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朋友圈“點贊”越來越少

作者 | 默城  

來源 | 中國青年報( 2019年11月05日 02 版)

給朋友圈“點贊”越來越少

據媒體報道,朋友圈慢慢成為社交的一部分,但現在有這種現象:平時不怎麼聊天的人,但看到對方只要一發朋友圈,就會隨手點個贊。而這些活躍在社交網絡,熱衷於“點贊”的人群,被戲稱為“贊士”“點贊黨”或“點贊狂魔”。

回想一下,在沒有互聯網社交的時候,我們想了解朋友的情況,要麼是親眼所見,要麼是通過電話等聯繫方式,直接從當事人那裡獲取。在這種情況下,獲取信息的渠道過於狹窄,信息量也很有限,很難了解朋友生活的全貌,更別說實現打破時間和空間隔閡的互動了。

這幾年,互聯網社交強勢崛起,確實給公眾社交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尤其是進入“朋友圈時代”以來,我們能夠最大程度地看到朋友的生活細節,並能與之形成有效互動,呈現出社交的廣度與深度。比如,通過朋友展示的內容,進一步發現共同話題和共同興趣等,而具體的聯繫方式便是評論和點贊。

點讚的本質是網絡表達的一種方式,是一種維繫社交的有效手段。很多難忘的緣分和友誼,其實都是從點贊開始的,也能起到加深感情的作用。

隨著點讚的濫用,它在現實中便有些變味了。一方面,有些人並不是自己熟悉的朋友,但總喜歡在朋友圈動態下面默默地點個贊。這種“點贊之交”只是泛泛之交,也被認為是“最尷尬的聯繫”。對點讚的過度依賴,也會加劇社交隔閡。當然,更不能因為虛擬的社交網絡,就忘卻了現實的美好。

而且,朋友圈社交網絡中,除了有“點贊狂魔”外,其實還有“盼贊狂魔”。有人在發完一條朋友圈後,會很在意點贊數。這一方面是面子問題,畢竟點贊數代表著自己的“人緣”;另一方面,便是心靈渴望慰藉的表現,需要通過點贊尋求認同感。

無論是點贊還是盼贊,都只是社交的一部分,也可以看作是社交的加分項,而不是社交的全部。要追求有靈魂、有價值和有意義的點贊,而不是機器式無情感的點贊。“點贊狂魔”並不是真正的社交高手,只有“點贊”釋放情感,才能真正成為社交的加分項。

給朋友圈“點贊”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