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做“中國芯” 不發“國難財”

近日,一封寄往杭州晶華微電子有限公司的感謝信寫道: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1月下旬,額溫槍生產商百樂富公司出現了核心測溫芯片的巨大短缺,晶華微電子公司積極調撥產能,加快紅外測溫芯片生產,並以正常市場價格穩定出貨……

抗擊疫情期間,原材料紛紛漲價,企業以正常市場價格供給應急物資,基於怎麼樣的考慮?3月26日,中新社、浙江在線和浙江經信傳媒一行專訪了杭州晶華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偉紹博士。


堅持做“中國芯”  不發“國難財”


記者:抗擊疫情期間,應急物資生產的原材料嚴重短缺,而且價格也已數倍增長。請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按照正常市場價格供貨?

羅偉紹博士:為了保證前線防疫物資的供給,公司大年初三就開始發貨,配合廠商需求和響應政府的號召。公司杭州、深圳和香港的員工都很自覺地投入,在短短几周就將紅外測溫芯片產能提高十幾倍。所謂“患難見人心”,我深深體會到員工們的精神面貌,能夠與他們一起奮戰,我感到非常欣慰。

目前,公司為幾十家大型有規模化生產的客戶廠家提供紅外測溫芯片。為了穩定提升整個額溫槍行業的產能,又避免資源閒置,公司成立了疫情應對小組,根據每個客戶的生產能力來安排每週出貨量,以保證每位廠家都可以正常生產。

在年初三我還在香港和家人在郊外燒烤,接到杭州同事打來告急電話,說我們的存貨一天就全部給預訂光了,要趕快跟上游生產企業商量增加產能。那時我就感覺到 這不是突然間生意爆發起來的好事情,事態非常嚴重,當時公司就立即決定:不能趁機發“國難財”,還是按正常市場價格提供給我們的客戶;公司要全力以赴,保證我們的客戶不會因為芯片供應不上而拖慢額溫槍生產。

堅持做“中國芯”  不發“國難財”


記者:目前,疫情還沒完全結束,紅外測溫槍等產品市場需求還在延續,芯片是這類產品的核心部件,目前公司芯片產能保持和提升是否存在困難?

羅偉紹博士:當前來看,公司的紅外測溫芯片生產原材料方面確實碰到一些困難,我們已經向有關部門反映,希望協調上游晶圓生產企業、測試企業等產能資源。

從長遠的整個行業來看,由於芯片行業研發投入大、時間長,高價值但低價格,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等情況的存在,人才短缺,而且留不住優秀人才,這是迫切需要重視的問題。晶華微不止做量大的產品,我們認為對社會需要的領域,量少的也有責任去研發開拓,這就更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所以,我希望有更多專業人士認同我們的理念,加入我們公司,共同推動集成電路國產化發展。

堅持做“中國芯”  不發“國難財”


記者:剛剛您提到芯片行業面臨的挑戰,我們瞭解,芯片產業已經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產業鏈各環節分工明確,形成了一個清晰又複雜的系統。晶華微電子在產業中處於怎麼樣的地位?具有哪些優勢?

羅偉紹博士:公司成立於2005年,致力於高性能、高品質、低功耗、低噪聲、混合信號集成電路設計及銷售,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專業集成電路及產品應用方案設計。我們是國內極少數擁有紅外測溫芯片研發及 成熟方案開發能力的IC設計公司。

我們的紅外測溫信號處理芯片是將一個真實有效位數18位的高精度ADC、低功耗MCU和其他模/數字混合信號處理電路、通訊接口及LCD/LED驅動等全部集中在一顆芯片上,單顆芯片即可完成紅外信號放大、模數轉換、信號處理、輸送和顯示等功能,性能穩定,性價比遠超海內外同類廠商。

通過15年的發展,公司驗證了堅持做高質量的產品,堅持做“中國芯”是有前途和發展空間的。比如 晶華微自主研發的工控HART通訊控制器芯片打破了工控領域芯片的國外壟斷,推動了中國自動化設備國產化進程。

未來,公司還是一如既往地在工控、儀表、醫療、人體秤、物聯網等領域深耕,堅持自主創新,設計高質量的芯片,盡我們所能向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下一步,我們會認真考慮融入更多的運作資金,希望能吸引更多的集成電路領域的人才,包括設計、測試、應用開發、銷售等,讓晶華微電子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堅持做“中國芯”  不發“國難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