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的輔助可不是“醬油”,做好這幾點輕鬆上6000分

輔助重不重要這個問題我想現在就不需要繼續爭論了,但凡看過幾場職業比賽的玩家都能清楚地感受到在如今的遊戲大環境之下,輔助對於團隊的作用完全不亞於核心,甚至在某些方面會更吃大局觀和小細節。英雄操作的部分,我們可以從其他攻略中瞭解,但是細節和大局觀部分怎麼補充?

今天我想從給我個人輔助經驗的角度來說一下關於輔助注意事項的優先級。在我看來,輔助位需要做的事情繁瑣且複雜,相對於專注刷錢的1號位來說,輔助位會更加"難精通"。好的輔助一步步帶領團隊走向勝利,而糟糕的輔助只把自己當成一個傻瓜醬油,see完之後還在see,永遠沒有站出來的時候。所以本次我把輔助該做的事情做了一個層次上的區分,希望能給予部分6000分以下的玩家一點思路。

Dota2的輔助可不是“醬油”,做好這幾點輕鬆上6000分

NO.5眼

眼是視野。當我們插下一個眼位時,意味我們能在短暫的時間內穩定獲取一片區域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是英雄行徑,也可以是野區刷新情況,利用信息達成我們的最終目的才是我們做下每一個眼位的核心邏輯。所以才有了進攻眼、防守眼、線眼、河道眼(或者說控符眼位)等,其他的還有部分非常規眼位。這些眼位從名字上我們就能基本看出是做什麼用的,不過我們今天不是專門寫插眼的事的,不太清楚的老哥可以先感受下這些概念。

我將眼排在輔助工作的最後一層,是因為在我看來——一個團隊,合適的時間擁有合適的眼位是最基礎的工作,如果一個輔助連眼位都不願意幫助團隊去開拓的話,那就表示我們的信息獲取出現了致命問題,雙方團隊的信息戰層面上我們很可能已經輸了,整場比賽將會難度倍增。插眼的動作簡單,插好一場比賽中每一個眼卻又是一件困難的事,這需要我們對遊戲有著深層次的理解。

Dota2的輔助可不是“醬油”,做好這幾點輕鬆上6000分

注意了,儘管假眼的價格在當前版本中已經下降到了白給的地步,但是眼的數量依然是限制敵我雙方擁有無限視野的最大阻礙。由於真眼的存在,視野戰是雙方輔助(包括對線期的中單)之間最激烈的戰鬥之一,如果你想查看錄像,多關注職業輔助的視野和第一視角,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到時刻敵方輔助身上的裝備欄並藉此判斷敵方插眼位置的,倘若你已經脫離了基礎眼位教學環節,那麼眼位攻防戰將是我們作為一個輔助在視野上的終極任務。

關於眼位的學習提升我建議是:概念性的學習——如果你是萌新入坑,常規與非常規眼位都先過一遍,再隨便挑數場精彩的比賽錄像來查看,感受下職業選手插眼思路(上帝視角和輔助第一視角都看下),在自己的腦海中大致有一個插眼的概念;另外,別隻玩輔助,多玩幾場核心有助於加深我們對眼位的理解,知道核心位的隊友在適當的時間最需要什麼樣的眼位。

最後說點題外話,我們經常聽說某某隊伍的誰眼位被人爆了,什麼五號位背鍋這種。實際上這並不一定是個人問題,往往可能是整個團隊的問題。想象下,當我們在一場3線崩盤的戰鬥中承擔了輔助位的工作,卻又早早的被壓倒了高地,這個眼又該如何插出去,如果你是對面的輔助,會不會早早的真眼與寶石拉滿來將敵方的視野壓縮到極致?所以不管是隨大流還是主觀見解,多深入思考、多將自己代入到職業比賽中——如果我們參與了這場比賽眼位怎麼做該更好。這並不能簡單粗暴的提高我們的天梯分數,卻能顯而易見的加深我們對遊戲的理解,當你把眼的細節都做好的時候你會發現,輔助的連勝其實又比核心更輕鬆簡單。

Dota2的輔助可不是“醬油”,做好這幾點輕鬆上6000分

NO.4遊走、支援

遊走實質上是一種典型的概率型博弈,有點類似與DND系統中的擲骰子,當我們犧牲了線上而選擇了遊走時,成功率取決於敵我雙方對於場面信息的掌控程度,譬如敵方有隊友提前報點:"邊路輔助Miss",那我們遊走的成功率可能就要下降兩成;而當我們使用了道具"詭計之霧"時,遊走的成功率又會上升幾成,其間還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視野、中路雙方個人水平、個人操作習慣等等,再深一層的因素或許還要看敵我雙方線上的陣容以及我們自身操作的英雄是誰,某些英雄非常好遊走,譬如海民萊恩這種,前期有控制有輸出,一個繞後往往就能"抓到你啦~~",有些英雄前期完全不帶控制,譬如骨法宙斯,只有一個小爆發技能,要是碰上己方黑鳥這樣的傻瓜中單,那對線期最好先把心思放在線上。

