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結構有缺陷,但是進化論會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補償!

人眼結構有缺陷,但是進化論會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補償!

本文共1389字,預計閱讀需10分鐘

上期我們提到章魚眼睛相對人眼存在的優點,而究竟是為什麼人類沒能進化出類似章魚眼睛的“正貼”結構呢?

其實不僅僅是人類,目前已知的大多數脊椎動物的視網膜都是採用倒貼的方式,而原因就要說說位於人類第11號染色體長臂13位點的PAX6基因了。

人眼結構有缺陷,但是進化論會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補償!

脊椎動物胚胎髮育的早期階段,有一條貫穿頭尾但是卻捲入體內的神經索,它受到PAX6基因控制表達,神經索的頭端形成一個碗狀的小凹陷,裡面分佈了兩列感光細胞,稱為“額眼”(Frontal eye),但是額眼並非與外界接觸,而是長在內部,慢慢的隨著神經索不斷進化而被捲入了體內,然後它居然...發生了翻轉!

人眼結構有缺陷,但是進化論會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補償!

而翻轉的結果就是左邊的感光器官要形成右邊的物體的像,需要穿透右邊的組織,同理右邊的感光器官則要穿透左邊的組織!而這理論上需要被穿過的組織,被髮育成型並且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我們稱為 後!腦!勺!

人眼結構有缺陷,但是進化論會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補償!

其實這就是脊椎動物內外顛倒視網膜的“原型機器”然而隨著組織進化的越來越不透明,脊椎動物就再也不能左眼看右,右眼看左了,

之後的過程,眼睛的凹陷處開始發生第二次翻轉,並且隨著翻轉的程度不斷加深,少部分眼眶體壁上的細胞會開始填入凹陷,發育為我們人眼成像極其重要的屈光結構,比如眼角膜、晶狀體、玻璃體等,從而最終組裝成了我們現在眼睛。

所以,由於脊椎動物PAX6基因編碼的眼睛進化在多次翻轉過程中,導致了我們視網膜的“不科學性”顛倒!

看到這裡,其實不用過於傷心,畢竟如果不瞎,誰能看得上我們?

人眼結構有缺陷,但是進化論會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補償!

咳咳咳!其實雖然我們的視網膜“反貼”,導致光線進入眼球需要穿過擋在感光細胞前方的一些細胞層,但是我們也有相應的優化設備——黃斑(macula lutea )

人眼結構有缺陷,但是進化論會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補償!

黃斑:在眼底視神經盤的顳側0.35cm處並稍下方,處於人眼的光學中心區域,是視力軸線的投影點。黃斑區富含葉黃素,比周圍視網膜顏色暗些。黃斑中央的凹陷稱為中央凹,是視力最敏銳的地方。

當我們聚焦某一處景像時,它的圖像其實就是聚焦在黃斑的位置上的。

而黃斑所在的位置,雙極細胞、節細胞連同它們發出的神經纖維以及視網膜表面的血管網等,都會自覺避開,這樣視網膜就會在黃斑的位置形成一個叫做“中央凹”的凹陷,在此處,光線進入感光細胞可以近似不被遮擋地徑直射入,也就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之前提到的各種干擾,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物體的成像能力和分辨率都是“會員藍光級享受”的原因!而我們往常進行的視力表測試,所得出來的結果其實就是測試黃斑中心區域的視力,到這兒我們不妨放下手頭的事情,來和我們的“WXZ”一同進行實時視力的測試!

人眼結構有缺陷,但是進化論會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補償!

人眼結構有缺陷,但是進化論會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