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創爆火的背後,是人們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渴望

提起故宮,你的腦海裡會浮現什麼呢?

是紅磚綠瓦的宮牆,金碧輝煌的大殿,還是宮鬥劇裡那些勾心鬥角的傳說故事?

不過我想,現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裡,是會比“耶”的可愛皇帝

故宮文創爆火的背後,是人們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渴望

抑或是“墨鏡一戴,誰也不愛”的酷炫皇帝;

故宮文創爆火的背後,是人們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渴望

600多歲的故宮,正在和年輕人打成一片。

一、“朕知道了”膠帶,開啟故宮網紅之路

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成立;

2013年,臺北故宮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朕知道了”紙膠帶,這讓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識到了文創產品的龐大市場;

2014年,一篇《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文章,讓平均閱讀量四位數的故宮有了第一次的10W+。同時也讓比著剪刀手的雍正、擠眉弄眼的康熙等表情包一炮而紅;

2015年8月,正值故宮博物院院慶90週年,“如朕親臨”的旅行箱吊牌,朝珠形狀的耳機,各式各樣的帶有皇宮色彩的生活用品及工藝品俘獲了當下年輕人的心;

故宮文創爆火的背後,是人們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渴望

2016年,故宮IP推出的《穿越故宮來看你》H5獲得了300多萬的點擊量;

同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爆火,豆瓣評分高達9.4;

故宮文創爆火的背後,是人們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渴望

隨後《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節目的播出,也讓這座擁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宮殿變得接地氣了起來。

故宮文創讓紫禁城真正“活”了起來。

僅2017年,故宮文創產品的銷售額就達到15億元人民幣,這不僅僅是故宮文創的一次勝利,也是傳統文化的一次復興。

二、漢服、京劇重回視野,“文化復興”指日可待

在過去的幾年裡,漢服、國學熱、以京劇為代表的傳統戲劇等傳統文化,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中,逐漸的成為了一種潮流。

根據四川漢服協會不完全統計,2019年四川地區“漢服圈”活躍人數約有5萬,且絕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尤其以“90後”居多。如今,廣袖長袍的小姐姐們行走在大街小巷,已然不是稀罕事。

2018年農曆三月初三,第一屆“中國華服日”活動在西安大明宮遺址紫宸殿盛大舉行,是當日微博熱門排行榜的第一名,閱讀數超過了1億,相關討論超過12萬。

故宮文創爆火的背後,是人們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渴望

在嗶哩嗶哩動畫等較為年輕的視頻平臺上,“同光十三絕”等經典京劇舞臺的播放量也已經超過百萬。

故宮文創爆火的背後,是人們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渴望

有統計顯示,在音頻平臺荔枝APP上,古風類的直播接近全平臺所有品類的15%。

每週有超過上萬場該品類的直播,用戶以90後的學生群體為主。一場演奏二胡、普及相關知識的直播就有超過20萬人的觀看。

在鬥魚上,一個直播寫書法的主播就有近5萬粉絲;花椒上,一個男主播彈古箏吸引了超16萬粉絲。

這所有的種種,都預示著傳統文化正在崛起,那些被我們稱為“老古董”的戲曲、服裝等都成了時下流行的事物。

漢服和京劇,其實只是一個載體。

我們想要復興的從來就不是這件衣服、這場演出,而是他們承載著的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

三、實現傳統文化的繁榮興盛,現在就是最好的時代!

很明顯可以看出,現在活躍在復興傳統文化一線的主力軍,反而是那些出生在90和00一代的人,他們受過高等教育,有著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養。

他們喜歡傳統文化,通過研究、討論、交流,體驗製作漢服等產品,表面上看是追求個性,其實是在追求和宣傳自己的主張,漸漸的成為了傳統文化復興和傳播的主力軍。

西方一個政治家說,要毀掉一個民族,先毀掉他的文化。

如果一個國家受到侵略,除了領土與主權,文化侵略也是重中之重,國家高層領導人在不同時間和場合,多次強調: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故宮文創爆火的背後,是人們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渴望

早在2017年,中央就明確提出: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加大對國家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珍貴遺產資源保護利用設施建設支持力度。

同年年3月,國務院轉發《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要遵循“尊重優秀傳統文化、堅守工匠精神、激發創造活力、促進就業增收、堅持綠色發展”原則。

把文化復興提到了整個國家層面,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隨著人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廣,文化自信和歸屬感越來越成為剛需,這也為傳統文化的復興提供了一個最好的環境和土壤。

寫在最後

其實,無論是故宮文創的爆火,還是“漢服熱”、“京劇熱”,都反映出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傳統文化也因此漸漸甦醒。

那些埋藏在中華五千年大地裡的對人與萬物和諧共存的探尋,對萬物間生生滅滅的洞察,對天人感應的獨特感知......都揭去了臉上的面紗,讓世人看見他們的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