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趙煦大事年表

趙煦(1077-1100)原名趙傭,宋朝第七位皇帝,宋神宗趙頊第六子,生母為欽成皇后朱氏。在位時間:1085年-1100年,年號元祐、紹聖、元符,諡號睿武齊聖昭孝皇帝,廟號哲宗。

宋哲宗趙煦大事年表

元豐八年(1085年)

正月,宋神宗病重,立第六子趙傭為太子,改名趙煦,國家大事由高太后暫為處理,三月,神宗駕崩於福寧殿,時年38歲;九歲的趙煦即帝位;上大行皇帝廟號神宗,諡號英文烈武聖孝皇帝,葬於永裕陵。

同年,西夏梁乙埋去世,其弟梁乙逋被梁太后擁立為國相;高太后垂簾聽政,任用司馬光為宰相,文彥博、呂公著等人也相繼上臺,全部廢除了王安石的新法,同時堅決打擊變法派人物和奉行新法的各級官僚。

元祐元年(1086年)

新上臺的司馬光頗為得寵,在高太后的支持下,罷免了章惇的職務,免役法被廢除,恢復了原有的差役法;蘇軾反對司馬光全面廢除免役法,二人關係不斷惡化;蘇轍上疏差役五不便;宋朝廢了青苗法、保甲法;變法派多數被彈劾革職,呂公著父子也被牽連;宋朝設置十科取土,設置經明修科;經司馬光建議,宋將米脂、浮圖、葭蘆、安疆四寨之地歸還了西夏。

西夏皇帝李秉常駕崩,時年22歲,諡號為康靖皇帝,廟號惠宗,其3歲的兒子李乾順,在太后梁氏和國相梁乙逋堅持擁立下繼位;王安石去世,時年66歲,贈太傅,諡文,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司馬光去世,時年68歲,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著有《資治通鑑》《司馬文正公集》。

宋哲宗趙煦大事年表

元祐二年(1087年)

青唐之亂,宋軍擊敗吐蕃、西夏聯軍獲得大勝;學土院風波,蘇軾被貶知懷州;《元祐編敕》頒佈;軍器監之獄蔡確被貶知安州。上官均建議裁汰冗官;臺諫力救張舜民;韓維被知鄧州;西藏喇嘛傑尊喜饒迥建夏魯寺。

元祐三年(1088年)

蘇軾上書朝廷,天下人不便差役法,請命宰相比較差、僱兩法利弊;因呂公著年老,拜司空、平章軍國重事,以呂大防、範純仁為宰相;蘇頌主持造水運儀象臺(天文鐘)完成;宋在密州板橋(山東膠縣)設市舶司。淨源法師圓寂,時年77歲,著有《仁王經疏》《佛遺教經論疏節要》《法界觀門助修記》等;恢復廣惠倉制度;錢勰等被眨官,車蓋亭詩案,多人被貶官。

元祐四年(1089年)

呂夷簡之子呂公著死去世,時年72歲,贈申國公,諡正獻;蘇軾因言時事實被人攻擊,貶知杭州。蔡確被人告發以詩歌譏訕,貶知新州。梁燾請宣佈蔡確、王安石親黨姓名,範純仁反對,呂大防、劉摯贊成,範純仁罷相;以蘇軾弟轍為翰林學士;蘇軾至杭州;疏灘西湖,以工代賑築長堤,世稱蘇堤。

同年,宋朝進行科舉改革,設立經義、詩賦兩科,廢除考試法律制度的內容,並規定經義科進士名額不得超過進士錄取總人數的三分之一;遼國以阻卜首領磨古斯為諸部長;宋朝學者劉攽去世,時年67歲,曾參與編撰《資治通鑑》,著有《彭城集》《公非先生集》;西夏收復米脂等四寨;高麗僧人抵達宋朝,被蘇軾從泉州送回。呂公著去世,

宋哲宗趙煦大事年表

元祐五年(1090年)

宋夏議定疆界,宋朝棄米脂等四寨;蘇轍等御史彈劾執政大臣許將,許將被貶知定州。罷諸州、軍通判奏舉改官,文彥博致仕;復置集賢院學士;賜宗室子弟官職。趙瞻去世,時年72歲,贈銀青光祿大夫,諡懿簡;孫固去世,時年75歲,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溫清。

元祐六年(1091年)

韃靼國討伐西夏;劉摯、蘇頌被罷相,執政大臣範百祿被貶知河中府;賈易守改知宜州,蘇軾改知潁州;《神宗實錄》《元祐敕令格》撰成;改宗正屬籍為《宗藩慶系錄》;修《神宗寶訓》《元祐觀天曆》。

元祐七年(1092年)

宋以蘇頌為右相,蘇轍為門下侍郎,並起用梁燾、劉安世等;西夏兵攻宋環州,被宋朝大將折可適擊退;宋朝呂大臨《考古圖》成書,是中國最早的古器物圖錄。大臨字與叔,呂大防弟,藍田(今屬陝西)人,又治理學,為二程弟子;遼國女真部節度使劾裡缽死,阻卜部長磨古斯舉兵反遼。