綜上,遊走這一塊實質上比較考驗我們對英雄和遊戲的理解,在一場遊戲當中,能不能遊走,什麼時間能遊走,絕活哥可能在選人的時候就已經得出結論了,而萌新或許還處在不停的嘗試與摸索階段當中,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如果你要練習一個英雄,先看錄像,先模仿別人的打法再考慮怎麼樣才能打出自己的個人節奏。


Dota2的輔助可不是“醬油”,做好這幾點輕鬆上6000分

作為一個老中單,我個人是非常歡迎醬油過來遊走的,不管我對線優劣,遊走都能給對方中單帶來不小的麻煩,補給消耗倍增,心理壓力拉滿。顯而易見,一次到位的遊走是有助於幫助其他路線打開局面的。其關鍵問題在於,如何達成有效二字。許多人玩醬油喜歡在保過一段時間隊友後掛在中路不走了,這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區別是有些人直接站在中單核心的邊上不停甩技能,來回晃盪,不間斷的分享隊友的經驗;還有些人則是明著蹲在樹林後,偶爾鑽出來給一招子,壓力不停。後者顯然更有利於中路對線,就算殺人不成也能獲得一定的收益(團隊經濟與經驗)而前者只有在完成擊殺的狀況下才能獲得收益,如果失敗的話往往還要吃隊友一句"別來中了吃我經驗了,兄弟",非常尷尬。所以對於遊走的醬油,合適的策略是遊走成功的基礎,在我們動身的時候,就可以想想這一波遊走該怎麼打了。

支援這一塊分為對線期和中期支援,對於醬油而言,對線期過了3分鐘後儘量留藍留TP已經算是常識了,而中期更需要把TPCD交給團戰,千萬不能盲目的TP出去打錢刷野帶線,否則一旦開團就是少人,死一兩個是最好的結果,團滅也不少見。

總的來說,遊走和支援相對於插眼而言更具技術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一場遊戲的整體局勢,是為輔助進階。如今的版本早已不是2、3號位帶動全場節奏的年代,隨著資源池的解放,輔助對於團隊有了更多的存在感, 做好遊走和支援工作也是我們幫助團隊獲得最終勝利的關鍵點。

NO.3對線、帶線與屯礦

對線、帶線、以及囤礦這幾點,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可能已經超越了早年我們對於絕大多數輔助的定義。以往我們會說,輔助的工作大部分工作不就是保人與遊走麼?但如今呢?這麼多比賽看下來,諸多場次的天梯對戰之後,許多玩家都已經意識到,輔助很難再去完全扮演一個臭醬油的角色——對線要有精妙的個人發揮,或是雙野清兵壓制敵方線上雙英雄經驗,同時解放自己;或者是主動發起進攻節奏,帶領大哥吃肉喝湯;甚至還可能三線出擊,一人殺穿敵方三路。4號位也好,5號位也罷,在如今這樣對輔助極度友好的版本,我們總能找到一些發揮的空間。當然,從經濟佔比和輸出比上來看,常規輔助基本上很難超越核心位英雄,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還想著用輔助躺贏上分,今天刀塔的天梯環境是不太允許的,實質上輔助除了購買反隱和詭計之霧這樣的道具,經濟上很少有其他的付出了,最多就是對線期為己方核心送一些補給,只要能幫助團隊囤一部分礦,積極參與幾場獲勝的團戰,

許多輔助的經濟輸出比並不差於常規的核心

Dota2的輔助可不是“醬油”,做好這幾點輕鬆上6000分

天輝與夜魘都有大量的多拉野點

在前面的認知基礎下,我們再來看對線帶線與囤礦這三點,我們會發現,曾今不那麼強調對線的輔助位置,在現在也變得對輔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我們看職業比賽中輔助的區域排名總是那麼高的原因——在一定場次的戰鬥中,如果你不能總是利用自身的個人實力帶領整個團隊走向勝利,這顯然意味著你對這個遊戲的認知產生了某種偏差,需要我們不斷的在遊戲中積累經驗以修正這樣的偏差,再直接點就是"勤學苦練",不學不會不練在刀塔這遊戲中行不通。刀塔並不缺少天才,而天才同樣需要大量的付出,這一點參考黴筆和蘇妹兒就能看出來了。

關於帶線,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強調輔助帶線的意義,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能拉扯敵方全場的動向,輔助在帶線上甚至有著許多大哥無法企及的優勢,等級低活得快中期交兩個買活也無所謂的特點使得輔助在當前版本下,完全可以憑藉一己之力為己方團隊提供海量的信息。我想只要看過Ti7-Ti9年代一部分比賽的老哥都知道我說的是什麼,當無解的推進團被敵方瘋狂的帶線化解之後,其中的無力感每一位粉絲都能感同身受,而另一方能將帶線做到這樣的程度我想即便是我們輸了比賽也只能說一聲"技不如人,甘拜下風"。當然也有許多情況下輔助無法帶線,譬如對面擁有藍貓的狀態下,這種情況就另說了,核心思想還是,在非團戰和蹲人狀態下,輔助儘可能的將安全的資源讓給己方核心,多躲樹林帶一下危險的線比我們在家刷野有著更直觀的收益。

