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會有多大

人的成就多大,是跟格局多大有關的,你就看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你就永遠走不出去。正如曾國藩所說:“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何為無識,何為格局狹小?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如莊子所說“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這些行為都是屬於見識小、格局小的表現,自然難成大事!

左宗棠從小就志向遠大,說道:“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破書萬卷,神交故”。雖然他後來多次科舉不中,考場很失意,但是他“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終於在40多歲時,厚積薄發,大器晚成,在亂世中建功立業,被人譽為“晚清中興名臣”!

所以說,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下面琢磨君通過幾個歷史人物的例子來和大家說一說!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會有多大


​01蘇秦

蘇秦從小就志向遠大,格局也大,他想要縱橫天下。於是他不想學父母和哥哥那樣以務農為生,他早年投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只可惜,學成後,蘇秦外出遊歷多年,窮困潦倒,狼狽而回。

蘇秦的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譏笑他,說:“周國人的習俗,人們都治理產業,努力從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為事業。如今您丟掉本行而去幹耍嘴皮子的事,窮困潦倒,不也應該嘛!”

蘇秦雖然感覺很羞恥,但知恥而後勇,他閉門不出,頭懸梁錐刺股,伏案鑽研了一年後,終於揣摩出了“合縱連橫之術”,並再次遊說列國,取得了巨大成功。最終,蘇秦當上了六國合縱聯盟的“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風光無限。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會有多大


​蘇秦北上向趙王覆命,途經家鄉洛陽,隨行的車輛馬匹無數,氣派得像帝王。蘇秦的兄弟、妻子、嫂子都匍匐在地上,不敢仰視蘇秦。蘇秦笑著對嫂子說:“你以前為什麼對我那麼傲慢,現在卻對我這麼恭順呢?”嫂子臉貼著地面請罪說:“因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顯貴,錢財多啊。”

蘇秦感嘆道:“同樣是我這個人,富貴了,親戚就敬畏我,貧賤時,就輕視我。何況一般人呢!假使我當初在洛陽近郊有二頃良田,如今,我難道還佩帶得上六個國家的相印嗎?”

蘇秦要是當初和兩個哥哥一樣,格局狹小,在洛陽也有二畝田,而且把地種得很好,蘇秦也不可能有如今的巨大成功,也不能成為佩六國相印的了不起人物。

蘇秦的故事告訴我們:格局決定未來,格局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格局就好比是立定遠大志向,志向又好比是人類的翅膀,可以帶領人們騰飛。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會有多大


​02陳勝

陳勝也是農民出身,早年給人當僱工,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和自己命運一樣的人。有一天,他對一起耕田的夥伴們說:“苟富貴,無相忘”。大家聽了都覺得好笑,還嘲笑陳勝沒這個命:“咱們賣力氣給人家種田,哪兒來的富貴?”

陳勝嘆息道:“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意思就說:唉!燕子、麻雀這類小鳥怎麼能理解大雁、天鵝的遠大志向呢!

由此可見,陳勝即使貧困,但是志向遠大,看到人生的格局也大,正可謂是“生如螻蟻,當立鴻鵠之志;命薄如紙,應有不屈之心”啊!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會有多大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聯合吳廣率領戍卒發動大澤鄉起義,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宣言,順利成為了反抗暴秦起義的先驅。沒多久,陳勝佔據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所以說,做人,應該“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努力打開視野和格局,不要只盯住眼前的利益,要樹立遠大志向,才能最終有所得。

正如聖人孔子所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也如晚清名臣左宗棠晚年所總結:“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一個人首先要志向遠大,才能取得稍微低於志向的成就;若是剛開始就志向低下,格局狹小,自然是難成大器,自甘墮落,最終淪入下流!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會有多大


​03劉邦

劉邦也是農民家庭出身,但是他特別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經常被父親訓斥, 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同鄉的人也都認為劉邦沒有大志向,不能幹活,沒有收入。

其實,劉邦常有遠大的志向,只是不喜歡從事一般百姓的生產作業,被人們誤解了。劉邦為了謀求更高發展,他甚至打算投靠信陵君門下,還付諸了實際行動。只可惜,當他行至大梁,信陵君已死,門客也都散去了,劉邦也只得又回到家鄉沛縣。

後來,劉邦因為“仁厚愛人,喜歡施捨,胸襟開闊”,試做官吏,當上了泗水亭亭長。劉邦曾經到咸陽服徭役,他有幸目睹了秦始皇的豪華車隊,便喟然長嘆說:“啊,大丈夫應當像這個樣子!

由此可見,劉邦即使是人微言輕,但志向抱負依舊遠大。如曹操所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劉邦就是屬於這樣的英雄人物,胸懷大志,格局很大,視野很廣。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會有多大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爆發,劉邦在沛縣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自稱沛公。自此開始,48歲的劉邦便走上了打拼江山的創業之路。雖然歷經千辛萬苦,但在徹底打敗項羽後,劉邦在54歲時終於君臨天下,建立西漢王朝,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帝。

丞相蕭何負責建成未央宮後,劉邦帶領諸侯和群臣,在未央宮前殿擺設酒宴。劉邦手捧玉製酒杯,起身給父親劉太公祝壽,開玩笑地說道:“當初您常常認為我是無以謀生的二流子,不能料理產業,不如二哥勤勞。如今我成就的事業與二哥相比,誰創下的基業大呢?”殿上的群臣都高呼萬歲,大笑作樂。

縱使是有人說劉邦不務正業,是地痞流氓出身,但是劉邦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志向遠大,天生是做大事的料。最終,他抓住了機遇,扶搖直上,大器晚成,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說,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格局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會有多大


​結語:

企業家馬雲的成功與他的大格局有很大關係,他也說“劉邦有今天,因為他的格局大,正所謂是性格決定命運”!

人的格局,就是一個人的人生閱歷,而且還要多經歷磨難。我們遇到的每一次的災難,每次的挫折,每一次的沮喪,都會在無形中撐大我們的格局。在別人抱怨別人的時候,你首先應該好好檢查反思自己。

格局小的人,主要有兩個明顯特徵:遇事喜歡抱怨,遇到利益喜歡斤斤計較。人生下半場,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我們若是打不開自身的格局,便永遠無法突破自我,成為了自己思想的奴隸!

年輕人,永遠不抱怨別人,因為當我們聽見別人在抱怨的時候,這就證明是機會來了。正如曾國藩所說“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格局不是盲目的樂觀與自信,而是靠著苦難來撐大格局,是我們面對生活的挫折與困難,依然能夠積極樂觀。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生命的路是進步的,總是沿著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麼都阻止他不得!”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