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真派西遊記》是一部怎樣的電視劇?

手機用戶66761815207


天真派西遊記劇情介紹

東勝神洲花果山頂一仙石迸裂,化出一石猴,尊為美猴王。美猴王為尋長生不老之方,拜菩提祖師為師,得名孫悟空,又至龍宮取如意金箍棒,自稱齊天大聖。他大鬧天宮,攪亂蟠桃會、打翻煉丹爐煉就火眼金睛,後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唐僧路經五行山,揭起如來的壓帖,救出悟空,為他取名孫行者;不久後又收了白龍馬、豬八戒和沙悟淨為徒,自此,師徒四人同行,一路往西天取經。

師徒途徑五莊觀,因為孫悟空偷吃人參果、搗毀人參樹,連累唐僧被困,幸得菩提祖師託夢指點,孫悟空找來觀音菩薩救活人參果樹,才解了困局。不想到了白虎嶺,因誤會孫悟空連傷三條人命,唐僧將他趕走。豈料豬八戒、沙悟淨不是妖怪對手,不久後唐僧被捉,孫悟空感念師父恩情,又趕來救出唐僧,連敗黃袍怪、金角、銀角等妖怪,才知這些妖都是五百年前因他大鬧天宮被連累的神仙。

師徒四人重歸於好,卻又各自懷著心事,繼續向西而去。


青鳶尾黛


東勝神洲花果山頂一仙石迸裂,化出一石猴,尊為美猴王。美猴王為尋長生不老之方,拜菩提祖師為師,得名孫悟空,又至龍宮取如意金箍棒,自稱齊天大聖。他大鬧天宮,攪亂蟠桃會、打翻煉丹爐煉就火眼金睛,後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唐僧路經五行山,揭起如來的壓帖,救出悟空,為他取名孫行者;不久後又收了白龍馬、豬八戒和沙悟淨為徒,自此,師徒四人同行,一路往西天取經。   師徒途徑五莊觀,因為孫悟空偷吃人參果、搗毀人參樹,連累唐僧被困,幸得菩提祖師託夢指點,孫悟空找來觀音菩薩救活人參果樹,才解了困局。不想到了白虎嶺,因誤會孫悟空連傷三條人命,唐僧將他趕走。豈料豬八戒、沙悟淨不是妖怪對手,不久後唐僧被捉,孫悟空感念師父恩情,又趕來救出唐僧,連敗黃袍怪、金角、銀角等妖怪,才知這些妖都是五百年前因他大鬧天宮被連累的神仙。 師徒四人重歸於好,卻又各自懷著心事,繼續向西而去。

今年夏天這部“縮小版”《西遊記》的橫空出世,應該算是我2019年最大的驚喜。

本人是《西遊記》忠實的原著粉,從天真派的西遊記立項開始就有關注,但是這部作品的成品遠遠高出了我的期待值。

不僅僅是因為導演對原著的深刻理解,還原了我心目中的原著唐僧,還做出了脫胎於原著、而在尊重原著同時更具創新意味的改編。

還因為幾個令人咋舌的小演員。

我是從小戲骨的《花木蘭》開始注意到葛奕德的。那時候他還很小,但是在一種小朋友中就讓我覺得他有種很早熟的氣質。後來小戲骨出了《放開那三國》,他演的呂布也很出彩,在《水滸傳》裡演的林沖也相當棒。

但是既然是想安利《西遊記》,這兩個角色就暫且不提。潘禮平的團隊好像是內部有了分歧,然後就成立了新的天真派,從此不再用小戲骨之名。

我一直知道,白蛇傳讓這個團隊出圈,為大眾所知;紅樓夢又讓他們火了一把。但是在一片看好聲中,反對者、喝倒彩的人也不少。理由不外乎是“小孩子能懂什麼?這個年齡應該天真爛漫,一心撲在書本上”;“他們的表演無非是機械的對老版經典的模仿,而不是真正在表演,這毫無意義。”

今夏哪吒動畫大電影的橫空出世,那句“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火了一把,也讓我想起,回憶我們的十二三歲,我們真的不懂嗎?

十二三歲的年紀,你沒有偷偷對著當年那些經典的電視劇默默流淚嗎?

你真的覺得,十二三歲的孩子,完全不諳世事,天真到不能理解人世間種種複雜的感情嗎?