元祐八年(1093年)

高太皇太后駕崩,諡號宣仁聖烈皇后;18歲的哲宗趙煦得以親政,禮部尚書蘇轍貶知汝州;遼國達裡底等部叛亂;書畫家王詵去世,時年58歲。蘇頌、範百祿、梁燾被罷官;以範純仁為宰相,仿照《唐六典》改革官制。

宋哲宗趙煦大事年表

元祐九年、紹聖元年(1094年)

遼朝戰敗韃靼四部;宋哲宗紹述熙豐之政;李清臣為為中書侍郎,以兵部尚書鄧溫伯為尚書左丞,改年號為“紹聖”,恢復了熙寧元豐以來所有制定的一切規章制度,廢除十科取士法,改革元祐科舉制度等等。同時啟用變法人物章惇、林希、曾布、許將、蔡卞、李清臣、鄧溫伯等人為執政大臣,排擠打擊元祐諸大臣,範純仁、呂大防等,提拔元祐時期被貶逐的各級官員,貶逐元祐時期依附司馬光等人的士大夫。蘇軾被貶惠州,秦觀、黃庭堅被貶嶺南;西夏相國樑乙逋被殺。

紹聖二年(1095年)

宋朝因戶部尚書蔡京所請,恢復青苗法。追贈蔡確太師,範純仁被貶官,以蔡卞為尚書右丞。同年,蘇州自夏至秋髮生連續地震;沈括去世,時年65歲,著有《夢溪筆談》及《長興集》等。

紹聖三年(1096年)

宋哲宗廢掉皇后孟氏,冊封為華陽教主、玉清妙淨仙師,驅逐出宮,居住瑤華宮。章惇、蔡卞等人趁此機會,將範祖禹貶為昭州別駕、賀州安置,劉安世英州安置;以蔡京為翰林學士承旨。同年,西夏入侵宋朝鄜延,攻陷金明堡。

宋哲宗趙煦大事年表

紹聖四年(1097年)

宋築平夏城,兩次擊敗西夏,收復洪州、鹽州,文學家文同去世,時年80歲,著有《丹淵集》;潞國公文彥博去世,時年92歲,贈太師,諡忠烈;蘇軾被貶儋州,蘇轍被貶雷州;司馬光被追貶。西夏以50萬之眾分3路入擾鄜延路,攻佔金明砦。

元符元年(1098年)

西夏以40萬之眾包圍平夏城,無功而退,宋軍反擊,大獲全勝,西夏老將阿燕降宋,哲宗提升阿燕為宥州刺史,充任環慶路沿邊兼橫山一帶蕃部都巡檢使,並賜名懷明,阿燕之子襄渠賜名世忠,授予三班奉職的官職。哲宗將秋葦川賜名臨羌寨(寧夏海原)南牟州為西安州(寧夏海原)。 章惇、蔡卞誣陷張士良,殘害眾多元祐黨人。

元符二年(1099年)

西夏遣使向宋謝罪,宋朝拒絕接受,並在神堆(陝西米脂)再次大敗西夏,在遼國斡旋下,宋廷同意與西夏約和。吐蕃邈川首領瞎徵(董氈之孫)與諸首領衝突,宋朝乘機攻佔邈川、青唐,瞎徵降;宋以青唐為鄯州,邈川為湟州。同年,黃河改道河北。

宋哲宗趙煦大事年表

元符三年(1100年)

宋哲宗駕崩,時年24歲,宋哲宗無子嗣,向太后擁立神宗第十一子端王進宮即位,即位;徽宗繼位後,向氏以皇太后身份權同處分軍國事,起用被罷黜了的元祐舊臣,罷免了章惇與蔡卞、蔡京兄弟,這一短暫時期,被稱為小元祐;遼封高麗王顒為三韓國公。

同年,秦觀去世,時年52歲,是北宋婉約派的重要作家,著有《淮海詞》。上大行皇帝諡號欽文睿武昭孝皇帝,廟號哲宗;冊立順國夫人王氏為皇后,恢復廢后孟氏為元祐皇后;追復司馬光、文彥博、王珪、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劉摯等三十三人官職;修《哲宗實錄》《神宗史》《六朝寶訓》《國朝會要》;以韓忠彥、曾布為相。

宋哲宗是一位悲劇性的皇帝,繼位之處處於高太后的壓制之下,一直到高太后去世,才得以親政。親政後,他迅速啟用新派人士,貶謫保守派舊黨,從而使得宋朝的黨爭愈發嚴重,嚴重消耗了國力,埋下了宋朝黨爭的禍患。長年的壓抑,讓宋哲宗心裡充滿了逆反的心思,致使私生活毫無節制,英年早逝,他的改革也付諸東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