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父子兵”——父女同心抗擊新冠肺炎阻擊戰

庚子伊始,人們還沉浸在新春團圓的氛圍中,一場新型病毒肺炎疫情從內陸腹地武漢悄然而至,迅速蔓延,疑似病例、確診病例、死亡人數與日俱增,各行各業停工停產,整個中國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舉國上下,我們都參與這場突如其來戰役,醫療人員、科研人員“逆流而上”,而在中原腹地農村最基層,也有這樣一對戰疫父女,舍小家為大家,並肩“作戰”在相距千里的戰場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繹了當代“上陣父子兵”的新篇章。

他是馬建偉,1969年生,1998年入黨,是河南省欒川縣重渡溝管委會重渡村人,2018年任該村黨支部書記,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帶領著黨員幹部一邊在前線抗擊疫情,一邊在後方保障群眾物資供應,守護著全村1620口人的平安。

虎父無犬女,在他的影響和支持下,他的女兒馬亞楠,28歲,是河南省欒川縣中醫院的一名普通護士,也是一個兩歲女兒的年輕媽媽,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毅然決然穿上戰袍,馳援前線,與億萬同胞站在一起,救死扶傷,與病毒抗爭。

他的父親說:“我主要是老了,要是還年輕有本事,國家需要我也去”。

庚子年初,馬家“父子”成為了老馬家的驕傲,也成為了整個重渡大地、整個欒川的驕傲。

“守護好重渡溝,保護重渡人平安,才是他這個支部書記最大的事。”

1月23日,武漢封城,1月24日,洛陽市出現第一例病例,1月25日,正值大年初一,河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當天下午,剛參加完重渡溝管委會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的馬建偉,顧不得春節團聚,立即組織所有村組幹部及黨員召開疫情防控緊急會議,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各項防控措施具體到人,加設2個防控卡點,將春節值班地點前移至重渡溝風景區大門口;擴充值班人員,村組幹部全員上崗;328家庭賓館、影院等娛樂場所一律關停;群眾一律不得外出,不得扎堆,不得走親訪友……

隨著上級一道道戰令的下達,防控形勢越來越嚴峻,而經過二十餘年發展的重渡村又是全國聞名的旅遊鄉村,年接待遊客80餘萬人,疫情防控稍有不慎,後果將不堪設想,馬建偉明白:今年春節,守護好重渡溝,保護重渡人平安才是他這個支部書記最大的事。

“從現在開始,黨員全部上。”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為了加強防控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馬建偉接連多次召開緊急會議安排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黨員全員上陣,分散於值班卡點、消毒消殺、疫情宣傳、人員排查、落實隔離措施等工作崗位上,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全村一條條疫情宣傳橫幅懸掛起來,一個個家庭賓館停止營業,一戶戶群眾自願“宅家”,隨處可見的是黨員幹部忙碌的身影,使全村疫情得到了有效的管控,使黨旗在第一時間飄揚在疫情防控鬥爭的第一線。

“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入黨22年,背了無數遍的入黨誓詞早已成為了馬建偉的人生追求。為了實現全民防控,打一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馬建偉凡事親力親為,做好表率,不僅當好“指揮員”,還帶頭做“守門員”、“防疫員”。24小時輪流值班,他或許全天都在,夜以繼日;村裡返鄉每一個人他都要掌握其動向和健康狀況,或是勸返或是隔離;每一個場所他都要走到,背起消毒噴箱親自消毒消殺;每一戶隔離人家他都要看望,讓他們安心“宅”家,有事說話;每一個貧困群眾他都要慰問,送去糧食、口罩,讓他們保重身體……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的最艱難的第一個星期,馬建偉以身作則,帶領著村組黨員幹部走在前、幹在前,在全村幹群的共同努力下,切實做到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築牢了一道堅實的防控防線。

“民以食為天,只有人心穩,疫情防控才能穩穩推進。”

