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人和事

從日本回來後,一直想寫一篇遊記,記錄行程中的所思所想。

去旅遊之前,看了不少旅行攻略,以為自己很懂日本了,但去到才發現,這個只有雲南省大小的彈丸之國,常常給我意外之喜。

其實所謂的熱門旅行攻略,都是那些自認為很懂的驢友,去完旅遊總結的遊記;生活在本地的人,從來都不會寫這些攻略,儘管他們已經生活了許多年。

所以,如果你想看旅遊攻略,恐怕要失望了。

我不會寫旅行攻略介紹日本的風土人情,但有些比旅行攻略更有用的乾貨,我想分享給你。

01

去到日本,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馬桶蓋。無論在酒店、公園裡的公廁、高速路服務區裡的衛生間,都配備了這種馬桶蓋。

日本: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人和事

老實說,這種馬桶真的很人性化,你如果用過的話,肯定覺得“日本製造”名不虛傳。

吳曉波老師2015年有一篇文章叫《去日本買只馬桶蓋》,自那篇文章之後,國內掀起了一波購買馬桶蓋的熱潮。

其實不只是馬桶蓋,國人對日本的電飯煲、吹風機、保溫杯甚至指甲刀,都趨之若慕,現在你看國人去免稅店,大多數都是買這些商品。

但國人認為的“高科技”產品,日本已經用了好些年,我們追捧的,不過是人家過時的產品。

那人家現在在做什麼創新產品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以前家用的電視機、冰箱很多都是日本牌子的,什麼松下、索尼、東芝,但現在國人更多會選擇國產的牌子,因為國產的價廉物美,比日本具有更高性價比。

但你不要以為日本的創新能力不行了。據資料顯示,日本的創新方向正避開終端市場競爭激烈的“紅海”,而轉向不斷擴展上游高附加值核心部件的“藍海”。

靠視聽設備發家的索尼公司,它們研發的醫療內窺鏡已經佔據全球80%-90%的市場份額。

日立研發的陽子技術,可精確對準人身上的癌細胞進行照射而不會傷害正常的細胞。

當今風靡一時的特斯拉電動汽車,電池是由松下提供的;

松下、三菱等已經研發成功的氫燃料電池,將成為未來人類的“終極環保型汽車”。

很多人覺得日本經歷了“失落的20年”,經濟停滯了、創新活力也大不如前,但實際情況是,日本製造一直領先於世界,只不過現在換了一條路而已。

日本能一直保持高水平的產出,離不開深入骨髓的“匠人精神”,我們都知道,日本人做事嚴謹認真,他們的創新不是像深圳人或杭州人那樣,追求速度和活力,而是注重“慢工出細活”。

現在國內製作產品十分講究用戶體驗,為了不斷貼近用戶需求,產品的迭代總是日新月異,速度至上似乎成了成敗關鍵。

有一個數據很值得參考。

在日本,百年以上的老店有兩萬多家,而中國,一個手指頭就可以數清楚,僅有5家。

為什麼近年來中國科創公司頻頻倒閉,而日本的企業能維持百年之久呢?

我覺得,是雙方關於創新的理解有所不同,一個追求快,一個追求慢。其實快慢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如果大家都在拼命往前趕的時候,你能稍微慢一點,或許就能挺到最後。

02

東京銀座,是亞洲時尚的風向標,一棟棟奢侈品大樓琳琅滿目,在夜晚就像一隻只妖媚的狐狸在誘惑你。

日本: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人和事

走在銀座的大街上,當時下著小雨,氣溫只有7、8度的樣子,但那些漂亮的OL,穿著薄薄的短裙和高跟,臉上的妝容並不因步履匆匆而顯得狼狽,始終那麼淡雅精緻。

再看看那些中國大媽,擠破頭湧進免稅店,操著一口普通話走進Prada、LV和Gucci,在銀座,中國人才是消費的主力軍。

日本人對待奢侈品,已經過了炫耀顯擺的時期,不再像以前那樣熱衷。

在二戰之後,日本經歷過一段高速發展階段,銀座這裡先後有國際大牌品牌進駐,而當時的工薪族,一頓飯常常花到幾百、上千美元,不少中學生就要買香奈兒等奢侈品,整個社會一度非常“浮誇”。

