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13歲男孩每日“上班”,工作是替奶奶看守127具“棺材”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全攻略”。跟寶寶重回幼兒園,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現在社會很多孩子可以說是越來越金貴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的,對他們的保護也到了一種十分細膩周密的地步。

這也讓現在的孩子接受了父母過多的愛,過多的保護和照顧讓孩子們就不用自己做什麼了。基本上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但是過度的保護和過多的溺愛,讓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自主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他們的生活能力會越來越低下,對父母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強。這其實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而當城市的孩子正享受溫室的關懷,零食的陪伴,遊樂園的歡樂的時候。

遠在貴州大山深處的小王同學又開始了一週的日常工作。他先給奶奶做好早飯,叮囑奶奶不要隨意亂走,好好在家休息,接著就出門“上班”了。

心酸!13歲男孩每日“上班”,工作是替奶奶看守127具“棺材”

小王同學的工作地點卻是顯得有些陰森,可能對於一些女孩子來說走進這個地方還有些讓人害怕。小王同學走進了一個天然的山洞,山洞之中赫然擺放著127具古老的棺材。

小王同學在琳琳立立的棺材之間熟練地穿梭著,掃去棺材上的灰塵,檢查一下棺材的情況,看是否有損壞,看看洞內的情況,小王同學一天的工作就開始了。

因為小王同學的奶奶年齡太大,父母又遠在他鄉務工,從很小的時候,小王同學就開始幫奶奶看守這個山洞了。最開始的時候是守護好自己的祖宗們,可是隨著小王事蹟的傳開,有越來越多的遊客對這位年幼的“工作者”越來越感興趣了,也逐漸有遊客們陸陸續續地到來參觀。

心酸!13歲男孩每日“上班”,工作是替奶奶看守127具“棺材”

隨著遊客的增多,小王同學為了保護自己的祖宗不受打擾,為自己的“祖宗們”修起了防護欄,防止遊客近距離觸摸棺材。同時,為了改善自己和奶奶的生活,小王同學也做起了觀光生意。每位參觀的遊客都會收5塊錢的“門票”來貼補家用,然後小王同學就帶著遊客們到洞內參觀。

雖然每天的工作比較枯燥乏味,但是小王同學卻樂在其中。隨著自己的山洞越來越出名,遊客們越來越多,小王同學每天開始變得忙碌起來,同時他也感受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知道掙錢的不容易。

心酸!13歲男孩每日“上班”,工作是替奶奶看守127具“棺材”

城市裡的孩子自然沒有小王同學這樣惡劣又差勁的生活環境和條件,那麼城市的孩子該怎麼提升社會生存能力和獨立自主能力呢?

這幾個小小的建議,城市家長們可以一試。

一元生存計劃

一元生存計劃針對城市孩子的一款生存類戶外活動。同時這個活動不僅能增加孩子的社會生存能力還能提升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所以家長們都十分喜歡這類活動。

一元生存計劃顧名思義就是如何用一塊錢在這個大城市生活一天。聽上去顯然不可能做到,但活動的目的就是化不可能為可能。

孩子們通過一元的“本錢”在街道上做生意,不管是賣水或是賣紙巾都可以,甚至還可以在掙到一些錢後賣花之類的。

然後孩子們就用自己掙到的錢去買午餐,晚餐。當然城市裡的家長對於孩子們的這些活動還是十分支持的,很多時候參與過一元生存計劃的孩子們的確都能收穫滿滿感慨頗深。

體驗生活的艱辛,感受掙錢的不易,越早越好,因為只有珍惜才能努力。

心酸!13歲男孩每日“上班”,工作是替奶奶看守127具“棺材”

多帶孩子外出

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其實就是要孩子多多接觸外面的世界。把孩子當做溫室的花朵,孩子永遠也無法見證社會的風雨,又如何獲得成長呢?多帶孩子去逛逛街或者是多帶孩子出去玩玩長長見識,讓孩子多經歷社會生活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十分有幫助的。

有兩個地方,家長有空一定要帶孩子去感受體驗。一是火車站,火車站的人來自天南地北。每個人為了工作或者回家,臉上都有不一樣的神態。用生活的艱辛,社會的現實,激勵孩子內心的動力。孩子不讀書?帶他去火車站睡一晚就能變乖了。

二是凌晨三四點的大街,愛睡懶覺、不愛寫作業、嫌家裡的飯菜不好吃,這明顯就是家長平時照顧得太好了。帶孩子去凌晨三四點的大街走一走,看一看。你以為的空無一人,實際上清潔阿姨開始打掃大街,早餐店的老闆開始製作早點,市場的攤主開始整理貨物。學習很苦,但比學習更苦的事兒多了去了。

心酸!13歲男孩每日“上班”,工作是替奶奶看守127具“棺材”

家中的勞動小能手

不能外出的時候,在家也可以讓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得到提升的。我們可以讓孩子幫助自己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力的事情。

而不是讓孩子一直沉浸在遊戲和玩具之中,尤其是在現今這個“長假”。沒有開學,外出減少的情況下,家長更應該多給孩子安排一些家務事。並且要明確的告知孩子,家務事不是大人要孩子幫忙,而是家務事是家裡人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讓孩子愛上做家務,而不是被動做家務。

我們可以用言語和物質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的興趣和鬥志,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哈佛大學的學者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分別觀察了兩組孩子,一組孩子愛做家務,一組孩子不愛做家務。經過多年的跟蹤調查回訪,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幹家務的孩子,他們在成年後的就業率是15:1,而犯罪率是1:10。

這無疑透露著一個道理,家長越捨得用孩子,孩子就會更優秀。

心酸!13歲男孩每日“上班”,工作是替奶奶看守127具“棺材”

讓孩子適當參加一些“工作”,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還可以讓孩子感受生活的不容易,也可以在悄無聲息間提升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社交水平,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懂事喲!

當然了注意事項就是,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把義務的“工作”和要求的“工資”劃等號。這不利於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的!


今日話題:

你會讓孩子在家在外做些什麼“工作”?

歡迎評論下方留言分享討論或吐槽。

我是略略,一名小小幼師,致力於幫助更多的寶媽們!

心酸!13歲男孩每日“上班”,工作是替奶奶看守127具“棺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