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平安信用卡積分四度升級:要把高頻消費場景一網打盡

艾瑪,又來了!

這已經是平安信用卡的積分升級大戲,第四次佔我頭條了。不斷洞察用戶需求,把積分規則調整到最為匹配,平安信用卡也是夠拼的。這是要把咱們的

高頻消費場景一網打盡的節奏嗎?

剛剛,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PO出一份最新的積分規則調整補充說明,內容如下:

“追劇”平安信用卡積分四度升級:要把高頻消費場景一網打盡

追劇積分升級

先來回顧回顧,今年以來,平安信用卡積分升級的四連擊。

- 一回目:他家對支付寶、微信支付、雲閃付、壹錢包、京東支付、蘇寧支付等一批移動支付,全給積分了。

- 二回目:像上頭這麼一個一個列舉也怪累的,平安信用卡乾脆換了套規則,反正大夥現在支付都掏手機不掏卡,那就不沿用之前基於刷卡POS機MCC(商戶類別碼)的積分規則了,而是打通線上線下,不管是線上消費還是線下的各種掃碼、各種手機支付,都給積分。

- 三回目:啥?發現大夥的大牌商戶移動支付最為頻繁?OK,這部分支付都調成“5倍積分”。

- 四回目:啥?發現大夥線下場景裡還有一些是仍然保留著在POS機上刷卡習慣的?OK,那也繼續給積分,包括境外、航空、酒店場景。(如今日公告所示)

總之一句話,用戶們喜歡上哪兒消費、用啥方式支付,平安信用卡就在哪兒給積分、甚至還給“5倍積分”。

所有大刀闊斧的創新,尤其是進行了卡行業積分規則跨時代之變,背後自然有動力也有壓力。平安信用卡這一程的航道:大勢,是移動支付數字化時代的必然流向;燈塔,是用戶們切切實實的需求所往、高頻支付所在。

大寫的“用戶思維”

“追劇”平安信用卡積分四度升級:要把高頻消費場景一網打盡

大數據畫像“真把式”

在“愉見財經”往期專欄文章《AI,能為我的信用卡做些什麼》裡,曾經給大家介紹過,對大數據的運用,已經使平安信用卡“千人千面”的用戶畫像成為可能,以此打造“更懂用戶”的用卡生態。

我聽說,一個用戶在信用卡領域能產生5000多個不同的變量。而這些變量被平安信用卡捕獲,就能精確讀取到用戶的消費取向、場景偏好、支付選擇、生活方式。

換個視角,平安信用卡拿到這些數據要幹什麼呢?就其自體的經營決策而言,大數據技術驅動他們打造精細化的客戶價值鏈。而積分政策,則是計算經營投產中的核心一環——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以往聽金融機構們說大數據運用,總覺得都是宏觀戰略層面的抽象術語。直到追劇完平安信用卡“四回目”的積分政策調整,才有具象感知,科技真的在驅動銀行發生改變。

大家不妨觀察一下自己日常的消費場景,是不是都被划進了平安信用卡“四回目”的給分路徑裡?而我們已經不再使用的OUT了的那些支付方式,平安信用卡也不再給分了。

拿我自己來說吧:

1,用支付寶、微信支付、雲閃付、美團支付、蘇寧支付等方式,在美團、餓了麼、盒馬、京東商城、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等場景消費,都是我最常用的,這些消費現在用平安信用卡,不僅給積分,還給5倍積分;

2,而在線下,我還能掏出信用卡刷POS機的,也的確就集中發生在航空、酒店這些場景,以及移動支付實在和咱沒法兒比的境外了,這些也被平安信用卡今天的這個“補充說明”給覆蓋了。

“追劇”平安信用卡積分四度升級:要把高頻消費場景一網打盡

那以前呢?以前的卡行業積分規則,主體部分是基於刷卡POS機上的商戶類別碼的。也就是說,主體積分來自於我們的線下消費,而且還要帶卡刷卡才行。對於我們習慣的線上消費(在APP上買東西、叫外賣、網約車等),或是線下付款時掏出手機掃各種二維碼掃,竟然常常撈不到積分!

大家不妨查一下其它信用卡的積分規則,會發現,目前還有一批銀行在積分規則中都明確規定“線上支付不累積積分”、“移動支付不累積積分”,尤其是用那“互金雙巨頭”家的支付方式,很可能沒分。

這不是鬧反了麼?不常用的,有積分;常用的,反而沒積分。所以平安信用卡這波操作666,算是撥亂反正,順勢而為。

當然說白了,這也是平安信用卡鉚足了勁兒要進行線上轉型的策略。畢竟“得賬戶者得天下”,銀行們還是希望消費者即便習慣了線上支付或線下掃碼,也還是能從銀行卡賬戶裡劃出錢,而不是從移動支付巨頭家的虛擬錢包賬戶。

因為,那意味著誰能獲取未來支付戰局中最核心的——數據。

目前為止,平安信用卡是全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把網絡消費積分寫進積分規則的銀行機構。其發分新政將於2020年4月10日起實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