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妝濃抹總相宜——木蘭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離騷》

淡妝濃抹總相宜——木蘭

童心\\攝

當冬日的寒意還未褪去,迎春花也未含笑迎春時,漫步於路邊街角的你是否在偶然抬頭間發現了那傲然枝頭、含苞待放的木蘭花蕾?

開花之前的木蘭與普通樹木相比並無引人注目之處,那周身佈滿灰白或灰綠色茸毛的花蕾只是靜靜地立於枝頭,彷彿人們的駐足與否無關它身。但其實,那不起眼的花蕾是中藥裡治療鼻淵頭痛的要藥辛夷。

未被採摘入藥的花蕾安然地等待著,時機成熟便悄然將絢爛綻放於自然,於遊人的眼中、心中、情思中。綻放的晶瑩花瓣,或清清淺淺帶著高潔的白,或絢爛奪目彰顯著豔麗的紫紅,可謂是“淡妝濃抹總相宜”。

木蘭入藥

木蘭不同於梅、桃、李之類,它的花先於葉俏麗於枝頭。因為顏色、形狀酷似荷花(水芙蓉),所以有“搴芙蓉兮木末”(屈原)和“木末芙蓉花”(王維)的說法。

木蘭花又叫辛夷花、望春花、木筆花等。名為木筆花是源於它的花蕾發在每一根枝條的最末端上,形似毛筆,如《本草綱目》言“辛夷花……初發如筆頭,北人呼為木筆。……其樹大連合抱,高數仞”。中藥鑑定時也將“毛筆頭”這一特徵視為辛夷外觀鑑別的依據。

辛夷作為一味常用中藥,來源為木蘭科植物望春花、玉蘭或武當玉蘭的乾燥花蕾,在冬末春初花未開放時採收。辛夷的形狀呈長卵形,似毛筆頭,外表面覆滿了灰白色或灰綠色的茸毛。在早春的街角路旁,你多加留意,是一定能辨識出來的。

淡妝濃抹總相宜——木蘭

半夏\\攝

此藥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可散風寒、通鼻竅。

《神農本草經》就已記載,並將其列為上品,認為“(辛夷)味辛溫。主五臟,身體寒風,頭腦痛,面皯。久服,下氣輕身,明目,增年耐老”。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言其“無毒。溫中,解肌,利九竅,通鼻塞,涕出,治面腫,引齒痛眩冒”。

辛夷常用於風寒頭痛、鼻塞流涕或鼻淵等病症,為中醫治療鼻淵頭痛的要藥。

另外,要注意辛夷表面有絨毛,直接煎服可能刺激咽喉,所以入藥時常用布包包好後再煎服。

木蘭傳說

關於辛夷有幾則不同的民間傳說,但同樣悽美、動人。

一則說:曾有一位名喚辛夷的美麗皇后,因終日思念遠征在外的丈夫而積鬱成疾,以致香消玉殞。後來,她的墳頭長出一棵花瓣晶瑩形似水中芙蓉的樹木。人們相信那是皇后的綿長思念所化,便將其喚作辛夷,辛夷花便漸漸成了人們寄託哀思的象徵。

另一則說:江西廬山有兩戶人家,一家男孩名阿木,一家女孩喚阿蘭,兩人喜結連理,兩家結為了親家。不料,一王府老爺在巡查時看中了阿蘭姿色,將其搶入了府中,阿木為救妻子夜潛王府。二人在逃亡途中被追上,無奈之下雙雙投江而亡。家人將其撈出合葬,第二年春天,他們的墳頭長出了一棵木本植物,雌雄同株,花香沁人,鄉人言其為阿木與阿蘭的化身,遂取名為“木蘭花”,以紀念這對堅貞不屈的年輕人。

木蘭花與花木蘭

也許你聽說過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也許不少人還可回想起少時背誦的“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首《木蘭辭》。那你知道木蘭花與花木蘭有什麼聯繫嗎?

最早將木蘭花與花木蘭這一樹一人聯繫起來的或許是詩人的情思。像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就特別喜愛木蘭花,曾作《題令狐家木蘭花》一詩:“膩如玉指塗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從此時時春夢裡,應添一樹女郎花。”唐人又將木蘭花稱作女郎花,可能便與花木蘭有關吧。

千百年來,巾幗女英雄花木蘭勇敢、純樸、忠孝的形象一直為人所敬,她的事蹟不僅被編入課本,還傳揚至國外。

時至今日,花木蘭的故事和影響仍在傳續。筆者曾經看到過一則特別報道,講述河南一普通女工創辦“木蘭社區”,幫助更多打工姐妹更好地獨立自主、融入城市的感人事蹟。記者問其取名緣由,她笑說:“花中木蘭生命力頑強且花朵鮮豔,同時我也想到了女英雄花木蘭。”的確,只取“木蘭”,既是“木蘭花”,又是“花木蘭”,很貼合打工姐妹的形象。真心祝願她們能像歌聲中唱的那般“木蘭花開,遍地生香”。

有人說,木蘭的花語是愛,是對造物者大自然的愛意,因為木蘭花豔麗而不妖嬈,更不失素雅高潔之態,只有充滿神秘的大自然才能造出如此尤物——聽起來似乎有那麼點兒意思。也有人說,木蘭花的花語是靈魂高尚,因為你看那傲立枝頭的木蘭花,或是晶瑩聖潔的白,或是高貴典雅的紫,像那以木蘭自喻,擁有高潔靈魂的屈原。其實,不管哪一種花語,都代表著人們對木蘭花濃濃的鐘愛之情。



淡妝濃抹總相宜——木蘭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6元

郵發代號:82-654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