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每到春夏之際,路邊隨處可見的蒲公英開始飄揚,在人們印象中,它只是一株隨風搖曳的小草,而在華陰,如今搖身一變,蒲公英變成了鎮級脫貧特色產業,不僅為華山鎮的秀美風景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引來農戶大規模、高密度種植,蒲公英產業成為華陰市發展“一鎮一業”、助力產業脫貧的縮影。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31日上午,記者來到了華陰市華山鎮的大城村,大片大片的蒲公英花開正豔,早上七點,寧永餘就和村裡的同伴一同來到這裡割收蒲公英根莖,一片繁忙的景象。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大城村脫貧戶 寧永餘:“這是咱政府、村子帶動蒲公英採摘,給大家分紅,給大家搞點福利,從早上起來這是按斤採,一斤大約就是兩塊多錢。”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記者瞭解到,寧永餘最開始是在外打工從事瓦匠工作,近兩年來由於身體原因不能外出務工,自去年村子開始大規模種植蒲公英後他就來到這裡務工,在他看來能在家門口打工補貼家用就挺滿足了。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大城村脫貧戶 寧永餘:“現在一種植以後人就感覺這個很好,有點效益,貧困戶能增加點收入。”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去年,依託新建的加工廠,該鎮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訂單生產模式,開始大規模種植蒲公英,並且效益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了進來。除了在這裡採摘掙取的勞務外,寧永餘每年還將獲得村上近2000元的分紅,目前他已經脫了貧,幹勁也越來越足。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同時該村秉持著貧困戶優先的原則,優先選用貧困戶勞動力來打工,村民根據不同時節採收蒲公英花、葉、根等,由村上統一收購,經過工廠加工製成茶銷往各地。王芳琴也是村上的貧困戶,只見她手下非常利索,她告訴記者多幹一點,就能多賺一點。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大城村脫貧戶 王芳琴:“這就看你手快手慢了,快的話能割上個七八十斤,慢了就是四五十斤,多勞多得。”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由於王芳琴的丈夫患有腦梗,家中的獨子常年在外打工,她成了家裡唯一的勞動力,而平日又要照顧不能自理的丈夫,平時的正常勞作便成了問題,日子十分拮据。而自從村子的蒲公英種植基地建成後,讓她在家門口就可以掙取勞務費補貼家用,解決了她這個燃眉之急。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大城村脫貧戶 王芳琴:“我感覺這好著呢,在近處,還能管屋裡,還能增加點收入,能掙點錢,屋裡情況啥都好著呢,一直國家給咱有貧困戶照管,生活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好,好起來了。”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如今王芳琴依靠著在蒲公英產業園的務工和村上每年的分紅,也已經脫了貧。記者瞭解到,華山鎮地處秦嶺腳下,地勢平坦,水質良好,發展種植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和資源優勢,2019年華山鎮黨委班子決定將蒲公英種植加工作為鎮級脫貧攻堅主打產業。該鎮採取“黨委主導、公司運營、園區發展、村社鏈接”模式,建立了集種植、收購、加工於一體的蒲公英產業基地。同時該鎮積極引導有勞動能力、發展意願強的貧困戶加入產業園,在種植、管護、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提供技術指導,提高生產能力,拓寬致富渠道。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大城村黨總支書記 張宏濤:“目前採收情況,花已經達到了4000多斤,收入兩萬餘元,鮮菜葉收入已經達到了大約5000元,近期達到了兩萬五到兩萬六的樣子。一直以來,以先用貧困戶勞動力,帶動貧困戶就業,大約七到八人。”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據張宏濤介紹,目前村裡的採收工作正在進行中,今年村裡的蒲公英產業園給大城村帶來的淨利潤將達10萬元,此外,該鎮還採取市場化營銷運作模式,由鎮級脫貧攻堅產業承載公司與村簽訂保護價收購協議,每年拿出利潤的百分之十注入村集體經濟中,並通過崗位開發、技能培訓、勞務協作、就業服務等方式,幫助解決貧困戶穩定就業。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華陰市華山鎮黨委書記 王畢紅:“貧困戶參與的方式一個是鼓勵貧困戶,直接參與種植、土地流轉,然後收割等等這些環節,每年可採收6到7茬,第二個是到廠裡去參與廠裡的生產,第三個就是參與合作社的分紅,這一年下來純收入就是5000元左右,收入還是不錯的。”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目前,華山鎮共有24個行政村,其中14個村種植蒲公英800餘畝,帶動了180戶、386人脫貧致富,每人每年增收5000餘元。不久的將來,這些不起眼的蒲公英將變成“滿天星”,散落在更多地方,生根發芽,帶動更多的村莊、更多的貧困戶從中受益。

華陰:小小蒲公英 鋪就致富路

華陰市華山鎮黨委書記 王畢紅:“後邊我們的打算就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咱們的產品還有部分滯銷,目前咱們正通過網絡上一些自媒體快手、抖音等各個平臺對接銜接,目前可以說可以說產銷兩旺,非常好,後面我們還要繼續加大種植面積,力爭達到5000畝,為更多的貧困戶擺脫貧困,走向致富。”


《東秦百姓》記者:南鑫 雄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