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只想以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她是家人最受寵的孩子;

她是丈夫最欣賞的愛人;

她是孩子眼中的好母親;

她是別人眼中的才女。

楊絳,1911年生,2016年猝,經過了105年的人生,看盡了人生百態,但依然活得自我 ,保持內心的那份純粹。她一生遵從父親的教誨,不為官,只想做學術,做研究。

01 最疼愛的女兒

楊絳,原名楊季康,1911年出生於江蘇無錫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出生時家裡已有3個孩子,但是卻不影響她的地位,大家都很寵愛她。

楊絳,只想以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父親楊蔭杭是十分著名的律師,一生正直剛正;母親唐須嫈,無錫人,性子內斂性情溫和,一輩子追隨著父親的腳步。

楊絳從一出生就受到了父母的寵愛,是唯一一個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子女,而她受寵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她從小就聰明伶俐,父親愛午睡,她必陪在身邊,一個人靜靜地看書,不發出一點聲音;冬天父親書房裡的碳沒了,她也可以毫無聲息地將碳添好。令他們感到驚歎不已。

由於一直跟隨父母長大,所以深深受他們的影響。父親這輩子最不希望的就是她踏入仕途,捲進鬥爭之中,而她也不願為觀,只願做一個讀書的“痴人”。

02 最賢的妻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有的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夠了。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愛人。”

用這句話來形容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再適合不過。

楊絳,只想以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楊絳從小的理想學校便是清華,但是讀大學時她們學校沒有名額,只能讀東吳大學,後來考碩士時,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學院。

在那裡,她見到了讓自己心動的人­——錢鍾書,而心動人正好也產生了強烈的荷爾蒙。

在他們第一次見面時,錢鍾書便說:“我沒有訂婚”,楊絳說:“我沒有男朋友”。就這樣,才子佳人互表心意成功,成為了人們眼中的神仙眷侶。

鍾鍾書雖然在學術上是大師,但在生活裡卻是“白痴”,但是卻不影響楊絳愛他,因為楊絳總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

記得他們剛到美國求學時,錢鍾書常常因為吃不飽而日漸消瘦,楊絳十指從未沾過陽春水的人,卻為了他學廚藝。雖然自己從來沒有做過,但是她相信,學問會做,廚藝也可以學。

第一次做出來的紅燒肉沒有成功,但是第二次的卻被錢鍾書吃個精光,開心得像個孩子。

不管錢鍾書做錯了什麼,她總是能夠將其修復,成為了錢鍾書眼中崇拜的人。

記得在楊絳生產時,他獨自處理生活瑣事,犯了不少錯誤。

他說:我把房東的桌布染上墨水了。

她說:沒關係,我洗。

他說:我把檯燈弄壞了。

她說:沒關係,我修

他說:我把門鎖的軸心弄壞了。

她說:沒關係,我修。

正是因為每次楊絳說的“沒關係”,才讓錢鍾書每次都能夠放心,在以後的日子更加依賴她。

當然,楊絳也有享受錢鍾書超讚待遇的時候。

她喜歡晚睡,但是自從去留學後,錢總能變魔術般給她做好早餐。但是錢還有一個特別需要說明的地方,他不會劃火柴。

那次因為煤氣事件後,他們把火全熄滅了,但是第二天早上楊絳依然吃到了豐盛的早餐,剛開始她還沒在意,但是吃著吃著感覺不對,她看著錢鍾書。這時候錢鍾書就像個孩子似的,高興地向她報告:我會劃火柴了。

一個甘願為了丈夫的事業退居幕後,洗手做湯羹;一個願意心疼自己的愛人,而不斷地學習。這種神仙眷侶,怎不讓人羨慕。

03 最才的女

楊絳生在書香世家,父親學業優秀,還出國留過學,後來成為了著名的律師。母親也上過女子學院,受到過良好的知識教育,身上有著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

楊絳,只想以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從小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她,自然耳濡目染。

她一生愛讀書,小時後陪伴父親時,她可以一個人靜靜坐在那裡,捧著一本書安靜地讀。後來又上了東吳大學,考取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只要有時間,她必會捧上一本書,讓自己沉浸在書中。

不論在他們的哪個時期,書都是組成他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只要有書,有好書,他們可以笑得如孩童一般。

楊絳興趣廣泛,學術淵博。雖然攻讀的是法律專業,但是從未想過為官,她一生做過最大的官,便是東吳大學女校的校長。

她願意把一生都奉獻給書本,她散文寫得極好,被錢鍾書大力稱讚,稱比自己的還好。她還研究喜劇,寫的第一部喜劇《稱心如意》便獲得好評無數,後面更是寫出了《弄假成真》《遊戲人間》《風絮》等著名的戲劇。

