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清明丨懷念親人流行“非常”表達

通過“雲端”悼念先人;通過寄語牆讓思念之情有了新的表達之地……

這個清明,為避免人群聚集,我市暫停現場祭掃活動,但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也因此有了更多“非常”表達。

通過“雲端”憶親人

“苗阿姨,咱們社區倡導大家用手機在網上祭祀,操作方法您學會了嗎?”4月4日8時許,高新區怡園街道工作人員王歌來到長春路社區居民苗軍言家中,教她如何通過“雲端”來悼念逝去的親人。

綠色清明丨懷念親人流行“非常”表達

“社區群裡教得很詳細,我早就瞭解了。”苗軍言邊說邊拿起手機,點擊社區工作人員分享的網上祭祀活動鏈接,由怡園街道精心製作的網上祭祀頁面隨即被打開。

劃過首頁,出現的是一段倡導文明祭祀的文字,苗軍言邊讀邊按頁面提示,填好自己所要祭奠的逝者姓名、悼念人姓名和追思語,在網頁上為逝者獻花。

“往年,我都是帶著祭祀用品去墓地為先人掃墓,這次體驗了一把網上祭祀,既便捷又環保。”苗軍言說,她會把這種文明祭祀方式傳給身邊更多的人,讓他們也加入到網上祭祀隊伍中來。

代祭掃服務成亮點

除了網上祭祀,多地推出的代祭掃服務也成為我市今年文明祭祀的又一亮點。在青松翠柏之間,志願者們手持鮮花,莊嚴肅立,進行獻花、默哀、鞠躬,為不能到現場掃墓的逝者親友完成祭掃心願。

“我來領我們村的鮮花。”4月3日一大早,在環翠區羊亭鎮政府後院,工作人員將鎮上訂購的1萬3千餘束鮮花分發給各村居,倡導各村居工作人員及志願者化身“文明使者”,用花束代村民祭掃,使村民足不出戶就能實現祭掃。

綠色清明丨懷念親人流行“非常”表達

在領到鮮花後,北觀社區立刻組織志願者手捧鮮花來到社區墓地,採取一墓一束的方式,為每一墓穴獻上一束鮮花,然後鞠躬致意,代替居民向逝者寄託哀思。

在貝草夼村墓地,志願者們代替村民向各個墓碑敬獻鮮花。“以鮮花代紙錢的方式不僅很文明,摒棄陋習,還有助於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很棒。”貝草夼村志願者張夕卿說。

“工作人員代為祭掃,既能替我們祭拜親人,了卻心願,也能有效避免人群聚集,真的是一種文明祭祀新方式,非常感謝他們。”北觀社區居民谷祖友說。

寄語牆上訴哀思

“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你們的教導我會牢記在心中!”“願逝者安息,願生者安康。”……

綠色清明丨懷念親人流行“非常”表達

4月4日一大早,環翠區環翠樓街道東北村社區的工作人員,就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大廳擺放好一面“綠色清明寄語牆”,引導居民通過書寫親情寄語、擺放鮮花等方式表達對逝去親人的追憶。

“這種方式非常好,既可以寄託對親人的哀思,又可以避免火災隱患。”社區居民趙軒玲說,她去世的父母是自己最敬佩的人。他們不僅將她撫養成人,還教會她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她對父母的思念越來越深,“我覺得對父母的懷念,最重要的還是永遠把他們放在心裡,形式不重要。”

另一位通過寄語牆表達哀思的東北村社區居民傅麗萍表示,祭祀關鍵是看“心”而不是“形”,通過親情寄語、擺放鮮花一樣可以達到祭奠先人、追思哀悼的目的。

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清明節雖然結束了,但我市以後會持續深入地推進移風易俗,樹立科學文明新風,引導市民通過綠色、文明、低碳方式寄託哀思、緬懷親人。

威海晚報記者 沈道遠 李鑫慧 柳慧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