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少女小漁》:善良,折射出人性真實的光輝

嚴歌苓是著名的海外華人作家,文字風格極度的凝練語言,高度精密、不乏詼諧幽默,寫作視角犀利多變,藝術性敘事,一度成為文學評論家及學者的研究課題。

她的作品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於東、西方文化魅力有獨特闡釋,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心存關懷,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因為有著海外生活的經歷,她對“人”的價值觀的透視,會用西方文藝理論的價值判斷來重新審視“東方人類”。

她的小說塑造出了不少女性,作品中,這些女性人物,在各種文化、政治、觀念的夾縫中磨礪輾轉,呈現出令人震撼的豐富深邃的“人性”,引起讀者深深的悲憫之情。

嚴歌苓筆下的女性人物有一個共性,就是她們都有一點點遲鈍,有一點點缺心眼,弱勢的。可就是邊緣弱勢的女性卻如一滴水一樣折射出豐富複雜的現實和人性。

《少女小漁》裡面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女性。

嚴歌苓《少女小漁》:善良,折射出人性真實的光輝

1.善良的人,生活不會絕望

小漁出場之時並非是一個少女,但小漁的心理確是一個少女,單純善良,無憂無慮,不知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也不懂拒絕別人,也不願去傷害別人,迷迷糊糊,無任何心計。她既不打扮自己,也不裝飾自己,自自然然。

正是這種被動的性格,她時不時陷入困境,又時不時得到化解。

她人不高不大,卻長了高大女人的胸和臀,有點豐碩得沉甸甸了。都說這種女人會生養,會吃苦勞作,但少腦筋。少腦筋往往又多些好心眼。不然她怎麼十七歲就做了護士?她護理沒人想管的那些人,他們在死前說她長了好心眼。

小漁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江偉,江偉正準備出國,約她出去玩,她不積極也不消極答應。兩人上了床,也沒說是不是談戀愛。江偉走了半年沒給她一個字,有一天卻寄來一封信,說已替她辦好了上學手續,買好了機票。她沒有拒絕,也沒特別高興,就莫名其妙地出了國。

與有綠卡的人結婚,是取得身份的一條捷徑。江偉通過朋友找到一個機構,以一萬五的價格,說服小漁去嫁給一個六十歲的老頭。共同生活一年後便可搬離,再過一年申請離婚,綠卡便可順利到手。比其他方式苦苦付出還不一定有結果,從花費的時間還是金錢才算,結個假婚無疑是最合算的。

老頭是一個酒鬼,整天無所事事,表演一個結婚,兩年賺個一萬元(中介收去五千),他是表示滿意。

一拍即合,江偉和老頭都認為不錯,小漁就這麼跟老頭領了結婚證,辦了結婚儀式。

她想他那麼大歲數還要在醜劇中這樣艱辛賣力地演,角色對他來說,太重了。多可悲呀——她還想,他活這麼大歲數也只能在這種醜劇中扮個新郎,而沒指望真去做回新郎。

明明是大家都替這個如花的女孩不值,但小漁卻在此時憐憫這個孤苦的老人。

嚴歌苓《少女小漁》:善良,折射出人性真實的光輝

老人萬般算計從小漁身上榨取更多的錢,結婚時的衣著裝扮花費,他找小漁報銷一百元,房租漲了三次,大凡維修房屋,添置任何傢俱,他都讓小漁報銷一半。小漁僅僅是靠週末打工賺錢,收入不多,她步行上下班,為的是節省地鐵月票。

“不就十塊錢嗎?就讓老頭這麼沒出息地快樂一下吧。”她瞞著所有人吃苦。

江偉的態度也越來越差,自己的女朋友去和老頭假結婚,覺得自己十分委屈。常常冤枉小漁與老人的關係,對她一邊大發脾氣,說狠話,一邊又享受她。“男人說出那麼狠的話,心必定痛得更狠。”小漁每次都不哭,即使洶湧的眼淚堵了她的咽喉。

小漁夾在兩個男人之間,吞下所有的委屈,明明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她想象中的樣子,她不曾反抗什麼,她不忍心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馬克·吐溫說過:“善良的、忠心的、心裡充滿著愛的人不斷地給人間帶來幸福。”

小漁是善良的,她看到別人的不幸,總會抱以理解和同情,她認真地欣賞每個人的優點。她心中有親人有朋友,唯獨沒有自己。

小漁這樣的女性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不少,她們以寬容之心包容了他人、周圍、甚至是社會對她們的不公。即使傷痕累累依然不失對生活的信心,也不失愛他人的能力。小漁在西方社會里,無疑代表了東方女性的形象。

嚴歌苓《少女小漁》:善良,折射出人性真實的光輝

2.不懂善良的男人,世界一片陰暗

愛包含了憐惜、理解和尊重。江偉愛小漁嗎?應該不愛。他不會愛任何一個人,他只愛自己。

江偉選擇小漁併為她辦好出國手續,只是因為小漁是他理想中女友的形象——唯他是從。不需尊重,果然小漁沒讓他“失望”,即使出國半年不聯繫,她依然按他的意思出國。不需憐惜,他想盡快拿到綠卡,小漁是可以嫁給一個墮落的老頭。不需理解,小漁與老頭之間明明清清白白,他依然可以作各種猜忌。

小漁與老頭的婚禮後,他覺得自己付出太多,轉而用極其粗魯的方式來對待小漁。

江偉對老頭充滿了敵意,其實是可以理解,畢竟自己的女友與其他男人,以合法的身份同住一個屋簷下,他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了威脅。可這些不都是他的選擇嗎?

