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乃名門之後為何如此不知廉恥出賣國家民族、辱先祖洪承疇,為何最終不顧顏面叛國投敵?

深海141317458


忠心,忠義這種思想可不是靠DNA就可以遺傳給下一輩人。

而是他們所生活的環境會決定這個人的性格行為。

你說那些投敵叛國的人一生出來就有反骨之心?

說到底還是因為其生活環境導致的心理變化。

如果有興趣,你可以看看那段歷史,瞭解一下他這個人的過去是什麼樣子的,你就可以知道了。畢竟歷史上所謂的奸臣並不是一出生就壞到骨子裡的。

PS:其實王安石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歷史上也曾經被老百姓恨死……有興趣可以自己瞭解一下。


娛樂好事君


現代人人常常想不通,滿人不足百萬,1644 年入關後如何征服億萬漢人的!不是八旗兵剽悍無敵,更不是多爾袞神機妙算。是因為有范文程、洪承疇、吳三桂等大漢奸做鷹犬,滿人才得以統一華夏。

范文程是東北撫順人,自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後。1644年,努爾哈赤攻陷撫順,22歲范文程被掠走,成為鑲紅旗主的家奴。在努爾哈赤一朝,范文程活的跟狗差不多,被人吆來喝去。皇太極即位後,為了緩和滿漢矛盾,開始重用漢族讀書人,范文程這才脫穎而出,成為皇太極的親信謀臣。



為了感謝主子知遇之恩,范文程為皇太極制定了伐明策略,以及如何爭取漢官歸降的方法。特別重要的是,范文程解決了皇太極進攻明朝師出無名的重大難題,並提出了從雁門關進兵的重大舉措,避免了清軍進攻山海關容易形成半途而廢的無益之舉。范文程還用計謀離間了明朝官員。據說,袁崇煥被殺就是崇禎中了范文程的離間計。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范文程上書攝政王多爾袞,奏請出兵伐明,奪取天下,對清朝成功入住中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洪承疇福建泉州人,萬曆44年進士,崇禎年間官至薊遼總督,堪稱崇禎的肱骨之臣。1642年,洪承疇在松錦之戰中大敗被俘。隨後押上囚車被送往瀋陽,在囚車上他賦詩道:“萬里愁雲壓檻車,封疆處處付長噓。王師已喪孤臣在,國土難全血淚餘。濁霧蒼茫就死地,慈顏悽慘倚村閭。千年若化遼東鶴,飛越燕山戀帝居。”看來,洪承疇此去抱定了殺身成仁的決心。

到瀋陽後,皇太極多次派人勸降無果 ,後來把范文程派去做最後勸降。這與1000多年前,匈奴單于派李陵勸降蘇武何其相似!只可惜洪承疇有蘇武之學,卻沒有蘇武的氣節。范文程回來後告訴皇太極:洪承疇可降矣,臣觀樑上灰塵落到他衣服上,他用手彈掉。一個連衣服都愛惜的人,豈不愛惜自己的性命。陛下親自去禮賢下士,洪承疇必歸降。於是,皇太極親自來到牢房,解去貂皮大衣披到洪承疇身上說:先生還冷嗎!洪承疇久久看著皇太極, 嘆曰:真命世之主也!便跪下請降。

從此,洪承疇死心塌地追隨清朝,成為攻打明朝的急先鋒。儘管范文程、洪承疇等大漢奸為清朝統一中原立下不世之功。在滿人看來,他們不過是奴才一個,走狗一條,為人所不齒。後來,乾隆把他們都列入貳臣傳中,以表示對他們投敵賣國的行為的鄙夷,這就是漢奸們的下場,他們終究要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為後人所唾棄。


洛水清風


范文程是土生土長的遼東人,據說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的後裔。

范文程畫像

范文程是主動投降後金的。他是讀書人,估計是仕途無望,才決定投靠剛剛崛起的努爾哈赤,希圖發展的。

范文程智謀過人,籌劃軍國大政極具實效性。努爾哈赤很看重他,尤其是後的皇太極、多爾袞都對范文程言聽計從,非常器重。

滿清從關外發展,直到入主中原,在此過程中,范文程為滿清立下了巨大功勞。




洪承疇,是明朝響噹噹的重臣。他一開始是準備死難,保存名節的。可是,一旦被俘,天天有人勸降,他那為國死難的忠心慢慢地就消失了。

皇太極很想讓洪承疇投降,因為洪承疇是滿清入關最合適的帶路人。所以,皇太極是多番派人勸說洪承疇,利用洪承疇的心理弱點,逐步瓦解掉了洪承疇的敵意和自尊。

千古艱難唯一死!於是,洪承疇投降了。他成為滿清入關,定鼎中原的領路人。


惰性人兒


范文程,假冒范仲淹之後,嶽鍾琪假冒岳飛之後,孔有德假冒孔子之後。這些人造假就是為了包裝自己,在滿人主子面前謀個好價錢。僅此而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