前方有力量,後方有關懷。群眾思想意識、防護意識提高了,村內菜場、商店關門了,但家中囤的“年貨”眼看就要告急。

“民以食為天,只有人心穩,疫情防控才能穩穩推進。”為了避免疫情期間人員的流動,馬建偉決定為全村群眾做“代購”,決定一經提出,“兩委”班子、黨員幹部紛紛響應,自行組成志願者採購隊伍,黨員葉獻賓自願提供採購車輛,就這樣在馬建偉的帶領下,黨員幹部們幹起了“賠本生意”。從2月1日起,他們每天晚上利用值班換崗的時間收集登記群眾的“訂單”,由於疫情期間高速路段封閉,他們需要驅車低速往返百餘公里的欒川縣城為群眾採購物資,每隔兩天採購一次,這些物資包括糧油、日用品、藥物,甚至嬰兒的奶嘴,只要是群眾的要求,他們都一定要買到。疫情期間很多商店都關了門,他們只好挨個街道尋找,哪裡商店還營業,哪菜場的菜更便宜,哪裡能買來群眾需要買的東西,哪裡還有賣口罩、體溫計……,欒川縣城的超市、菜場、藥店的運營情況,他們摸得門兒清。

疫情防控以來,馬建偉帶領著黨員幹部一邊在前線“打仗”,一邊在後方為幹群供給物資。由於疫情的持續,很多群眾“待業”在家,沒了收入,“有的東西太貴了,也不是很新鮮”,為了幫群眾購買到物美價廉的新鮮食物,馬建偉甚至自掏腰包租車,驅車到洛陽市區為群眾採購。在疫情持續的近2個多月中,馬建偉帶領著黨員幹部來回穿梭與欒川縣城、洛陽市區有幾十次,為群眾採購物資達26萬元,使全村368戶群眾能夠穩穩的“宅”在家中。

“早上八點在家走,下午回來四五點了,再把採購的物品一家一家分分都六七點了,”每次採購回來後,為了保證食物的新鮮,必須當天“配送”至村民手中,再憑購物小票進行結算。“我們的黨員幹部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作用非常大,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作為黨員的使命,為群眾採購將會持續到疫情徹底結束。”馬建偉說道。

“我是白衣天使,我要體現我的價值,今天終於實現了。”

今年春節,對馬亞楠來說也是特別的一年,年前醫院任務的繁重,馬亞楠連續值班,直到到年三十。

同樣是在1月25日(大年初一),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息的馬亞楠,又接到醫院緊急協調組建感染科的消息,迅速成為疫情突擊隊第一梯隊隊員,每天培訓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值班值守接待病人是她新年的第一項工作,發熱門診和感染科成為了她的“家”,沒有一天陪伴父母和女兒,有的只是電話裡的慰問和叮嚀。

當得知父親這些天鞍前馬後的為群眾採購生活用品,她不免埋怨道:“也不知道別的村咋樣,是不是就重渡溝的人天天缺吃的?”,可是埋怨歸埋怨,心疼歸心疼,她知道父親的初心,她更知道父親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父親,更是鄉親們的支書,在心底裡他更是為父親感到驕傲。

而同樣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看著新聞上病例數量的與日俱增,看著熒幕上各地的醫護人員陸續馳援一線開展救援,再看看父親為了鄉親們的平安健康而做的種種“小事”,內心也萌生了馳援前線,救死扶傷,成為眾多白衣天使中的一份子的心願。在這樣初心的促使下,終於在2月1日,馬亞楠同欒川縣中醫院其他24名醫護人員遞交了請戰書上,並在請戰書上按下鮮紅的手印,鄭重承諾:我自願加入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無論前方艱難險阻,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早日奪取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疫情面前,義無反顧,勇於擔當,聽從召喚,勇往直前,不畏生死。

“我是白衣天使,我要體現我的價值,今天終於實現了。”2月9日清晨7點,馬亞楠接到醫院的援鄂報名通知,她即興奮又激動,毫不猶豫第一時間舉勇敢的手,加入到援鄂醫療隊。

