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流星雨降落土撥鼠鎮》讀後感

連續幾天晚上,斷斷續續的讀完這本《5月14日,流星雨降落土撥鼠鎮》,一直也決定不了該從哪個方向上來寫這本書的讀後感。想法很多,從哪裡下筆是個問題。

作者以第一人稱寫作,開始試圖建立一種懸疑的氛圍。一位婦產科出身的檢驗員,在醫院裡做著婦科化驗工作。工作氛圍重複單調且顯得乏味,生活周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奇葩”,他窺視到一位令他怦然心動的女士,他暗自給這位女士取名“龍舌蘭”。“龍舌蘭”女士為復仇而來,她仇恨的對象是一位π先生。因為這位先生可能殘忍的害了她的女兒。書的前半段比較精彩,後半段變成了一個個人生命歷程的自我闡述,而不是通過推理找出兇手,減少了推理故事的魅力。誰應該為該女士的女兒的人生負責?

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本書中的“龍舌蘭”女士實在也不必追尋自己的女兒因何被害,因為她自己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她自己的原生家庭充滿苦痛,“龍舌蘭”的母親因為愛上有婦之夫而名聲掃地,只得下嫁給一個人品不行電工。“龍舌蘭”的母親自絕於人世後,“龍舌蘭”女士慢慢成長。她與丈夫有段浪漫的相逢,並且深愛她的丈夫。她的丈夫迷上了一味毒藥,一種自鴉片戰爭以來,國人深惡痛絕的東西。就像影視劇裡面常常演繹的那樣,妻子為了拯救丈夫,為了證明可以戒掉而沾染上了同樣的東西。第一代的悲劇釀成了第二代的悲劇,第二代的悲劇又接著釀成了第三代的悲劇。一個小小的姑娘,沒有合格的監護人,引導她成長成才,各種問題也就出現了。

說實話,學習完近現代中國歷史的人,應該很難對沉迷“阿芙蓉”及其衍生品的人有任何的好感。對家國天下沒任何的責任心,何以立足天地間?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的作者比較關心原生家庭產生的問題,關注個人問題產生的“土壤”。這種對個體問題的關注,是一種進步的表現。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缺一不可。看完這篇本書,我又去重溫了一遍《風雨哈弗路》女主的演講,無論處於怎樣的低谷,也願所有人都可以自強不息、昂揚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