我之所以如此為這次的《西遊記》動容,正是因為我可以為這群孩子驕傲地說,他們不是在【模仿】,而是在創造。因為他們真正地懂得這些人物,他們有自己的理解和詮釋。

這版增加了金蟬子這條線,是我最意想不到的妙思。

金蟬子和石猴一樣,是天地化生,初次相見,同類相惜,心生欽佩。他為他通天徹地之能讚歎,也為他禍亂天庭之性而可惜。

諸天神佛都皺眉看著那難纏的猴子,唯有他,眼裡是含著笑的。

一念慈悲,他在五行山下放了那猴子一馬;從此佛心中生了迷障,神性中蘊出一分人性。

佛祖看穿他未悟大道,貶他前往塵世,剝奪他的膽魄和智慧。從此才有了那個西行路上一邊哭一邊走的唐三藏。

至此,孫悟空已在五行山下壓了三百年。

金蟬子臨下凡前去探了那石猴一次。

看花絮,這段非常微妙。

段智文在演繹的時候,一開始無法心領神會。

導演指點他:你是來問他後不後悔,但其實你是希望他說不後悔的。

段智文從唸白略有些僵硬,到逐步體會了那種感情。

所有人來問猴頭是否知錯後悔,他都答知錯知錯,後悔後悔。只有金蟬子,因惺惺相惜,因骨子裡那份叛逆的認同,他其實是想聽到猴子的否認。

然後他滿眼含淚,導演又指出,這場戲孫悟空是很外放的,所以你要收著演,不然兩個人都外放戲就不好看了。

他含著眼淚肅穆地點頭。

於是我們才看到這一場戲,金蟬子的眼裡有寶相莊嚴的悲憫,有對佛陀指評的茫然,有對猴子的同情和對命運弄人的感慨。

最終全部化為一句清亮的“你我各憑造化吧!”凌空而去。

而與他的內斂形成對應的,葛奕德的外放也非常出彩。

他的孫悟空從形體到臺詞所用的聲線,都模仿了央視經典版西遊記。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是演猴戲,都必然會有這樣的外在表現。

但是猴子的動作神態和像極了86版孫悟空的聲線,這並不是葛奕德所詮釋的孫悟空的全部。

外在的這些,是他能演“猴子”的前提,也是他為此準備了一年訓練武打動作和猴拳,還有耍猴棍、體能訓練的成果。

人物的內涵和角色飽滿的精神狀態,性格設定,才是他演出“孫悟空”奉獻出來的,獨屬於他自己的東西。

壓在山下這一段,由於石頭對形體的限制,你能明顯看出他沒有再刻意地表現猴形猴相和猴子的聲音。他演的是猴子內心那個激憤悲愴的少年靈魂,不屈又痛苦,恨佛陀關他,恨金蟬子縱他,也恨自己尋仙訪道、逆天改命招來惡果。

但我們知道,他說的是氣話。

金蟬子也知道。

於是這段戲才如此動人。

他接到桃子的時候,說出“這是我花果山的桃兒”,眼裡就已經盈滿淚。然後bgm響起,咬第一口桃子的時候,第一淚眼淚剛好掉落。

然後淚水撲簌簌地流,再也止不住。

配合《初心不忘》的歌聲,我都要驚歎,這段戲他節奏把控得也太好了!!!!

並且,這首歌也是他和段智文一起合唱的。為了練歌,他們一邊做平板支撐一邊唱,花絮裡看兩個小少年憋紅了臉頰,在平板支撐的狀態下唱歌,真的很佩服這兩個孩子的毅力。

歌聲也配合了劇情。葛奕德的部分滄桑而熱烈,段智文的部分佛性自持,有種清風霽月的溫柔。

(順帶說一句,這部劇的ED《月光》也是他們倆唱的,目前沒看見音樂平臺上有,只在騰訊和b站有官方mv。葛奕德的少年音唱戲腔也太好聽了吧!還是豪情萬丈的那種味道。)

導演對西遊記原著的出色理解,導致這版的改編高度尊重了原著的同時,還多了一層前世今生望無盡的悽愴感懷。

金蟬子不是唐僧。唐僧也不是金蟬子。他們倆分得很清。

段智文也分得很清。

他在天庭轉佛珠與大聖鬥法時的眼神、在流沙河九魂入竅時合元神的眼神、在行者受緊箍咒之痛幻覺中看見的那個眼神,通通是清高淡然、冷傲無方的金蟬子;

他在西行路上看見老虎飛龍、強盜妖怪的眼神、初遇悟空悟淨悟能的眼神、不識人參果而誤認為嬰兒的驚懼眼神,又通通是那個懦弱膽小、耳根子軟極了的唐僧。

而段智文本人,在花絮中卻是個天真可愛極有靈氣的傻白甜小男孩兒。

雖然唐僧沒有猴子那麼多武打戲,但是我認為段智文的演繹難度並不比葛奕德低。因為他完完全全是在塑造一個以往任何版本中都不曾存在過的唐僧。

何況還有一個幾乎完全原創的角色金蟬子。

他演的是原著中的唐僧。

很多沒有看過西遊記原著的人心目中的唐僧,一心向佛,堅定不移,但是偶爾有點懦弱。心懷慈愛,對眾生充滿悲憫,對幾個徒弟也是父愛滿懷。膽小和無能是他唯一的缺點。

但其實,原著中的唐長老,是一個大俗人,也是個哭唧唧的膿包。

他會在玉龍三太子吃了白馬以後,委委屈屈地抱怨徒弟走了,教他坐又不敢坐,行又不敢行。又怕獨身一人會被妖怪擒了去,不肯讓猴子走,又偏要馬騎,猴子吼他一兩句他就淚眼汪汪。