疫情就是命令,半個小時就要集合完畢,她急匆匆騎電車的回家收拾行李,瞞著婆婆說是到洛陽河科大一附院學習一個月,便毅然決然奔向醫院,留下不到兩歲的女兒給婆婆照顧。

臨出發前,她給父親打了個電話,“爸,我要去湖北了,今天就走。”“你現在去那幹啥,不知道那疫情嚴重啊!”事先不知情的馬建偉隨口而出,但很快似乎又明白過來什麼,“那兒的醫護人員不夠,我們要去支援!”馬亞楠哽咽道。沉默了一會兒馬建偉說道:“那你去吧,家裡安排好,到那保護好自己,平安回來。我就不去送你了,村裡我還得上門給大家統計明天要買的東西,去了給你們添亂”,他想多說幾句,但聽著女兒那邊慌忙的跑步聲,怕耽誤了女兒出發的時間,就掛斷了電話。隨即又給女兒發去微信,為女兒壯行:“你能在國家有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獻出自己的愛心,為欒川和你們醫院爭光,你是最棒的,但一定要注意安全,爸爸永遠愛你!”此時,老父親眼裡打轉許久淚水終於還是滴在了手機屏幕上,是對女兒的擔心,也是為女兒驕傲。 抹去眼淚,他又繼續到另一家統計採購物資了。

疫情防控十多天了,馬建偉作為支部書記身兼數職,工作的辛勞,責任的重大,都沒使他這鐵骨男兒流露出一絲“脆弱”。作為父親,他有很多不捨,他深知病毒的厲害、疫情的危險;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他深知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病毒面前,更不能畏懼,女兒作為醫護人員,此時不去,更待何時。

當天下午,馬亞楠和中醫院其他5名白衣勇士搭乘遠行的航班,飛往疫情中心武漢。後來欒川六勇士的事蹟上了新聞,重渡溝的鄉親們也陸續聽說了亞楠出征的消息,有不少問的,馬建偉也只是說,“她是一名醫務人員,去是應該的。”

得知此消息後,重渡溝黨工委、管委會的領導班子成員到馬建偉的家中看望,亞楠的爺爺說:“我主要是老了,要是還年輕有本事,國家需要我也去。”

馬書記和女兒的事蹟把大家的心緊緊的團結在了一起,全村村民對這麼一個勇敢的女兒多了一份牽掛,對遠在武漢卻深處水深火熱的同胞們多了一份牽掛,在他們的感召下,全村有194口人自願發起為武漢捐款,這中間不僅有黨員、退伍軍人、人民教師,還有群眾、學生和貧困戶,不僅有年僅80歲的老人,也有小到1歲捐出1元錢的幼童,點點心意拼湊了25571元整,這筆資金作為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專項資金由重渡村黨支部捐往了武漢市慈善總會。

父親是鄉親們的後盾,而鄉親們、家人和黨委、政府也是馬亞楠的後盾,使她無後顧之憂,能安安心心在前線開展救援。

“我在前線抗疫,你在家守護咱重渡溝,咱都加油啊!”

基層的醫療經驗根本不足以應付如此高等級的救治過程和這麼嚴格的防護要求,抵達武漢後,馬亞楠和隊友們先是在酒店參加了3天的崗前培訓,在經過反覆練習、考核、評定之後,於2月14日早晨8時,他們作為河南醫療隊的第三組A組隊員,正式進入武漢青山區方艙醫院A艙開展工作,也是在這一天馬亞楠向援鄂臨時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火線入黨。

