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戰“疫”歌曲丨《天使》:寫給醫務工作者的歌

“你是媽媽的孩子,你是孩子的媽媽,你是生命的天使,你是百姓的護衛;你是爸爸的孩子,你是孩子的爸爸,你是患者的福音,你是人民的護衛……”這首由昭通昭陽二中教師範懷吉詞、曲,由黃敏、李鴻武演唱,由昭通學院教師李存波編曲、製作的歌曲《天使》,不論是從標題還是內容上看,都很明顯是一首專門為醫護人員創作的歌曲。

昭通戰“疫”歌曲丨《天使》:寫給醫務工作者的歌

一月底,武漢新冠疫情暴發,範懷吉從新聞上看到很多奔赴一線的醫務人員都上有老下有小,是每個家庭的頂樑柱,看到廣大醫務工作者捨命抗擊疫情,範懷吉忍不住流淚了,有感而發,創作了《天使》這首歌曲。最讓範懷吉觸動的那一個點,是電視鏡頭上那些“80後”“90後”的醫務工作者跟家人依依惜別的場景。他說,本該休假團聚的日子,這些“80後”“90後”的孩子卻拋家棄子,冒著生命危險去抗擊疫情。面對他們的離去,老人不安、娃娃不捨,他們自己也不捨得,但又必須毅然出行。特別是其中有些女護士更是的不容易。看到這些場景,首先有兩句歌詞闖入範懷吉腦子:“你是媽媽的孩子,你是孩子的媽媽”……有了創作的衝動,後面的作詞、作曲就非常順利,懷著對著醫務工作者的敬重,範懷吉兩天之內把詞、曲創作並修改完成。

歌曲寫出來了,但還不是一個能用於廣泛傳播的成品。

首先得編曲,製作伴奏,範懷吉最先想到昭通學院李存波老師,李存波是昭通學院作曲專業課老師,長期從事編曲、錄音工作,很有經驗。李存波很重視,兩天做完伴奏。接下來該考慮歌曲由誰來演唱的問題了。範懷吉本身聲樂也很專業,但聲音並不適合這首歌曲,結合歌曲的民族唱法的特點,以及男女聲音色的協調,他首先就想到了由雲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昭通市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在昭陽區第四小學任教的黃敏老師來唱女聲。男聲主唱部分,他邀請了昭通市音樂家協會理事李鴻武來承擔。李鴻武自90年代起多次獲得市級歌唱比賽大獎,並經常參加省市級大型文藝演出,自2004年起受聘擔任市級各種聲樂評委十餘次, 2016年受聘擔任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欄目貴州省盤州市海選評委。

由於歌曲錄製的時候是二月十幾號,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對人員的流動管控非常嚴格,要找錄音棚進行錄音非常不容易。他們又找到了昭通學院李存波老師,但是昭通學院出入管控也很嚴格,好不容易到了錄音棚,當然希望一次錄製成功。可後來聽下來,有幾處總覺得不太滿意,再進錄音棚錄了一次,才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範懷吉是昭通市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音樂教育和創作20多年。範懷吉老師追求音樂的道路非常曲折。他愛上音樂,有一定的淵源,他的父親是當兵出身,很喜歡唱軍歌,吹笛子,拉二胡,母親又非常喜歡唱山歌。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範懷吉從小就喜歡聽音樂,唱歌,吹笛子。由於喜愛,範懷吉在音樂方面總是有“十萬個為什麼”向教自己的音樂老師求教,慢慢地也就積累了深厚的音樂知識。1988年,範懷吉考入昭通地區師範學校,雖然學的是普師專業,但學校非常重視對師範生音、體、美方面的培養。當時範懷吉在音樂方面已經表現出了很強的專業水準。在師範期間,範懷吉得到了很多老師給他“開小灶”。原昭通師範已故教師姜文榮老師給過許多的指導,現在昭通學院出名的音樂教師劉永忠(已退休)、溫曦(已退休)、潘正忠等老師都給了他不同程度的幫助。在這些老師的幫助下,師範期間範懷吉的聲樂、手風琴、鋼琴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1991年,範懷吉師範畢業了,被分配到昭陽區灑漁鄉大橋小學任教。由於一直孜孜不倦地在追求音樂夢想,就業後,範懷吉繼續參加各類成人考試,後如願考入雲南藝術學院就讀音樂教育專業本科,手風琴師從廖一瑄(雲南手風琴學會會長)。無論是在師範學習期間,還是在大學函授期間,範懷吉並不是像平常人那樣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或者認為函授就是假期的事,而是大量地閱讀音樂書籍,幾乎每天堅持練聲、練琴,經常跟老師保持聯繫,自己在邊學邊悟的過程中遇到疑問就向老師及時請教,所以他的專業越來越強。1993年,範懷吉由大橋小學調動到灑漁中學任教。2002年,昭陽區二中舉辦教師招聘考試,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教齡在三年以上,擁有本科學歷或者本科在讀才能報名。當時他應聘的音樂專業符合條件的只有他一人,不能開考。這時候是他的自考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文憑幫助了他,讓他可以調整參加語文學科教師招聘考試,並順利進入昭陽區第二中學任教。學校領導知道範懷吉有音樂特長,安排課程的時候既安排了語文課程,也安排了音樂課程給他,直到2004年以後才專門上高中語文課程,但業餘時間依然用來搞音樂。

2001年,機緣巧合,範懷吉開始嘗試進行歌曲創作。當時是昭通市水文局邀請他創作一個專題片的片頭曲,他雖然承接了創作任務,但心裡是忐忑的。雖然他有較強的專業能力,但畢竟是第一次作曲,心裡沒底。後來他請人作了詞,又嘗試進行作曲,經過多次修改自己滿意了遞交審核後,沒想到一次審核過關。由於詞曲都大氣磅礴,當時傳播效果非常好。這次成功的經歷大大激發了範懷吉創作的興趣。隨著他在業內的名氣越來越大,後來請他創作歌曲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每一次他都努力做到最好。有一次昭陽區公安局請他作曲的歌曲《警察的心願》甚至還獲了大獎。

2008年,範懷吉有了一次詞曲同步的經歷,當時汶川地震發生後,對他觸動很大。當時,範懷吉腦子裡不但歌詞瞬間浮現出來,而且旋律線條同步成型,半小時就把歌曲《喊一聲我的親人》詞曲全部完成。由於範懷吉是一名教師,各學校請他創作校園歌曲的比較多,有的創作校歌,有的創作班歌。還有其他單位、組織和地方也有請了創作歌曲的,所以他的創作一發不可收拾,後來《大山包之戀》《這雙手》《有愛有夢想》等50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陸續創作出來。

如今,範懷吉老師教的語文班級已經到了高三衝刺的時期,工作非常緊張,但業餘時間他從未放棄自己音樂方面的追求。這或許就是很多人追求的生活狀態吧:有事業,有夢想,不但腳踏實地,更有詩和遠方。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