜橘能真正實現長期保鮮,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江西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