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在一份2019年1月份的銷量表裡,我們想要找福克斯這款曾經的“網紅”車的時候,不得不一直一直往下翻,直到第57位,才會看到福克斯的名字,而它4724臺的月銷量數字,距離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們,無論運動取向的思域昂克賽拉,還是家用取向的卡羅拉新朗逸,差距可謂天壤之別。即便是其中“最弱勢”的昂克賽拉,1月份還能賣出去9297臺,更不用說20000+的那些。甚至,按照福克斯這種銷量表現,怕是2019年全年銷量加起來,都未必能超過新朗逸一個月的銷量,因為後者在今年1月份,賣出去了59507臺……

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但這不是福克斯一款車的問題。

、福特很焦慮,真的很焦慮。

因為就在三年前,他們還是以大眾為第一目標,發誓要在銷量上不斷施壓。特別是新的蒙迪歐、新的翼虎、新的銳界陸續推出後,按照預期,這幾款車都是有比較強的實力,能夠和對手們抗衡的。但實際上的銷售情況,剛推出的頭兩年,都還不錯。可進入到2016年下半年,突然間,好像整個福特都“跑不動”了。不管怎麼努力,不管怎麼讓利,銷量就是上不去。不僅是上不去,去年一整年,長安福特的銷量是負增長。蒙迪歐乏力、福克斯乏力、翼搏更差勁,只能靠著翼虎和銳界勉強跟上對手步伐。而且那根弦,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崩了。

就說銳界吧,最開始以漢蘭達為目標。月銷量差個2000多臺也能接受。上汽大眾途昂一出現,不到半年,銷量就超過了銳界。換作任何一個老闆,都會心慌!

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然而,面對這一切現狀,福特根本拿不出一點改變的辦法。因為他們的手裡,真的是一張王牌都沒有。

其實背後的根本原因,並非福特的產品力下降嚴重,而是自主品牌的集體崛起,尤其在20萬以下的市場,最早把韓系車踩在腳底摩擦摩擦,接著就輪到雪佛蘭、福特這些20萬以下沒什麼亮點產品的品牌了。別說福特,如今別克的日子也遠不如前兩年好過。無論營銷還是產品還是銷售政策,一不小心就會被自主品牌團滅。

現在長安福特的轎車產品線,僅有福睿斯依靠著便宜的價格,尚能維持10000臺以上的月銷量,福克斯和蒙迪歐,非常尷尬。

所以2017年年中,福特中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Peter Fleet上任後,立馬邀請媒體去總部座談,傾聽媒體的建議。而在此之前,他還發了全公司郵件,希望所有員工給他提出改變現狀的想法。

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福特中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Peter Fleet先生。其實我挺喜歡他的,看著有福相

不過實話實說,跟福特的人交流下來,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都是很積極的,他們很努力地在嘗試著幫助福特擺脫目前的處境。從這點來說,我也是希望他們的努力能夠獲得回報。

2、福特的焦慮,源於福特失去了“初心”

這是我的一種觀點。

以福克斯為例,進入中國的最初兩代產品,都會注入比較強烈的個性化色彩。主打運動、兼顧家用,儘管很多人吐槽它的內飾粗糙、空間侷促,但“操控好、運動性能出色”的形象非常鮮明。就連蒙迪歐致勝也是如此,除了2.3L發動機不給力,整體形象都是運動化的。

不過進入2012年後,福特似乎開始把重心更多轉移到市場份額拓展方面。為了增加銷量,從產品的定位到銷售的策略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像福克斯這樣的車,最近五年已經幾乎不再宣傳其動感操控的部分。這一點從福克斯所有對外宣傳的形式,包括TVC、海報、平面廣告等等,都能看得出來。

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關鍵福克斯本身在後期的調校上,也做出了大量的舒適性設定。比起最初國產的福克斯,現在的車型懸架顯然更舒服,唯一保留的只有紮實的感受。

當然,還有很多人提到過的內飾用料問題。同樣是源自控制成本。

問題就在於,失去了“初心”以後,福特並沒有另一個鮮明的符號來支撐品牌的形象。進而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特點。作為對比,大眾這個品牌,大多數車型的設定同樣是缺乏明顯特徵的,但它有一個福特不具備的標籤——德國品質。無論如何,大眾的產品在工藝精度、質感方面,都要好過福特,並且燃油經濟性也要優於美國車。

所以第一次見到Peter Fleet的時候我就說,應該給福特這個品牌注入新的性格鮮明的符號。比如,福克斯是否應該重新強調它的運動屬性。

但,全新一代福克斯現在大家都看到了。儘管有運動版,但是“運動”顯然不是它的主打符號,賣給更多的普通家庭作為代步車工具,還是福克斯首要的目標。

可是這種兩頭兼顧的形象,本質上卻再一次模糊了福克斯的定位。

而這個背後的原因,既是整個品牌針對全球戰略規劃不夠前瞻性的問題,也有產品規劃存在的問題,也有面對不斷變化的競爭格局缺乏及時應對的問題,還有缺乏資本推進改革的問題。