但是,當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不少人面臨失業,消費才開始變得理性起來。

直到現在,日本人對奢侈消費都是比較淡然,並不是說日本人消費不起,日本人的月均收入是中國的4~5倍,只是他們經過了泡沫經濟,心態已經發生了轉變,普遍追求一種內心的滿足。

這種滿足不以物質的多少和貴賤為衡量,正是“有底氣”的生活態度。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寫過一本書,叫《低慾望社會》,描述的就是當下的日本形態。

他說日本人老齡化、少子化現象突出,青年人不喜歡結婚生育,消費慾不強,一派死氣沉沉。

不過從另一方面看,日本人慾望不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貧富差距很小。不像中國社會結構呈現金字塔的形狀,日本是典型的橄欖形社會,中產階級佔據絕大多數。

正是由於人與人之間收入差距小,彼此知根知底,你如果花錢買了一個名牌包包,那肯定在生活某些方面節省了錢,所以,這沒什麼可炫耀的。

雖然日本人對奢侈品並不瘋狂,但對於一些平常的個人享受還是比較注重的,這反映在他們喜歡過一些簡約而有品質的生活。

比如在日本很火的“無印良品”,賣得都是低價但高性價比的商品。它的口號是“物有所值”,強調“品質”價值,拿掉了商標,包裝設計非常簡約,深受日本人的喜愛。

日本: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人和事

走進一家無印良品店,你會發現很多商品的顏色都是黑白灰、或者米色,雖然色彩樸素,但每一樣東西都是經過日本頂級設計師精心設計,既低調,又典雅。

很多時候,低慾望並不是一件壞事,表面上不追求什麼,但內心十分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反觀我們中國,正處於慾望高漲的時代,人人都想掙錢、發財、渴望物質豐富,什麼都想要,但常常會在慾望中迷失了自己。

03

在日本這幾天,聽日本人講得最多的就是“simimase”,中文意思是不好意思,對不起。

你可能覺得這是日本有禮貌,很重視禮節。禮節可能是一部分原因,但我注意到日本的收銀臺上會放一個小小的盤子,是讓顧客放錢的,你不能直接把錢遞給收銀員。

第一次看到時我就很費解,為什麼要多此一舉?

後來一位在日本生活好幾年的中國人告訴我說,是為了不碰到顧客的手,怕給顧客添麻煩。

你看日本人坐地鐵和公交,特別安靜,就是怕打擾到別人,這些都源於他們很怕虧欠他人的心理,更深層次來說,是他們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報恩情愫。

有一本研究日本的書很出名,我第一次接觸到分析日本文化的,就是這本書——《菊與刀》。

日本: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人和事

這本書是一位美國人寫的,裡面寫道,日本人覺得,人從降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欠下了某種“恩”。

比如欠父母的養育之恩、這就不用多說了;

一餐一飯中欠下對食物的恩,所以你看很多日本人吃飯前都會說一句話:“我要開動了”,以這種儀式感來對食物表示感恩,表示我要吃掉你了,用你的生命來換取我生命的延續;

不過最大的恩還是對天皇的恩。因為天皇是國家的象徵,生活在這個國家裡,其實是受著天皇的庇護,所以日本人一生都承擔著恩情債務。

我們都知道,日本人工作壓力好大,如果生活上還要各種恩情捆綁著,那得多壓抑啊。

但事實上,日本的幸福指數和健康指數都很高,而且,日本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你說,壓抑的人能長壽嗎?

報恩並不會壓抑人性,相反,常懷報恩之心的人,抑鬱和不安的情緒會明顯下降,而且不會整天向外索求東西,身心會更加積極健康。

我們經常說日本好小,去旅遊逛一週基本瞭解得七七八八了,但實際上就像霧裡看花一樣。

日本的交通網絡很發達,鐵路公路交錯環繞,它給我的印象也一樣,似乎我看到的只是水面上冰山的一隅,水下有多少奧秘,我根本看不清。

拍攝紀錄片的鏡頭尚不能完全反映客觀事實,作為一名旅行者,能說自己什麼都懂嗎?

保持一顆謙卑的心,不要妄圖用感覺丈量踏過的土地,每一次親身體驗當地的人或事,是一個旅行者的使命。

更多職場乾貨,請關注下方公眾號:花小生有話說

日本: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人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