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枚七錢三分是真是假?值錢嗎?

用戶244871906


不好意思,首先東西不看好。字體渾圓,包漿顏色不好。

光緒元寶的廣東省造七錢三分俗稱“七三反版”是極為稀有的幣種。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廣東省造幣,計有庫平七錢三分,庫平三錢六分五釐,庫平一錢四分六釐,庫平七分三釐.軍平定三分六釐五共五等幣值。正面中央是漢、滿文“光緒元寶”,外圍環繞英文“廣東省”和貨幣價值,左右分列花星。背後中央蟠龍,外圍上、下分講漢文“廣東省製造”和貨幣價值。由於庫平七錢三分幣將英文放在正面,所以民間稱“七三反版”。幣重超過一般銀元,但其後受爭議而停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套“龍洋”。

我找了一些數據資料,您可以比對一下:重量27.2克,直徑39.5毫米,成色88%

七三反版系列銀圓 開創中國錢幣新局面。

張之洞在奏請機器造幣時擬定的銀圓主幣重量為七錢三分,正面外圈刻上英文以便與洋人交易。據悉此文字為光緒十二年底時任廣東巡撫,也是著名的金石家、書畫家的吳大澄所書。

光緒十五年八月初六(1889年8月31日),張之洞將廣東錢局按原奏試製的大小銀圓5種各10枚分裝兩匣呈御覽。因英國代刻模具中只有4種,無三分六釐五面額者,故此面額幣模應是後來追加,並在廣東錢局製成。

廣東七三系列的幣模由英國著名雕刻師艾倫·韋恩(Allan Wyon)設計雕刻,刻妥後由喜敦廠轉交廣東錢局,此事曾刊載於1888年5月19日的倫敦《Graphic)雜誌。韋恩是德國移民的後商,其祖父於19世紀初即在倫敦開辦私人的雕刻坊,替各工廠製作錢幣及獎章或紀念章用的模具.

生產七錢三分銀圓的本意是“與洋銀一同行用”以抵制之,故比市面流通的墨西哥鹿洋重一分。但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實下,因分量稍重反而被囤積私毀,形成“虧耗重”而“流通滯”。當局旋即以商民已習慣於舊制,匯豐銀行商請代為附造為由,減重至與外國銀圓一致便於交易。

七錢三分系列的生產時間很短,估計因設備安裝初期“機器尚未全開,工匠亦未募足,而且諸少熟手”,實際製成的數量有限。

“七三系列”因含銀較多適得其反,大半被回爐改制,故整體存世量不多。

廣東錢局在七錢三分系列銀圓發行不暢後,將“一圓"主幣的重量由七錢三分減為七錢二分,其餘面額依序遞減。

還有一個價格數據可供您參考:2010年12月美國邦迪尼奧公司在香港舉辦的拍賣會上出品罕見的全套七三反版銀圓,估價15萬--20萬美元,最終47.5萬美元落槌,加上手續費總價超過人民幣363萬元。


十味生


你這枚銀幣第一眼感覺就是比較假,字跡以及鑄造的工藝都很一般,不是正品發行的,再者來說這枚銀幣缺少年代感,幣面的黑色覆蓋物是人為做舊的,不是真正的自然包漿。

就這枚的話,是沒有什麼價值的,而真正的正品銀幣價格市場上在4—5000元左右,價格又取決於銀幣的品相和市場的浮動。

看看我這兩枚銀幣怎麼樣?


小白食為天


應該是真幣,包漿不錯。


宋振鎖同志


從圖片照片看,銀元應是真幣無疑,但這枚廣東省造的光緒元寶,當時的發行量較大,加上又是七錢三分,面值小,目前市場的交易價,在200-350之間,品相非常重要


藝藏新視界


光緒元寶的廣東省造七錢三分俗稱“七三反版”是極為稀有的幣種。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廣東省造幣,計有庫平七錢三分,庫平三錢六分五釐,庫平一錢四分六釐,庫平七分三釐.軍平定三分六釐五共五等幣值。正面中央是漢、滿文“光緒元寶”,外圍環繞英文“廣東省”和貨幣價值,左右分列花星。背後中央蟠龍,外圍上、下分講漢文“廣東省製造”和貨幣價值。由於庫平七錢三分幣將英文放在正面,所以民間稱“七三反版”。幣重超過一般銀元,但其後受爭議而停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套“龍洋”。

我找了一些數據資料,您可以比對一下:重量27.2克,直徑39.5毫米,成色88%

七三反版系列銀圓 開創中國錢幣新局面。

張之洞在奏請機器造幣時擬定的銀圓主幣重量為七錢三分,正面外圈刻上英文以便與洋人交易。據悉此文字為光緒十二年底時任廣東巡撫,也是著名的金石家、書畫家的吳大澄所書。

光緒十五年八月初六(1889年8月31日),張之洞將廣東錢局按原奏試製的大小銀圓5種各10枚分裝











xzc西域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