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幼兒園的“混齡教育”,有何“過人之處”?值得中國家長一看

在往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數據中顯示,諾貝爾獎獲得者很大一部分來自德國。而馬克思、叔本華、黑格爾等偉大的思想家,也同樣是德國人。由此可見,德國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那麼為什麼德國會培育出如此多的人才呢?這還得從德國的幼兒教育說起。

德國幼兒園的“混齡教育”,有何“過人之處”?值得中國家長一看

德國幼兒園的獨特在於“混齡教育”,即年齡不同的孩子在同一班級中學習和生活。孩子的年齡跨度也比較大,一般是0-12歲之間。

有些家長可能會有疑問: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學習,年齡小的是否能夠跟上學習進度,又或者年齡大的會不會欺負年齡小的孩子呢?其實不然,德國“混齡教育”的好處有很多,家長可以看一下。

德國幼兒園的“混齡教育”,有何“過人之處”?值得中國家長一看

德國幼兒園的“混齡教育”,有何“過人之處”?值得中國家長一看

一、共情能力更強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實驗,用來研究獨生子女和不是獨生子女的孩子,在揣摩別人的心理方面是否存在不同之處。結果顯示:兄弟姐妹越多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別人的想法,共情能力就越強,雙胞胎和多胞胎除外。因此可見,“混齡教育”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可以可以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

德國幼兒園的“混齡教育”,有何“過人之處”?值得中國家長一看

二、更有責任感

因為“混齡教育”內的孩子年齡段都各不相同,所以年齡大點的孩子會照顧年齡小的。年齡小的被照顧者,最終也會成長為照顧別人的一方,在這種相互照顧,互相幫忙的情況下提高了孩子的責任感

德國幼兒園的“混齡教育”,有何“過人之處”?值得中國家長一看

三、孩子更加獨立

“混齡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將幼兒園打造成溫暖的“家”。裡面除了遊戲的場所外,還有休息和學習的場所。在班裡,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是在一起生活的,因此,年齡小的孩子會模仿年齡大的孩子。

比如,大齡孩子經常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臉,疊被子等,年齡小的跟著學,自然而然地去學習,提高了孩子的獨立性,這是現在普遍家庭教育所缺失的。

德國幼兒園的“混齡教育”,有何“過人之處”?值得中國家長一看

四、不容易出現競爭受挫的狀況

如果一個班級內都是同齡的孩子,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競爭,不管是學習成績還是人際交往, 所有的壓力都會轉化到孩子身上,同時家長也會拿自家孩子跟別人比較。這樣會讓孩子只注重跟別人的競爭,卻忽視了自身能力的發展。

德國幼兒園的“混齡教育”,有何“過人之處”?值得中國家長一看

而“混齡教育”的孩子卻基本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的年齡段各不相同,學習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年齡大的不會跟年齡小的競爭,減少了孩子因為競爭而受挫的狀況。同時,在各個孩子互相幫助之中,使孩子的情商得到提升。

德國幼兒園的“混齡教育”,有何“過人之處”?值得中國家長一看

由此可以看出,德國教育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注重孩子的情商培養!

德國憲法禁止開設先修學校,不允許孩子提前學習諸如舞蹈、算數、閱讀等有關智力的內容。學前教育所學習之一就是培養孩子的情商。

德國為了提高孩子的情商,還開設了這樣一堂課程,即“社會情感學習”。這個課程每堂都包括三個部分:介紹情感,如何進階,關於情緒。各個部分都會以舞臺劇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孩子輕鬆自如地學會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控制情緒的方法,同時提高了孩子的情商和人際交往能力。

德國幼兒園的“混齡教育”,有何“過人之處”?值得中國家長一看


德國教育還提倡“教育每個德國人的責任,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每個德國人都可以隨時教育別人家的孩子”。而在我們中國,如果別人的孩子犯了錯誤或者有不禮貌的行為,大家只會在背後討論,能夠直接訓斥的很少,這也是我們可以向德國學習的地方。

德國幼兒園的“混齡教育”,有何“過人之處”?值得中國家長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