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贏未來”2019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與會心得

9月24日上午,2019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在濟南召開。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華通訊社、應急管理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領導和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負責人、349個城市的相關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金融機構、大數據機構和信用服務機構代表齊聚一堂,以“信用,贏未來”為主題,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城市是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主體,從城市層面出發,信用如何贏未來?在高峰論壇主論壇環節,來自信用建設有關部門負責人通過創新實踐、數據案例深層次、多維度詮釋了:信用,贏未來的豐富內涵和實現路徑。

一、城市信用聚焦高質量發展

專家在針對如何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時提出,一方面要更加註重系統性,另一方面要更加註重應用性。系統性是城市信用建設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同時積極引導專業機構參與進來。應用性是城市信用建設的主要目標和重要功能。濟南市打造智慧城市“一貸通”創新平臺,通過“101”模式,實現1分鐘申請、零質押和零擔保,1秒种放款,為小微企業提供純信用、一站式貸款服務就是對應用性的詮釋。

論壇開幕式上,“信易貸”平臺——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啟動。平臺充分發揮信用信息共享應用價值、提升中小企業融資信用信息支撐、幫助守信主體便利獲得信貸支持的具體手段,是創新信用應用和金融服務、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合力、助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舉措。平臺有三個特點:一是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形成中小企業信用信息交換共享的重要樞紐,在企業合法授權和數據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推動公共信用信息、市場信用信息、企業自主填報信息和金融貸款信息的互聯互通,降低銀行信息收集成本。二是綜合運用“信用、科技、金融”手段,匯聚各類信用服務和“信易貸”創新產品,實現多場景支持、全流程覆蓋的一站式融資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三是創新“政、銀、企、信”多方合作,共建風險分擔和風險緩釋機制,面向全國、對接地方。形成“開放、兼容、共享、共贏”的融資綜合信用服務體系。

二、新型信用監管支撐“放管服”

城市品質體現在一座城市的活力、競爭力和吸引力上,而是否宜居,能否興業則是決定城市品質的重要目標。

例如威海市在放管服方面優化了35個辦事流程,精簡了182各辦事環節,減少了356項證明材料。在威海,與辦事流程、環節、材料同步精簡節省的還有企業與群眾辦事的時間和成本,而這一切都有賴於信用信息共享帶來的紅利。威海市按照對外開放、內部共享的原則,建立了信用信息的公示、查詢、共享機制,推動78個部門進行數據交換、42個部門實現數據實時對接,向社會開放20各主題1274條數據,努力拆除“隔離牆”,讓政府數據資源發揮更大效益。

例如鄭州,依託智慧城市建設,開發應用“i鄭州”app,社保、公積金、不動產、公安等17個部門的261項服務接入平臺,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121項事項實現“掌上辦”,以群眾眼中的“一件事”為標準,探索開展減事項、減流程的“四減一優”專項行動,社保卡辦理、公積金提取等30個高頻事項從申請到辦結,全程最多跑一次。

充分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可以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規範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

三、城市信用生態漸成氣候

福州建立了互聯網用戶的統一身份認證體系,首創推廣城市公共服務支付二維碼“福碼”打造面向756萬福州市民的“一卡一碼”移動式應用。這就實現了在市民高頻應用的交通出行、網上辦事、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民生服務、休閒旅遊等九大領域落實信用激勵措施,讓市民享受信用紅利。

信用與城市優勢產業相結合,產生效果也會成倍顯現。例如嘉定是上海國際汽車城,目前正全力推進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建設,特別是以“信易行”為導向,基於信用管理,大力支持新能源共享汽車發展,實現了“信用越好,出行越容易”。例如瀘州,大力開展“政府主導、企業自律、協會參與”的白酒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促進白酒行業整體健康發展。建立了白酒企業信用檔案,開展企業信用評價,對白酒產業園區企業實行統一在園生產、統一標識規範、統一出廠檢驗、統一酒源供應“四統一”促進企業依法誠信經營。

四、政務誠信為先,鍛造城市競爭力

政務誠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核心是依法行政、守信踐諾,對其他社會主體誠信建設發揮著重要的表率作用和嚮導作用。青島把政務誠信建設作為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優化營商環境的首要舉措,全面加強對各級政府機構和公務員的信用管理和信用約束,著力破解“新官不理舊賬”的難題,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五、探索多模型監管模式

上海市浦東新區積極藉助大數據技術、社會力量等提升信用監管效率,同時探索實行差別化監管,探索建立信用修復機制。

分級分類監管是信用監管最突出的特點。分類監管是針對信用狀況良好、風險小的市場主體,信用一般的市場主體,以及存在失信行為、風險高的市場主體,採取不同的監管力度和辦法,即讓守信者無事不憂,讓失信者時時不安。而對於一些非主觀故意導致的失信主體,也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從而達到激勵企業誠信經營,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的目的。

六、落實聯合獎懲機制

為打造守信得益、失信懲戒、誠信自律的社會環境合肥市在多個領域建立了“紅黑名單”制度,落實獎懲措施。例如發佈失信被執行人、食品藥品、納稅、農民工工資拖欠等51個領域的聯合獎懲備忘錄,在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價格、房地產中介、教育、旅遊、司法等20多個領域建立“紅黑名單”制度,對失信黑名單採取限制招投標和申請財政性資金、限制稅收減免和金融授信等行政性、市場性懲戒措施,構建了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的社會信用聯防大格局。

合肥市還要求信用細心共享平臺與“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政府服務大廳100%接入信用平臺,聯合獎懲子系統嵌入所有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逢報必查”,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切實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為加強行業監管,建立了公共資源參與人基礎信息庫和信用檔案,對公共資源交易違法違規不良行為當事人進行量化記分,對公共資源交易失信主體限制參與公共資源交易活動。

信用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是一座城市的無形資本、特殊資源、金字招牌,是一座城市文明的底蘊和標誌、是一座城市軟實力的體現。城市信用建設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加強城市信用體系建設,有利於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完善城市綜合服務能力,改善城市治理結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優化城市營商環境,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增強城市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北京企信雲天津分公司 沈銘洋 撰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