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是我市在“兩轉”基礎上拓展新局面的攻堅之年。一年來,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聚焦“三大目標”,實施“十大舉措”,全市經濟發展保持了總體平穩、穩定向好態勢,社會各項事業取得較好成績。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8%、10.3%。市區優良天數達280天,全省排名第二。

● 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中,市區PM2.5平均濃度最低、改善幅度最大、優良天數最多,再次排名汾渭平原11個城市第一。

● 省政府“八件民生實事”圓滿完成。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12.1億元,增長5.7%,總量再創歷史新高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63.2億元,增長4.6%,總量連續三年保持全省第一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92.6億元,增長10.2%,總量連續三年保持全省第二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3.3億元,增長11.2%,增幅全省第二

聚焦深度貧困持續發力,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興縣、臨縣、石樓3個深度貧困縣脫貧摘帽,退出286個貧困村,減貧7.69萬人,截至去年底全市10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143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累計減貧58.5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18%。脫貧攻堅“呂梁模式”不斷創新,一批重點工作走在全國全省前列,生態扶貧、呂梁山護工、光伏扶貧三張品牌持續打響。在3月6日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肯定了我市組建造林合作社、推進生態扶貧的做法,這是黨的領袖對呂梁革命老區的惦念、牽掛和關懷,更是對我們工作的勉勵、激勵和鞭策;“呂梁山護工”品牌入選全國家政服務業發展典型案例;光伏扶貧榮獲全省2019年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工作取得紮實成效,“一碼清”管理、“一保通”扶貧保險等做法全省推廣。11.4萬戶群眾喜遷新居。

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煤炭產業佔工業經濟比重下降0.9個百分點,製造業佔比提高1.2個百分點。全力打造五大產業集群,產業結構由一煤獨大向多業支撐轉變,呂梁鋁鎂新材料產業園區加快建設。成功舉辦第20屆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賽和第三屆世界酒文化博覽會。全市旅遊總收入、接待遊客人數均實現18%以上增長。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6.7%,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工業技改投資完成119億元,總量位居全省首位。

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連續兩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2.5平均濃度降幅均在15%以上,領先汾渭平原,好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平均水平。9條重點河流指數由2018年的31.06%降至17.3%,全市重點城鎮汙水收集處理率達75%,汾河流域沿線9個重點鄉鎮生活汙水處理廠建成投運。持續實施“三個100萬畝生態工程”,森林覆蓋率全省排名第三,我市榮獲全國“2019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稱號。

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全市煤礦先進產能佔比達70%以上。8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全部推行“三化三制”改革,方山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獲批。22戶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全部完成,離柳集團債轉股進展順利,汾酒集團整體上市,呂梁農商行獲批籌建。聯盛破產重整計劃執行完成。積極組織基金招商、股權招商,“數谷呂梁”推介會等招商平臺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新聘院士專家47名,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7個。減稅降費45億元,有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13個縣(市、區)外貿進出口全部“破零”,第二屆國際進博會上成交總額1.92億美元,全省排名第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經濟加快發展

成功創建“全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市”,方山肉牛等11個農業循環經濟園區基本成型,嵐縣成功創建“山西省特色花海基地”,全省特色產業扶貧現場會在我市召開。連續舉辦第三、第四屆名特優功能食品展銷會,呂糧山豬直供香港,交口食用菌出口韓國,興縣中藥材參加“中國品牌商品(中東歐)展”,柳林溝門前碗團成為“中華品牌行”知名品牌。我市成為全國整市推進試點市,石樓、臨縣、興縣率先開展“三變”改革,513個行政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改革有序推進。

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大幅改觀

完成“二青會”比賽場館周邊城市風貌整治、東川河人行步道等10項工程,呂梁一中、呂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國投財經中心、醫療衛生園區、群藝館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靜興、祁離高速公路進展順利,國道209呂梁新區段改線工程全線開工,黃河一號旅遊公路一期主線基本貫通。建成“四好農村路”2223公里,位居全省前列;新建改造農村飲水工程888處,惠及53.5萬人。大力推進“百村示範、千村整治”,高標準打造美麗宜居示範村95個,近1000個村莊初步實現乾淨整潔有序。

更加重視社會民生事業發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啟動市區29箇中小學、幼兒園項目建設,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高考二本B類以上達線1.55萬人,創歷史新高。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保政策全面落實,全市綜合醫改信息化平臺、縣域內外“一站式”結算服務平臺建成運行。農村低保人均提標600元,特困供養標準和65週歲以上人員基礎養老金大幅提升。農村、社區“兩委”主幹年人均報酬分別達到2.9萬元、4.1萬元,較上年翻了近一番。組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系列活動,紅色經典舞劇《呂梁英雄傳》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成功舉辦呂梁首屆文學季、第四屆中國古村鎮大會,高標準承辦“二青會”蹦床、藝術體操比賽。呂梁榮獲省級“雙擁”模範城,嵐縣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涉黑涉惡犯罪團伙123個。

全面加強自身建設,政府治理能力不斷提高

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嚴格落實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不懈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貫徹“基層減負年”工作要求,文件數量、會議和督查次數大幅減少。數字政府建設全面啟動,“呂梁通”APP上線運行。“13710”督辦制度深化拓展,政府效能不斷提升。啟動“一枚印章管審批”,首批劃轉事項集中度80.9%,超省定任務3.9個百分點。認真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結率100%。支持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工作,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建設進一步加強,糧食供銷、外事僑務、文物保護、防震減災、民族宗教、史志、對臺、氣象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呂梁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