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3、幸運避免破產的福特 正面臨“溫水煮青蛙”

我們都知道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當中,只有福特幸運地避免了破產。而它避免破產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成功脫手多個優質資產,比如把沃爾沃賣給了中國的吉利,把路虎捷豹賣給了印度的塔塔。

但是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福特“重傷”的後遺症也直接影響到了今天企業的發展。

可以對照著看到。

2008年正是德國大眾藉助北京奧運贊助商的契機,開始大舉發展的時候,彼時以帕薩特和邁騰為代表的新一代大眾車紛紛推向市場,“神車”的根基就是在那時候穩固下來的。

2008年前後,韓國兩大品牌現代和起亞也開始迎來轉機。尤其是起亞,2006年以後召來了“神人”彼得希瑞爾,他用設計徹底改變了起亞的風格,並且最終使得這個品牌在歐洲和美國獲得大豐收。

2008年後的中國本土品牌,同樣也開始了新一輪發展的準備工作。越來越多品牌開始在全球多個國家建立起研發團隊。最近三年中國品牌的集體爆發,實際上就源自十年前的準備。

再加上北京奧運之後,國家大力鼓勵汽車市場的發展,中國車市徹底“井噴”,年銷量從不足千萬暴增至3000萬規模。客觀上也是給了各個車企發展的空間。

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汽車銷量暴增的直接後果就是節假日的高速公路變停車場,基礎設施再怎麼快馬加鞭,速度也趕不上車市增幅。以前是沒車難,現在是有車煩

回頭看看福特呢。其實仔細想來,我們最懷念的福克斯,包括第一代產品,都是福特日子還比較好過的時候製造出來的。尤其在2000年以後的幾年裡,在F1和WRC賽場裡大量燒錢,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個運動化的品牌形象。

然而2008年的危機過後,最直接的問題就在於整個福特沒錢了。以至於脫離死亡線的福特第一時間提出來“一個福特”的戰略。說白了,就是再也沒有資本玩轉多個品牌了。為什麼林肯這幾年在中國又有起色,其實也是因為能賣的賣,能砍的砍,能停的停,如果連林肯這樣的“總統級”品牌都做不了,那就意味著福特真的沒什麼能力談發展了。

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以WRC、CTCC為標誌的運動化概念,是福克斯進入中國前幾年最好的形象模板。可奇怪的是,如今CTCC還在跑,還經常拿冠軍,但在福特的宣傳裡,已經幾乎看不到賽車運動的痕跡了。

而且,被重傷之後的福特,也不敢再做出比較大膽和富有戰略前瞻性的規劃,有的只能是亦步亦趨地發展,在和競爭對手們的“軍備競賽”過程中,不得不面對被落下的境況。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福克斯會弱化它的運動基因,而更專注於大眾市場。因為這款車的首要使命,不再是某種個性化的形象,而是儘可能的幫助品牌提升銷量創造營收。有足夠的現金流,才能支撐動輒數十億的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

但沒錢最大的問題,還是戰略規劃層面的。2008年那時候還感覺不到,現在卻是在“啃”當年的苦果。

今天可以看到,不管是大眾、豐田、本田、日產、現代、起亞還是中國的諸多品牌,甚至在國內混的不好的PSA,在家用車市場裡,會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推出至少兩款轎車產品。大眾更是擁有近10款車型。

而福特方面,直到2015年才推出了更便宜的福睿斯。在此之前,就必須依賴福克斯通吃10~18萬元的各個區間。一旦產品的競爭力下降,根本沒有替代品,或者說福克斯本身的銷售壓力就足夠大了,競爭對手再起來壓迫一下,十分容易垮掉。

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幸虧有福睿斯撐著,否則長安福特的轎車線銷售數據早就崩壞了

為什麼不能早幾年推出福睿斯,去分擔福克斯身上的壓力?

為什麼在歐洲風生水起可以和POLO一較高低的嘉年華,在中國混跡幾年之後早早退出市場?

為什麼比大眾、本田、豐田都要更早推出小型SUV(翼搏),銷量卻連繽智的1/4還不到?

為什麼蒙迪歐一副運動型轎車的面孔,卻做成了運動型車和商務市場用戶都不喜歡的對象?

是啊,為什麼呢?福特到底錯過了多少個機會?還是福特面對可能的機會,缺乏起碼的判斷力?

