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農曆”原來與明清時期的傳教士有關

導讀:在大多數國人眼中,農曆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產生與外國人無關。

農曆往往與西方人制定的公曆相區別。但其實中國的農曆自誕生之日起就和西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當代“農曆”原來與明清時期的傳教士有關


一:歷代皇帝都設立專門機構觀測宇宙,制定曆法測算天象

  • 天人合一

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講究天人合一,君權神授。將皇帝統治的合法性與上天相連接,規定是上天授予皇權,敬天必須敬皇權,必須敬仰皇權,皇權神聖不可侵犯。因此為了維護皇權統治,測算天文現象對於維護君權統治有莫大的關係。因此歷代皇帝對此非常重視。並且設立了專門的氣象機構。專門用來觀測宇宙,制定曆法,測算天象,維護君權統治。

當代“農曆”原來與明清時期的傳教士有關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到了明朝中後期之後,關於曆法計算日月食不準的記錄越來越多,等到崇禎皇帝繼位之後,他實在忍無可忍,把那些管理曆法氣象的官員們狠狠地批評了一番,認為他們不務正業,頻頻出錯。看著這些曾經朝日相處的兄弟們,被崇禎皇帝狠狠批評,這時候擔任吏部尚書的徐光啟。終於站出來為他們伸冤,並且成功的說服了崇禎皇帝。

徐光啟的大意就是,這些研究曆法的人本本分分,他們都是遵照基本法辦事的,並沒有不作為和亂作為的現象,真正出了問題的不是他們,而是這些曆法本身年代久遠,已經不具有參考性。想要修改唯一一個辦法就是重修曆法,翻倒重來。

當代“農曆”原來與明清時期的傳教士有關


徐光啟的。苦口婆心徹底打動了崇禎皇帝。崇禎皇帝看著這些官員說我錯怪你們了,我不應該拿你們撒氣。但是徐光啟這個官員也比較狡猾。他既指出了問題也沒有指責那些管理曆法的官員,因為這些掌管曆法的官員,他們從心底裡知道曆法本身有錯誤。明知曆法有錯誤,但是他們卻遲遲沒有提出修改。

但是提出修改有多麼難。畢竟曆法是經過前任皇帝肯定的,如果修改,那可能是大逆不道,甚至會被殺頭的,所以這些掌管國家大事的官員沒有一個敢站出來提出修改立法。崇禎皇帝。讓這些官員們修改曆法,但是他們無能為力。因為他們也明知道有錯誤,但是他們沒有那個本領。崇禎皇帝之後另請高明,另開爐灶。崇禎皇帝聽從了徐光啟的建議,重用了這些來華的傳教士。因為徐光啟給崇禎皇帝介紹說這些傳教士有通天本領,他們能修改曆法,於是徐光啟就和這些來自西洋的傳教士一起修改我國的歷法。

當代“農曆”原來與明清時期的傳教士有關


  • 這些傳教士有來自德意志的,有來自意大利的,也有來自葡萄牙的。

在得到崇禎皇帝的指令後,徐光啟就和這些傳教士人物一起修改立法。其中有德意志的湯若望,有意大利的龍華明,有葡萄牙的羅雅谷等修傳教士。等一起為大明朝建立一部新的歷法。所以我們曆法的重新制定與傳教士有關,也與崇禎皇帝和徐光啟有很大的關係。這些人立下了汗馬功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於是在皇帝的授權之下,這些傳教士大展身手。他們以當時歐洲最先進的第谷宇宙體系理論為基礎,同時也借用了開普勒和伽利略等人的先進研究成果,也使用了當時歐洲最先進的幾何學知識來計算天體位置。在當時中國並沒有先進的天文儀器,但是歐洲有,所以他們利用歐洲的先進的天文儀器來進行觀察。最後經過幾年的努力,以徐光啟為主筆,西洋傳教士協助。最後一部全新的西洋曆法《崇禎曆書》問世。這是一部先進的立法。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這也是我們現行的歷法。這部曆書中有很多歐洲先進的科學和理論,包括當時剛剛在歐洲誕生的日心說,所以其參考價值無與倫比,感興趣的可以拿來讀一讀。

