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小湯山醫院 新建、改建工程與非典時有哪些不同?

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記者白傑戈 錢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為了應對境外輸入風險,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啟用已經二十多天。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記者本週前往那裡進行了探訪。據瞭解,目前小湯山醫院接收篩查人員的新建病區樓可以容納720人;確診的輕型、普通型患者轉到醫院原有病區B區改建的獨立病房,最多可以收治144人。那麼,新建和改建的工程是如何完成的?與17年前SARS(非典)期間有哪些不同?

小湯山醫院在2003年因為集中收治SARS患者而聞名。17年後的2020年,它再次被啟用作為傳染病定點醫院。這次應急工程基建項目負責人、北京小湯山醫院規劃建設處楊磊介紹,2003年收治SARS患者的臨時建築在2010年拆除,這一次用原址新建病區,首先要清理場地。“這10年間長了很多雜草、灌木,兩家施工單位建立以後,基本上在一夜之間就將這些清理掉了。”楊磊說。

北京市委市政府緊急啟動小湯山定點醫院改造和建設工作的決定是在1月23日(農曆臘月廿九)作出的。

记者探访小汤山医院 新建、改建工程与非典时有哪些不同?

建設中的小湯山定點醫院(央廣網發 小湯山醫院供圖)

同一天,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建。小湯山醫院的建設也緊鑼密鼓地展開。楊磊和同事們把它稱作“五邊工程”: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邊整改、邊驗收。從臘月廿九到正月初一,首先打通了到施工現場的市政道路。“現場實地查勘,當時設計人員也在場,已經來不及再單獨出圖,現場定、現場拍。1月23日下午4點,建工集團的機械設備開始進場施工,前後46個小時,大年三十夜裡我們也都在現場。到正月初一,這條路打通,全長一共370米,用了700多方瀝青、2300方水穩層基礎材料和再生骨料。”楊磊介紹。

這條路被命名為“湯康路”。幾十臺大型機械設備通過它進入現場施工,24小時不間斷作業,最高峰時超過15000人。楊磊說,新建病區的規模相當於一個三級醫院。“看起來這房子是一種模塊化集裝箱房,但其實裡面所有的機電管線、綜合佈線,包括送風、排風、負壓等都是按照正式工程設計建造,包括一些5G的應用、安防消防的聯動等。”

记者探访小汤山医院 新建、改建工程与非典时有哪些不同?

新建病區的外走廊(央廣網發 小湯山醫院供圖)

2003年,在這塊土地上用7天7夜建成的SARS病房是單層建築。17年後為抗擊新冠病毒新建的是三層病房加一個設備層的樓房。楊磊形容,如果把2003年SARS期間的建設比作遭遇戰,今年小湯山醫院的建設更像是一次有準備的阻擊戰。應急工程整體歷時53天,其中新建病區40天完成。樓裡不少設施和理念是17年前沒有的,比如每個房間獨立的送風和排風系統,以及從清潔區到緩衝區再到汙染區氣壓逐級遞減的“負壓”概念。“所有的空氣都是從清潔區向汙染區流動,就像水一樣,由高往低流,空氣不形成紊流、不會倒流。汙染區的空氣無序流動是傳染病醫院的一個大忌。”楊磊說。

记者探访小汤山医院 新建、改建工程与非典时有哪些不同?

新建病區的每個病房有兩道門,樓內清潔區的醫護人員通道呈魚骨型分佈,從主幹走廊經過兩側延伸的通道進入不同的病房;入住的人員則是通過另一道朝外開的門,經過外走廊進出。新建病區的外牆也有紅黃藍綠不同色塊的裝飾,遠看更像是一所學校。

记者探访小汤山医院 新建、改建工程与非典时有哪些不同?

新建的“彩色”病區(央廣網發 小湯山醫院供圖)

楊磊介紹,1月23日最初的方案只是改建醫院的現有病區,但進一步評估之後,1月28日決定新建一個病區,最終用於接收入境篩查者。而收治確診患者的B區是醫院原有的病區,這次改建了8088平米,佔原有面積的近九成,還加裝了外掛電梯等設施,工程耗時不到20天。“因為疫情每天在變,市裡及時調整思路,我們接到新的指令,設計院接到新的設計任務,及時調整。”楊磊告訴記者。

记者探访小汤山医院 新建、改建工程与非典时有哪些不同?

病區內工作人員休息區(央廣網發 小湯山醫院供圖)

而在一開始,各方就有一個共同理念:要讓新建和改建的病區更加人性化。楊磊說:“在保證‘快’的前提下,滿足整個大的防疫要求情況下,要相對做‘精’,要有人文關懷。所以這種色彩,包括採光,都是經過考慮的。”

B區的病房有朝南的開放式陽臺。新建病區的每一間病房在滿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都可開窗自然通風,樓內作為醫護人員通道的走廊邊還設置了休息區和採光天井,透過落地玻璃,可以看到外面一點點到來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