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霖:"斜槓青年",優秀的不止一面!

提到陳柏霖,認識他的人會想到很多"標籤":音樂達人、攝影愛好者、吉他手,貝斯手,……一個個發光名詞的背後,勾勒出的是一位"技多不壓身"的浪潮兒,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隱匿於"斜槓青年"背後的故事。

陳柏霖:

集結努力,水到渠成

"在大學的四年,是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在這裡我得到了很多鍛鍊自己的機會,遇見了更優秀的人。"畢業晚會上,作為一名演員兼晚會負責人,陳柏霖需要承擔許多工作和比其他人更大的壓力,但也像他所說的那樣,在這裡他完成了"自我修煉"。"在大學的四年時間裡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要同時兼顧學習和工作,我的處理方式是明確自己的定位,把日常的工作當作所學知識的實踐與補充。

就像星星有很多稜角一樣,工作學習之餘,他習慣讓自己的每一面都稜角盡現,每一個稜角都有的放矢。陳柏霖講到"之前沒有學習音樂組織晚會的打算,但在參加了一次學長畢業晚會後,深受觸動,我決定把我所喜愛的東西,更加深入的發展下去"自此之後,陳柏霖不斷的拓寬自己的領域,從吉他到貝斯再到鋼琴以及後來掌握的攝影,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去嘗試新的領域,主動學習思考,拓展自己的眼界。"學樂器不是件很難做的事情,但在學習演奏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一定要通過各種途徑多看多學多嘗試,我的第一次演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第一次走進基層,看到一個個全新的面孔,面對基層中出現的種種挑戰以及戰士們普遍存在的焦慮心理,陳柏霖卻表現得很豁然,"焦慮經常有,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焦慮,比如我現在就因為缺乏基層帶兵經驗產生了一些焦慮情緒,重要的是選擇一種合適的方式來排解。"

一張張"成績單",一次次會操是對他成長之路的見證,他說,"一個人只要堅持和專注,事情的結果往往和預期差不了多少。"於他而言,一切的成績都是努力過後的水到渠成。

陳柏霖:

心懷信念,眼有星辰

初當中隊值班員,一切事情做的都是稀裡糊塗的,集合時人數查不清楚,訓練時不知道人都去了哪裡,日常工作更是沒有時間完成,然而隨著時間的積累,他漸漸變得得心應手,孰能生巧。將中隊的一日生活制度安排的井井有條

談起轉變過程,陳柏霖坦言自己並沒有專門下很多功夫,而是把對知識的準備過程融入進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我們於日用必需之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和享樂。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就像周作人先生所言,人生的樂趣在於無用之用,生活中的陳柏霖,正是踐行了這樣的浪漫美學。比起成敗得失,他更傾向於甘願奉獻,因為熱愛才有熱忱。正是這樣對生活輕鬆樂觀的心態,才能讓他在實習排長的崗位上快速成長。

陳柏霖提到了自己很喜歡的一句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的偉大祖國孕育著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她值得每位中國青年傾情奉獻、為之奮鬥。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革命軍人,我們更應該肩負起偉大祖國的復興之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用過硬的軍事技能提高自己的打仗本領。對青年一代的我們來說,只有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加深自我理論修養,在實踐中磨礪自我、增長才幹、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陳柏霖:

求索路遠,砥礪前行

作為機動二中隊的副隊長,陳柏霖表示,未來是充滿未知的,但自己並不會畏懼。"當排長的那段時間對我來說將是一段難得的經歷,我期待它給我帶來的改變。"

將信念的種子深耕於心,在歷史的回望中堅定信仰,作為一名幹部陳柏霖在一次次學習實踐中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找準了較為明晰的定位。

現在,他為自己的帶兵經驗與帶兵理論還不夠紮實而感到困惑,"接下來我想紮實學好相關理論,虛心向指導員,隊長等請教,然後再付諸於實踐之中,從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遠的還不是很清楚,總之要讓自己變得更充實一些,思想素養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到底以後"會怎樣",他說不清,但他很清楚的明白自己"要怎樣",而這股韌勁兒,將成為他闖蕩未來的勇氣。

在給中隊官兵教育中,陳柏霖談到,"很多事情努力不一定有成果,但不努力是絕對沒有成果的,好的訓練方式和訓練態度最終決定著訓練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要正確看待'娛樂'與'訓練'的關係,如果把娛樂當做訓練後的目的,才能讓自己更好的投入到訓練中去。"

陳柏霖:

用"嘗試"豐富體驗

將"學思"融入實踐

不斷向前,不懼未來

這是陳柏霖

一位"斜槓青年"的態度

(楊波 林明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