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薪年休假,別蹭“五一”熱度

2020年五一假期可連休5天,這是大小長假政策實施多年來的首次。中國旅遊研究院此前披露,今年清明假期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4325.4萬人次。攜程發佈的報告據此預計,“五一”出遊人數預計將達到清明的2倍以上,今年將出現首個真正的旅遊小高峰。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應對疫情影響,儘快恢復旅遊業復甦,近期,河南、四川、浙江、黑龍江、新疆等省區市提出落實“帶薪休假”。(4月22日中國新聞網)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春節假期延長,人員流動管控,大量線下實體店,按下“暫停鍵”,商家和消費者心頭,都罩上一層霧霾。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大力推動安全有序復工復產,景區更是“五一”小長假翻身。統計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或有超9000萬人次出遊。多地也借勢發力,提出落實“帶薪休假”。特別是,四川明確提出,鼓勵帶薪休假與“五一”勞動節、端午節等小長假連休,打造新的黃金週。

然而,對於在“五一”落實帶薪休假,鼓勵帶薪休假與“五一”連休,所謂打造新的黃金週,筆者持有不同意見。去年12月,國務院及發改委等部門分別出臺意見,加大力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推動錯峰出行,促進旅遊消費。同時,各地出臺針對性更強、更細、更實的政策措施,目的是為了進一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倡導“錯峰休假”,也是對過去“集中式”休假的一種反思。如此語境下,鼓勵帶薪休假與“五一”連休,打造新的黃金週,顯然同“推動錯峰出行”要求相悖。更何況,目前疫情尚未結束,為防止遊客在景區扎堆聚集,也不適宜在“五一”落實帶薪休假。

不可否認,黃金週制度實行初期,曾給從未享受過長假的國人,帶來了短暫的驚喜。“集中式”休假,也催生了“井噴式”消費熱潮,拉動交通、餐飲、商業和旅遊等產業快速發展。但短時間內數以億計的人員無序流動,使賓館、餐飲、交通、治安等方面出現集中短缺現象。不僅火車票“一票難求”,高速、景區擁堵不堪,而且住宿、景點門票等不同程度漲價,增加了百姓的休閒成本。試想,如果鼓勵帶薪休假與“五一”等小長假連休,又會導致“集中式”休假、“井噴式”消費。

問題是,黃金週的擁堵,挪假的折騰,讓人苦不堪言。可以說,如今人們對黃金週,懷著“愛恨交加”的複雜感情,在享受假日福利帶來愉悅的同時,“黃金苦旅”也令他們望而生畏,無疑降低了國人的休閒質量。換言之,人們在肯定黃金週意義的同時,也呼籲對現行的放假安排,進行合理調整,建立更加科學化、多元化、個性化和人本化的休假制度。基於此,有關部門不得不“忍痛割愛”,取消了“五一”黃金週,僅保留了“十一”黃金週,並鼓勵“錯峰休假”。

可見,帶薪年休假,最好別去湊“五一”的熱鬧。這就要求,各地應合理調整帶薪假政策,允許假期跨年度“零存整取”,讓帶薪年假富有“彈性”,分流和緩解“集中式”休假,帶來的資源和空間緊張,充分保障公民的休假自主權。同時,勞動者在特殊情況下未休帶薪年假,用人企業應及時足額兌付3倍工資補償;再者,企業未執行帶薪休假制度,應嚴厲查處。特別是,全社會要關心勞動者的身心健康,認真執行好這個法定假日,維護勞動者的基本權益,促進勞資關係融合和社會和諧穩定,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滿意度。(汪昌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