他會在猴子打死強盜後,很現實地責罵徒弟,說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說不過去。

他會在徒兒殺生後對空禱祝,這是他打殺了你,冤有頭債有主,與我姓陳的無關。

他會說在趕走徒弟以後,狠心地說,我是好和尚,不受你這歹人的拜,也不會提你的名。

他會在被徒弟打到人參果樹連累以後,哭啼啼地說雖未捱打,繩子綁得疼哩。

——段智文演出的,就是這樣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唐僧。

而葛奕德的孫悟空,也是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一個孫悟空。他致敬了前輩的形體動作和臺詞聲線,但是人物的內涵是全新的,獨一無二的。

以往我們不太能理解,猴子為什麼對師父那樣敬愛和死心塌地。

算來唐僧只曾為猴子揭過兩界山的佛貼,各版西遊中還因為刪去了獵戶劉伯欽這個角色,而把劉伯欽為猴子摘頭頂莎草藤蘿的劇情塞給了唐僧。

還有唐僧為猴子縫虎皮裙,這段也是老版央視劇美化唐僧的結果。實際上在原著中,虎是猴子打的,皮是猴子剝的,虎皮裙是猴子自己縫的。

唐僧對他,真的沒有多好。

於是這版增加的金蟬子就起了作用。

猴子受他五行山輕縱之恩,兩百年前種桃樹之徳,再加上救他脫了大難。

這樣看來,就受他三重恩了。

他為人做得一場好漢,一生只拜過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

對師父,他拜了四拜。

所以一開始,他是分不清金蟬子和唐僧的。他把對於金蟬子的恩情銘記心底,這份恩他是無從報償了,於是他將其算在陳玄奘身上。

他把陳玄奘當成金蟬子生命的延續。

但是師父何嘗不委屈?

流沙河上,唐僧九世元靈從沙僧的項上骷髏上剝落,正本歸元合元神。

這裡段智文睜開眼,已經儼然從唐僧變成了金蟬子。

可這是他西行路上唯一一次本尊現身。卻讓徒弟對他有了不切實際的期待。

大抵在凡夫俗子眼裡,人間帝王,功祿富貴,仕途名利,就是最了不得的東西了。

所以唐僧常把“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說不過去”掛在嘴邊,試圖和徒弟和好時也靦於道歉,說一兩句掏心窩子的話,只會怯懦討好地說,秉得唐王,算賢徒你為頭功,可好?

他在意的,覺得頂頂了不起的,都是猴子看不上也不屑於睜眼去看的東西。他們的眼界和人生價值觀,相差太大了。

所以比起去理解這個俗人師父,猴子更傾向於施加一個具體而清晰的、他可以理解並認同的形象在他身上。

這個形象就是金蟬子。

在三打白骨精那段,猴子被緊箍咒咒得痛到極致,於幻覺中看見了金蟬子。他呼喚故人之名,盼他救己一救。

陳玄奘到底不是金蟬子。

他遣走這嗜殺成性的徒弟,得到一句“倘若是金蟬長老,並不會不辯是非,錯怪弟子除妖的。”

你要是師父,你生氣不生氣,委屈不委屈?

合著我和尚是凡夫俗子,不配管教你齊天大聖。合著我們一路同行,你心裡唸的惦的,想保的護的,皆是另一個人。

於是他下了貶書。

小演員們的回眸和凝淚,大概是由於年紀小,而更顯赤子之心,一片真誠,分外動人。

黃袍怪之難後,師徒釋疑。

也許是從那一刻開始,孫悟空試圖理解,這個師父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凡人。

也正因為他怯懦、膽小,作為普通人,寧肯就西而死,不肯向東而返的心,才顯得格外勇毅。

勇氣,是一個明明害怕得要死的人,一邊怕,一邊堅定地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

何況,他也會軟軟地許諾,賢徒啊,以後奏秉唐王,算你是頭功好不好?

就像小貓捉來腥氣的小魚送給人一樣,你不屑之物,在他看來卻是將最好的東西都給了你。

於是由此開始,師徒才盡釋前嫌,戮力同心。

想說得太多,歸根結底,我想要表達的是,小演員們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詮釋出了我高度認可的一版西遊記。

這樣的孩子,未來可期。


小簡劇場


《天真派西遊記》其實是根據中國的四大名著《西遊記》進行改編拍攝的影視劇,這部劇改編的亮點就在於其中的師徒四人的演員全都是少年,以前我們也看過類似的改變比如《白蛇傳》,其實像這種另闢蹊徑的改編不僅在內容和劇情上新穎,避免了審美疲勞。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上也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尤其是對青少年或者兒童。這也算是一種創新。

翻拍不是演員的替換,不是臺詞的亂改,劇情的亂改。翻拍是一種情懷,是對經典的致敬,是對經典的創新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