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否已經做了你的上帝?


金錢,是否已經做了你的上帝?


著名小說《歐也妮葛朗臺》繪出了法國19世紀一幅色彩濃烈的關於金錢崇拜的社會風俗畫,

以悲劇女主角的悲劇愛情故事為主基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罪惡。

諷刺了金錢對人的奴役和對思想靈魂的腐蝕。女主角的父親一生愛財如命,苛待親情。

女主角大方付出金錢,卻得到短暫而虛假的愛情最終也失去愛人的悲劇故事。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親情永不被金錢所泯滅,但金錢也永遠生髮不了愛情。

金錢,是否已經做了你的上帝?


自古以來,金錢是世俗世界中強者的象徵和準繩。人的出行歸室免不了金錢的出入,

所以即使人人有談錢俗氣的價值觀,內心都不免有惜金的一面。

況且,往往大部分人的人生願望和達成的距離,往往正是汗牛充棟般的存款與兩袖清風之間的無梯之崖。

然而,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金錢卻並不是。金錢是世物的度量衡,並且和世物一樣。

“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的。因為這世界的樣子要過去了。”——《聖經》

有戲言說道:“金錢是罪惡之源,我怎能讓你墮落?來!把你的罪惡都給我。”

那麼,金錢真的是罪惡的嗎?

《聖經》裡說:“有吃有穿,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可見,金錢不是萬惡之源,貪戀錢財才是

有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清貧文人的清高主義,但是,歷史古籍證明中今中外的古仁人志士是真的以清貧為榮的。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何陋之有?”是對陋室之名的無辜反問。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是杜甫表達了自己對窮苦貧寒志士統一陣營,毫不動搖地惺惺相惜之情。

一無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獲得一切!———(法)【 羅曼羅蘭】

算了吧,國內沒有賢人,沒有人瞭解我,我又何必懷戀自己的故鄉。既然沒有人能與我一起致力於實現理想政治,我將追隨彭咸跳水投江。————《離騷》【屈原】

黃金的枷鎖是最重的。——(法)【巴爾扎克】

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折磨你。

若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種信仰,那信仰應該就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