江偉並沒後悔這個選擇,否則隨時可以讓小漁終止這場鬧劇。

小漁是他的,一切都得聽從他的,要體諒他的不快樂,要滿足他的需求,除他以外,不得給任何人施以善心。

所以,小漁幫他打掃房間,他不樂意,因為還有同租者。小漁去扶起雨中摔倒的老人,他大發雷霆,轉身離開。小漁多照顧一下病中老人,他便下最後通牒。

江偉有著嚴重的大男子主義,他想通過對小漁的絕對控制來達到自我滿足。

“你不許去!”江偉說,“少丟我人。人還以為你和這老叫花子有什麼關係呢!”

江偉不會說,我戒菸,我不去夜總會,我少和男光棍們下館子,錢省下你好乘車。他不會的,他只會去鬧,鬧得贏鬧不贏是次要的。

電話裡問他是不是很忙,他會答非所問地說:我他媽受夠了!好像他是這一年唯一的犧牲。好像這種勾當單單苦了他。好像所有的割讓都是他做的。

江偉無善良之心,不曾以善意看待這個世界,他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人們常說,你以什麼眼神看這世界,世界便以什麼狀態呈現在眼前。好心的人時時感知周圍的好意,他們的生活無疑美好許多。

江偉不理解小漁的善良,也不贊同小漁的包容,更不欣賞小漁的付出。相反,他在消費、利用、傷害小漁的善良。

俗語云:“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

這些都是片面的,只是被一部分不善的欺,真正懂愛的人不僅會欣賞善良,更會感恩善良。江偉的自私何嘗不是把自己也弄得傷痕累累?

嚴歌苓《少女小漁》:善良,折射出人性真實的光輝

3.拾得善良的人,重振希望

一個整日飲酒的老頭只是混吃等死,以他女朋友的話來說,兩人是畜生與畜生的關係,沒有人與人的尊嚴。

他的日子如一池死水,日漸腐爛發臭。骯髒、算計、頹廢,是他生活的主題,這樣的人,看透了人情淡薄,為了生存,談何自尊。

小漁出現,如同給他的生活注入活水,他的眼神有了光,善良一點點被喚醒。

小漁將家裡收拾整潔,煥然一新。小漁對他的各種算計不計較,全盤接受。小漁努力地生活工作,即使再苦再累也不喊,默默承受。老人感知到了,開始改變,收拾自己,不再提無理要求,走向街頭賣藝。

書中沒有詳寫老頭之前是否也假結婚過,最起碼,老頭沒有被善待過,主因在他,他的生活態度和處世方太消極,自抱自棄從來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一天小漁上班,見早晨安靜的太陽裡走著拎提琴的老人,自食其力使老人有了副安泰認真的神情和莊重的舉止。她覺得那樣感動:他是個多正常的老人,那種與世界、人間處出了正當感情的老人。

“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嚴歌苓說過這句話。

沒有小漁,老人也可以好好活下去。

他學會了關心別人,會給夜歸的小漁開燈,幫小漁買火車月票。對小漁沒雜念,只有長輩般的關懷。

結婚一年法律才同意兩人可以分居。一年時間馬上就到,小漁即將搬離老人的家,老人中風了,生命汲汲可危,即便不死,也是癱瘓在床上。

老人的女朋友早已離他而去,只剩孤零零一個人,他最需要照顧,但他對即將離去的小漁說“別回……”,他知道這個地方對於小漁來說,何嘗不是一個屈辱的記憶,他寧願小漁早日忘卻。

屋外,江偉限時讓小漁離開,老人雖有不捨,支持小漁離開。一個是實實在在的男朋友,一個是名義上的丈夫,一個不斷傷害自己,一個給予自己微弱的關懷,小漁該何去何從?故事戛然而止,給讀者一個留白。

羅佐夫說:“感人肺腑的人類善良的暖流,能醫治心靈和肉體的創傷。”這話用在老人身上合適不過。

嚴歌苓《少女小漁》:善良,折射出人性真實的光輝

人類一直在追求真善美,因為有了這些,世界才是真正美好的人間。可人性之中,有善有惡,世間才會殘酷和冷漠,善惡或許就是一念之間,卻給人們帶來不同的結果。善惡也是在不停轉換中,今日之善或變成明日之惡,昨日之惡至今日又成善,善無止境,幾時從都不晚。

嚴歌苓在多部作品中對善進行了禪述,《芳華》《小姨多鶴》《陸犯焉識》等等,不是每一個善良的人都得到善報,但這些人因為善,生命閃耀不一樣的光彩。

少女小漁經歷曲折,相信她總有一天會成熟。至於是她決定留下照顧老頭,還是跟隨江偉離開,都不是最後結局。

我猜測她和江偉最終會分開,江偉和她並不是同一類人,兩人的認知並不一致,小漁已逐漸覺醒,她一定會找到一個真正珍惜她欣賞她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