至於囤礦,說來簡單,無非是將團隊經濟無限拉昇至遊戲的經濟上限,但是許多人做起來卻又非常的困難。大多數輔助沒有養成在到達每一波野點附近後查看屏幕正上方遊戲時間的習慣,在我個人看來,這是多數普通玩家最快提升個人實力的捷徑。看看隔壁職業比賽,遍地三波五波的金礦,峰哥都饞哭了,回頭看看我們自己操刀的輔助,一場下來沒囤過幾波野,這犧牲的不僅是核心位的經濟,我們的囤礦收益也沒了,我給低分段玩家的建議是,除開練英雄之外,每場遊戲的20分鐘前看雙方戰況為團隊囤上5-20波礦,如果不熟悉囤礦機制就去網上找一下雙拉三拉的技巧,只要養成了這個小習慣,那麼你會發現輔助的一片新的天地。

NO.2輔助裝備與技能的施放

輔助裝備道具與技能施放點像基本功,許多萌新團戰一打起來道具就忘了用了,這樣的情況導致的結果當然是負面的。對於輔助而言,往往一個微光一個推推棒就能救下一條人命,至少也能讓隊友在刀光劍影中取得一線生機、贏得一點點技能和保命裝的釋放時間,所以對於輔助而言,合理的選擇、運用裝備是非常有必要的。

Dota2的輔助可不是“醬油”,做好這幾點輕鬆上6000分

同樣的,合適到位的技能釋放在我個人看來是高低分輔助之間最典型的區別之一,同樣是冰龍,看似攻擊低,對線沒有壓迫力,在國服前100名的熟練工手上能保的峰哥的軍團把對面的巨魔+巫妖這樣的強勢組合壓的喘不過氣來,而放我手上可能就是跟著峰哥雙雙掛機去了,所以同樣的英雄,在理解上和技能釋放上那是千差萬別,也正因如此才有了絕活哥這樣的說法。

由於這兩點涉及到了大局觀和英雄熟練度的問題,許多人只有在長期的練習之後才可能做到非常到位的道具技能釋放,所以我將上述兩點排在第二位,對於缺乏練習方向的新手,在掌握了前三點之後,可以仔細考慮下是否自己能在這樣的細節上有所提升。

NO.1團戰綜合發揮

我為什麼把道具與技能還有團戰綜合發揮分開來說,是因為在我看來,這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團戰中所涉及到的走位、拉扯、眼位、反隱、開霧與技能和輔助裝備並不屬於一個範疇。如果說,熟悉一個英雄需要對單個英雄需要大量練習的話,那麼熟悉團戰則需要對全刀塔2所有的英雄技能有一個深刻的理解,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許多新人會覺得自己這場比賽中能打出10-0-10這樣的數據已經是完美髮揮了,但我想他一定沒有回看過自己"完美髮揮"錄像,只要細細品過之後,我們會發現,即便是我們覺得再完美的發揮,也總能在其中找到那麼些瑕疵,而這些瑕疵,才是我們在未來道路上綜合提升的方向。

Dota2的輔助可不是“醬油”,做好這幾點輕鬆上6000分

我將團戰發揮排列到輔助所有任務第一的原因是,我覺得,輔助位置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獲得遊戲勝利這個唯一目的而進行的,而團戰的勝利就是開往遊戲最終勝利的直通車。許多時候,真的有許多時候,我會那麼後悔自己在團戰中沒有多甩出一個技能,多A出一刀,如果那個技能放出去了,如果那一刀A出去了,整個遊戲就不一樣了,輸了的比賽能贏,天梯分甚至能不降反升。所以當我們沾沾自喜的時候,不妨思考下幾個簡單的要點,我們是否在團戰中提前做好了團戰視野,或許這個視野就是改變整場團戰的要點(別懷疑,我見過太多因為視野問題輸掉的團戰,我相信你也是,所以中後期在身上留一個預備眼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就體現出來了);我們在團戰中是否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招數都釋放出來了,即便是被對面集火,我們有沒有在臨死前拼了命的釋放出我們的大招並期望藉此幫助全隊增加那麼一分團戰的勝算(當然,如果沒買活的話);我們是否積極地用我們身上的輔助裝備去營救被集火的隊友了?我們的求勝心到底有多強烈?我們真的拼進全力去拿下這場比賽了嗎?我們是否因為短暫的離開電腦而錯過了場面上的某些信息?

當我們拼盡全力去求勝的時候,即便是輔助也能為團隊貢獻出足夠的力量。我相信不久前每一位刀塔玩家都聽過了小劉和阿夏夏替補烈火2:0 LGD的故事,冰女完美的個人秀奠定了一場終極團戰的勝利,小劉賽後是這麼說的:"萬萬沒想到我三十歲還有這種機會……雖然對老幹爹來說只是小小的失利,但是對我來說這是我真正的人生巔峰,打了兩萬個小時的'多'塔,終於感覺到沒有白玩。"

我想,在刀塔中,沒有什麼比勝利更最醉人的喜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