當代“農曆”原來與明清時期的傳教士有關


  • 《崇禎曆書》

它是一部在大明崇禎年間為曆法改革而專門編著的一部叢書,因為是在崇禎年間編著的所以他也崇禎為命名的。

這部曆書又稱為《時憲曆》在清朝初年進行了修改,一直沿用到至今。這部曆書的編著整整用了五年的時間,付出了極大的艱辛,可謂是相當不容易,但是也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文學寶藏。因為徐光啟在1633年病逝,但是這本書在1634年著成,所以在徐光啟死後,他所有的編撰工作都由李天經來主持。

  • 中國的守舊派拒絕接受這本曆書。
當代“農曆”原來與明清時期的傳教士有關


因為當時的中國傳統士大夫官僚階級,他們只興奮天人合一理論。但是這本《崇禎曆書》完全顛覆了天人合一理論,他講究科學,所以這本《崇禎曆書》一經問世就遭到了深陷傳統文化的中國守舊派官員的極力反對。雖然經過實踐的證明,這本《崇禎曆書》完全適用於研究氣候天象。但是這些守舊派就是頑固不發,還依舊不依不饒。大力打壓這本《崇禎曆書》。使崇禎皇帝也非常苦惱,極大的影響了他的決策。剛開始崇禎皇帝還沒有真正的推崇這本《崇禎曆書》,但是經過時間的證明,這麼《崇禎曆書》確實非常好用,而且科學,於是崇禎皇帝下定決心要大力推廣這本秘書,但是這時候的明朝卻是千瘡百孔,行將就木,奄奄一息。

清朝建立後,《崇禎曆書》得到了大力推廣

朝建立之後,順治皇帝迫切希望制定一本超越前朝的隸書。於是在這個時候曾經參加制定《崇禎曆書》的湯若望借花獻佛把《崇禎曆書》進行簡單修改。改成《時憲曆》,於是呈現給順治皇帝,得到了順治皇帝的激勵讚賞。但是順治皇帝卻被矇在鼓裡,因為他不知道這本《時憲曆》也就是《崇禎曆書》的升級版。這時候很多人都已經遺忘了崇禎皇帝,因為此時的江山屬於滿清貴族。

當代“農曆”原來與明清時期的傳教士有關


  • 《時憲曆》的準確性得到了徹底檢驗

再順治二年的時候。這部崇禎曆法得到了準確的檢驗。因為當時漢族,回回和西洋,三方面的天文學家都預測到。今年的八月初一將會出現日食。然後這時候清朝統治者藉機讓他們分別預測日食發生的準確時間。並專門派遣官員登上天文臺進行檢測。最後經過實踐檢驗,只有這本《時憲曆》最準確,我們漢族的計算方法有很大的誤差。所以藉助這個機會也讓清朝統治者肯定了西洋曆法的先進性。於是從這個時候《時憲曆》被當做正統推上至高地位。制定這本《時憲曆》的湯若望也被清廷重任,擔任政府官員。

  • 漢族的天文學家郭守敬在《時憲曆》的基礎上制定了《授時歷》
當代“農曆”原來與明清時期的傳教士有關


因為《時憲曆》並不符合漢族人的習慣。而且在我國漢族人居多,所以我們漢族自己的天文學家郭守敬制定了更符合我們中國人閱讀習慣的《授時歷》。郭守敬的這部《授時歷》參考了很多阿拉伯天文學家的資料。並引入了當時最先進的阿拉伯儀器進行觀察。

所以最後清代版本的《授時歷》被一直沿用到民國初年。如今我們的農曆雖然已經不是當年湯若望所製作的《時憲曆》,但是仍然採用了當時歐洲的天文理論與計算方式。所以我們的農曆與西方傳教士有很大的關係。

當代“農曆”原來與明清時期的傳教士有關


(以上所有觀點都是我的原創,喜歡我文章的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