方艙醫院接診的都是核酸檢測為陽性的確診患者,所以就對醫護人員有了更嚴格的要求,護理工作更是來不得半點馬虎。他們每天輪流工作6個小時,中途不能進食,也不能上廁所,至少12次洗手消殺毒。由於每穿脫一次防護服要經歷10多個步驟,為了能節省穿防護服的時間,馬亞楠也顧不得形象,把原本已經後移的髮際線又剃掉了一圈。在救治期間,因為接收的不少患者不單單是得了新冠肺炎,還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病、消化系統等疾病,馬亞楠除了要做好病人的護理,做好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焦慮和恐懼外,還被分配在醫療隊的護理組,承擔著馳援武漢全體醫護人員抗擊肺炎疫情日常護理工作,確保醫護人員不被感染。

“彼此之間的驕傲,爸爸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望疫情早日結束,我們全家早日相聚。”這是在入艙第一天,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的馬亞楠,在微信上寫下的一句話。

而遠在千里之外家鄉的父親,依舊在抗擊疫情的基層一線堅守著。隨著復工復產的逐步開始,馬建偉除了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外,抓住有力時機和政策安排部署重點工程項目、村莊綠化、家庭賓館開業迎賓等工作,為疫情勝利之時重渡溝風景區重新開業做準備,也使重渡村的發展從“按住暫停”逐步向“重啟恢復”轉變。

每當夜深人靜了,馬建偉拖著疲憊的身軀躺在床上時,他都會習慣性的拿著手機給女兒發一條信息,最後一句話都是這樣說的:女兒抗疫在一線,老父堅守護家園。女兒也回覆到:“我在前線抗疫,你在家守護咱重渡溝,咱都加油啊!”。彼此的加油打氣,成為了他們寄託思念的方式,親情之間多了一份戰友情。

“我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到哪乾的都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救死扶傷,可沒想到,在自己默默無聞的幹好自己本職工作的時候,自己慢慢成了大家矚目的英雄。”

從入住酒店到入艙開展救治工作,從2月19日第一批患者出艙,到3月9日最後一批18名患者出院,醫療隊員休息待命,一個月的時間裡,馬亞楠隨洛陽醫療隊累計診療患者756人,救治危重患者47人,治癒出院709人。實現了方艙醫院要求達到的四個零:醫務人員“0”感染、收治患者“0”死亡、治癒患者“0”回頭、救治過程“0”投訴或事故。馬亞楠個人也被武漢市青山方艙醫院指揮部、中共青山方艙醫院臨時委員會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隨著湖北及武漢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根據國家統一安排,援鄂醫療隊陸續返洛,3月19日晚8點30分,馬亞楠同洛陽第二批90名醫護人員勝利凱旋,抵達洛陽。在指定酒店進行了為期14天的隔離後,於4月5上午返回到老家欒川縣重渡溝。

“在那最害怕的就是上班穿防護服,熱是小事,主要戴護目鏡可難受,戴口罩六個小時下來,臉真的會起泡,當時起泡回去洗洗熱水澡會好點,沒有留疤,後來在臉上貼創口貼保護著,不過撕的時候特別疼,總之那種辛苦真的很難忘,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幾個都平安無事回來了。”說起在方艙醫院的經歷和感受,馬亞楠這樣說到:“我去的時候,只是覺得,我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到哪乾的都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救死扶傷,可沒想到,在自己默默無聞的幹好自己本職工作的時候,自己慢慢成了大家矚目的英雄。”

是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裳,學著大人的模樣救死扶傷;哪有什麼從天而降的超級英勇,不過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生在21世紀這個和平的年代,生在中國這個和平的國家,黨的召喚,人民的需要,就是每個中國人的堅決行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們父女二人,一個作為最基層黨員幹部,以踐行馬海明一心為民精神和守護一方平安為己任,堅守抗疫“一線”,守護百姓平安。一個作為最普通護士,以醫者的初心和使命,主動請纓,奔赴疫區武漢,抗擊新冠病毒。他們是父女、是同志、是戰友,他們詮釋了一個基層幹部的家國情懷,詮釋了一個黨員幹部和醫務工作者危難當頭該有的責任與擔當,他們共同為這個遲來的春天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欒川縣重渡溝管委會 趙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