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雁饃”,傳統一直在延續

阜陽,一個皖北大城,人口超過1000多萬。歷史上文人墨客輩出,思想政治家文學家常有,歷史典故竟出,民俗民風悠遠。每年正月十六開始的招女兒回孃家帶大雁饃的習俗就是其中之一。

阜陽“雁饃”,傳統一直在延續

大雁饃,以面為基,以雁為型,以季為時。

阜陽“雁饃”,傳統一直在延續

每年正月十六,立春左右,過冬的大雁由南迴歸,便是女兒們攜手及兒女們回孃家的時候。從這個時候,也是阜陽兒媳婦回孃家的時節,她們或自己,或攜夫,或帶兒女,正是迴歸孃家季。阜陽的雁饃傳統美食,就是這種傳統美德與歷史的體現。

阜陽“雁饃”,傳統一直在延續

阜陽製作雁饃的店很多,但是仍然堅持手工製作,不用模具和機械化的不多。東關張是其中之一。最近剛由《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攜原團隊打造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拍攝。

阜陽“雁饃”,傳統一直在延續

雁饃的人工做法比較繁瑣,光和麵、拌麵、發麵、醒面就要一夜。第二天再揉、壓、醒、胚、修。而後還要放在一定溫度的環境熵一段時間。

阜陽“雁饃”,傳統一直在延續

經過這樣的預製後,才可以擺籠碼放。上籠屜大火蒸熟。

阜陽“雁饃”,傳統一直在延續

蒸好的雁饃,需翻籠涼均。熱氣騰騰的雁饃由雲蒸霞蔚而來,也因“爭氣”而成熟。再由畫龍點“嘴”而完美。

阜陽“雁饃”,傳統一直在延續

阜陽東關張的雁饃已經傳承了六代,現在第四代的89歲老人家,每天都在製作現場,守著老手藝,傳承老技法,為了老味道。第五代傳人秉承老技法,雖然現在客戶需求量遠遠超過生產能力但也不願意放棄傳統手工方式,不敢有半點閃失。第六代傳人,則是傳統的店面與網絡結合,知名度沒問題,也在考慮怎麼滿足全國各地的網絡需求。他們繼承、傳承、發揚的都是傳統的基因,希望的都是每年民俗的延續,留下的不僅僅是記憶,還有文化和現實的技法。

傳承是發展,發展是創新,創新要傳承。一個雁饃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歷史文化,瞭解民俗,瞭解過去,才能展望未來!

阜陽“雁饃”,傳統一直在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