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者》聽後感:但願我們都能珍惜這份“值得”

​​不知為何,最近比較厭倦一些固定的模式,想從枯燥瑣碎的事務裡逃出生天,奈何再怎麼折騰也不能把飯碗給砸了啊!只是見縫插針般的“尋歡作樂”。看節目,聽音樂,這些便屬於放飛自我了(乖乖女的悲哀)。忽然發現,人在輕鬆的環境裡內心會很薄弱,不經意就被某個小東西刺破帶出幾滴血,疼嗎?當然,但那也更好的證明了,靈魂還活著。

《歌頌者》聽後感:但願我們都能珍惜這份“值得”


記得上篇文章裡說過,我是慢熱型的歌迷。首次聽《歌頌者》,看到吳青峰淚灑舞臺,那時或許由於周圍有些喧囂,擾亂了本該產生的共鳴。可當一覺醒來,我在寂靜的清晨再點開這首歌,乘著音符的方舟漂流進情感的海洋。不覺間,胸口的酸楚和眼底的隱痛,穿透堅強表象下的最後一道屏障,淚水猶如地心深處沸騰的暖泉,遇見光的那一刻噴湧而出在臉頰上逐漸幹逝。

我淚如雨下了十幾分鍾,然後向朋友說道:好奇怪的狀況,聽首歌竟然會哭到不行,很恐怖吧?其實,我享受這樣的釋放,不需要緣由,沒有責怪和嘲笑,可以面對最真切柔軟的自己。一個二十歲的小妹妹問:你聽歌的時候在想什麼呢?思索良久,我似乎無法給予相對具體的答案。或許,我從《歌頌者》中體會到了堅持的重量,以及背後太多的的五味雜陳。

《歌頌者》聽後感:但願我們都能珍惜這份“值得”


唱歌

我閉著眼睛唱歌

卻聽見有人唱和

怎麼會這樣呢......

歌曲開始,吳青峰便傾訴出淡淡的孤獨,是躲在黑暗裡的小王子。我能理解,被陌生人喜歡更多的不是喜悅或驕傲,而是驚訝與難安。他們為什麼欣賞?我配得起這份欣賞嗎?為了驗證接踵而至的拷問,潛意識裡會燃起一盞燭光,不用太過明亮,不必照耀遠方,只願看清身邊每一張可愛的臉龐。

我已經二十六歲了,期待成熟卻很怕變老,活的執著但拒絕循規蹈矩,完全就是“矛盾綜合體”。有時通透得如春水洗過的明鏡,可偶爾也會庸俗得像沾滿泥灰的車窗,在俗世和純真間反覆徘徊。倘若不能選擇,我願意在明鏡前靜靜地梳妝,也渴望在車窗上描繪夢想的模樣。

《歌頌者》聽後感:但願我們都能珍惜這份“值得”


大雨顛倒了城

你懷抱我的單純

聽著脈搏忐忑

得靠自己回溫......

生命如果缺乏感恩,就像插進瓶子中的鮮花,再美麗都熬不過四季的風霜,忘記根在哪裡。心靈如果不懂自愈,就像關進籠子中的金絲雀,再珍貴的羽翼都逃不出囚困的命運,忘記怎樣飛翔。青峰是幸福的,可以吸收每一縷陽光,能夠撫平每一波風浪,既有外界的也包括內在的。那在此之前,究竟經歷了多少毀滅和重塑?我們無從知曉。

《歌頌者》聽後感:但願我們都能珍惜這份“值得”


我想

我的認真有時看似愚蠢

我想

還好我有來過這一程......

聽到這幾句歌詞不禁心疼,我明白,世界並非人人充滿善意,偏見同誤解是眼睛裡吹不掉的沙粒。怎麼辦呢?只能用熱忱和血淚一遍又一遍的消磨,融化。青峰參加《歌手》挑戰舒適圈,在緊張、疲憊、熟悉、興奮、釋然、難捨,複雜連串的心情過後,他說非常值得。

我想

我很值得

當一個歌頌者......

我很少提及“值得”二字,似乎大部分事情那麼不盡人意,即便收穫了充足的肯定仍舊不斷的懷疑,追悔。我現在正學習享受努力的付出,別去計較結果是否完美,放下對成功的慾念。真希望有一天,我會更加確信的宣佈:我很值得,當一個寫作者。

《歌頌者》聽後感:但願我們都能珍惜這份“值得”


文中圖片取自《歌頌者》官方海報及紀念版M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