她還從事翻譯工作,為了翻譯《堂吉訶德》,她自學了兩年西班牙語,從1956年到1976年,用了20年,時間期間經歷了無數的磨難和變革,最後翻譯出來的作品獲得了西班牙政府的高度認可,並因此獲得西班牙文化大使的稱號。

雖然她才華橫溢,但是卻從不搶丈夫的風頭。記得錢鍾書說要寫小說時,楊絳大力支持。為了讓他能夠安心寫小說,她包攬了大部分事物。處理生活瑣事,應付人情世故,照顧錢鍾書的生活。

正是因為楊絳的知書達理,錢鍾書才能寫出驚豔世人的《圍城》,楊絳還為此書寫感言“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裡的人想出去“,至今還在用來形容婚姻。

她的一生都沒有放棄過創作,即使只剩她一個人時。

04 一個人回憶我們仨

本以為一家人可以長長久久地生活在一起,但卻總逃不過命運的捉弄。在疾病面前,每個人都是脆弱的、無能為力的。

楊絳,只想以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錢鍾書一直有肺炎,本來好好的,但是那次搬家,因為招惹了灰塵,讓他舊病復發,住進了醫院。

雖然極力搶救過來了,但是後面的日子並且卻是反反覆覆,不能根治。

那次,錢鍾書高燒不退,直接住在了醫院裡,4年後,他扔下了疼愛的妻子一個人離去。

楊絳是真的很愛錢鍾書,在他生病期間,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不放心照顧,她說:“只有她親自照顧,鍾書的病才能好得快。”

確實如此,楊絳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在後期他不能進食的時候,為了讓他保持營養均衡,他將雞肉去皮、去骨、挑去筋、打成泥,從鼻子裡面喂進去,水果也同樣。可以說,錢鍾書得到了最好的照顧。

期間還發生了一件讓楊絳無比心痛的事,他們的女兒,因為工作太拼命,換上了脊椎病癌。

在錢鍾書住院期間離開了人世,離開了最疼愛她的爸爸媽媽,讓白髮人送黑髮人。

其實,錢媛的病是可以醫治的,在發病的早期,她去醫院做檢查,但是卻遇到了醫生的誤診,讓她耽誤了就醫的最佳時間。

命運就是如此愛開玩笑,命運好似也嫉妒那些優秀的人。

最讓人難過的是,為了讓錢好好養病,楊絳瞞著錢,不能去參加葬禮,每天照舊地去照顧他,直到2個月後,才告訴他真相。因為錢媛要求骨灰不留,而喜歡她的學生極力要求拿一點骨灰撒在清華園,所以楊絳才能有機會到樹下懷念女兒。

錢鍾書在離去之際,告訴楊絳要“好好活”,而楊絳也很聽話,為了他說的話,一直在好好活。

只是她變得更加深居淺出了,她不願意見人,不願意花費過多的時間去應酬,她只想在餘生好好地做自己的學問,好好整理錢鍾書的手稿,好好回憶他們仨。

2002年,楊絳91歲,將《我們仨》定稿,並於2003年由三聯書店和香港牛津大學出版。裡面想盡地寫了他們三個的故事,讀來無不令人動容。從前的我們三,最後卻只剩下楊絳一個人,獨自承受喪夫和喪女之痛。

楊絳,只想以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後面的日子裡,她依舊做學問,2011年,她100歲,被檢查出患有心衰,但依舊樂觀豁達,每天讀書寫作從不間斷,晚上一點半睡。

2016年,她105歲,在5月25日凌晨,在北京協和醫院仙逝。

就這樣,那個被錢鍾書譽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一顆巨星從此隕落。

她沒有離開,只是去和丈夫女兒團聚而已,而這一次,他們可以長久地在一起了。

05

讀完楊絳的一生,覺得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也對她這個人充滿了敬畏。

從小聰明伶俐,討人喜歡;學識淵博,待人和藹;即使遭遇困境,也能苦中作樂。

她一直信奉母親說的話,一輩子將錢鍾書照顧得無微不至,只願做他的妻。

她一心想要讀清華,只為遇見他。

他的弟弟曾如此說:“她像一個帳篷,把大哥和錢瑗都罩在裡面,外在的風雨都由她抵擋。她總是想包住這個家庭,不讓大哥他們吃一點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