溫水煮青蛙。

福特面對最近10年迅速變化的市場,真的是缺乏太多的應對手段。以傳統的概念,在不同的細分市場裡推出一款他們以為的主力車型,而且想的只是“通吃”。可是,現在誰還玩“通吃”?

等意識到問題的時候,晚了。

4、捨棄轎車產品 真的可以挽回福特的頹勢嗎?

最近關於福特的大新聞,就是福特計劃不再在北美地區生產和銷售轎車產品。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注在SUV市場。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福特的轎車產品線,不僅賺不到錢,還在虧錢。不僅是北美市場,中國的業務也是深受轎車產品的拖累,業績一跌再跌。

或許在福特看來,“壯士斷腕”,通過SUV加強品牌的競爭力和資金池深度,是當前最合適的戰略。也能為未來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你還能指望總部對福克斯提供多少支持呢?

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推出的第四代福克斯,或許從研發之初就沒想過如何把它做得更優秀,具備和朗逸、思域、軒逸、卡羅拉等產品相抗衡的能力。

不過,捨棄轎車產品,真的可以挽回福特的頹勢嗎?

我想,對任何一個企業而言,“一條腿”走路的風險無意會大得多。

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開過銳界的人應該都有數,這臺車的品質很不錯,性價比比起漢蘭達還高一點點。所以目前銷量尚可。然而,鬥不過漢蘭達和途昂,現在JEEP大指揮官又來搶市場了。萬一出了點么蛾子,怎麼辦?福特的SUV線怎麼辦?

這些年全球SUV熱,於是,福特把所有賭注都壓在SUV上。這是很不合理的。萬一哪天,轎車重新成為市場寵兒,或者萬一哪天,新能源車成為主流。福特有足夠的應對之策嗎?

有人會說,轎車停產只是針對北美市場。亞洲和歐洲還在繼續。

問題在於,福特的所有策略都是來自美國的總部制定的。當本土市場中,轎車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其次,它還會在全球戰略規劃中,把轎車和SUV放在同樣的高度考慮嗎?還會給轎車業務提供與SUV相仿的資金支持嗎?

就說第四代福克斯。如果不是因為它的福特車標。以它的設計、技術和配置而言,你覺得它能和同級別的熱門車競爭嗎?它和帝豪GL、榮威i6、名爵6相比,又有什麼優勢呢?

不用說它還有運動版。福克斯的定位是賣給主流家用車市場的,運動型車並不會給福特帶來量的提示。

去年還參觀過福特在南京的研發中心和測試場。這裡被定義為福特亞太研發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說真的,從實驗室數量、設備、工程師數量到測試場的規模,在目前的中國,和一些自主品牌的研發中心比起來,都不算大的。

看過之後內心的直接感受就是,福特在研發層面都有點趕不上中國品牌了。這種差距會在未來的幾年裡,在產品上逐漸體現出來。

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福特在南京建成的測試中心。一方面,可以明顯感到福特在特別努力地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可另一方面,和“土豪”一樣大力投入研發的中國本土品牌比起來,福特砸在研發上的錢真不算多。

另外,福特也在強調針對新能源市場的發展,計劃於2025年之前,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車。其中蒙迪歐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會是第一款產品。

可是,看過這款已經上市的車型的人,仔細想想,插混技術是先進還是落後的?往後備箱裡塞進去一大塊電池的做法,不是幾年前就已經被多個品牌實踐過了嗎?

而且,蒙迪歐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各種參數上完全沒有優勢。2.0L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一塊只能提供50km續航的電池,同樣是多年前的技術標準。

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蒙迪歐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剛上市沒多久,其實技術上已經落後了

且不說外資品牌,自主品牌中,比亞迪、榮威的新能源技術已經妥妥地超過了福特,新造車品牌則是直接推出了純電動車型。威馬EX5作為緊湊型SUV,補貼後最低售價才11萬。福特未來的同尺寸純電動SUV,該賣多少錢呢?技術上會比EX5領先多少呢?

我不認為福特的新能源產品會有更多的競爭力。

哪怕和美國的通用比起來,福特的新能源車發展速度也是很慢的。通用已經在去年推出了VELITE 5增程式混合動力車,技術上相比蒙迪歐那套更先進。而在北京車展期間,VELITE 6和另一款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概念車都亮相了。福特展臺卻還在賣車。

福克斯還能扳回一城嗎?很難……

別克在2018北京車展上亮相的INSPIRE純電動概念車。最高續航596km,雙電機驅動,百公里加速不到4秒,並且帶有無線充電技術。福特的同等級產品,什麼時候能在公眾面前展示一番呢?

靠著福克斯扳回一城?福特還是認真考慮一下,如何避免不被更多中國品牌甩在身後吧。尤其是新能源大勢到來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