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勤奮但是沒效果?弄懂認知規律,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文丨育兒新視角

說起來孩子的學習問題,真是讓不少家長都覺得很頭疼。有的孩子是真的不愛學習,讓他學習比讓他幹什麼都難,不管家長怎麼催促他都無動於衷。

還有的孩子更讓家長覺得無所適從,他們學習上非常用功,但是成績就是不見提高。就連孩子自己都很鬱悶,會忍不住問家長,媽媽我是不是很笨呀?

孩子學習勤奮但是沒效果?弄懂認知規律,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案例

張琳的女兒喬喬今年上小學六年級了,正在小升初的關鍵時期。喬喬這個孩子還是很肯學習的,回到家就是寫作業,根本不看動畫片,也不貪玩。

但是喬喬的學習成績始終就是那樣,不上不下的,一直在班級的中游晃盪。張琳也挺著急的,這樣下去孩子上重點中學肯定是沒希望了,但是怎麼督促孩子呢?

要是孩子真不愛學習也就罷了,孩子偏偏還挺用功的,張琳就是著急,也有種有勁兒沒處使的感覺。難道喬喬這孩子的學習能力就這樣了,沒法再提升了嗎?

孩子學習勤奮但是沒效果?弄懂認知規律,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張琳冷靜下來想了想,其實自己上學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情況。每天都在認真聽講,刻苦寫作業,語文課文、英文單詞背得滾瓜爛熟,但考試時卻不能靈活運用。

也許孩子和自己一樣,只是在機械性地學習罷了,並沒有融入真正的思考。所以孩子自以為掌握了學習內容,實際上遠遠沒能達到真正的精通。

分析

其實張琳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明顯的提升,就是因為陷入了"自我欺騙式"的學習中。其中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孩子思維上的懶惰。

可能很多孩子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在考試前進行"填鴨式"的學習,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也就是說,只要短暫記住了,就能夠在考試中拿到一個不錯的成績。

孩子學習勤奮但是沒效果?弄懂認知規律,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人都有惰性,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這種惰性更加明顯。只要能夠達到目的就可以了,至於能不能帶來更加持久的效果,就不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考慮的問題了。

但是這種惰性思維,帶來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學生會進入到自以為是的認知模式中。孩子會認為,我讀得熟了,看得多了,就完全掌握了這些知識。

其實孩子自己根本就沒有掌握這些知識,能夠產生這樣的認知,是之前的經驗在影響孩子。當孩子被影響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對孩子進行指導。

孩子學習勤奮但是沒效果?弄懂認知規律,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不然的話,孩子會一直沉迷在"自我欺騙式"的學習方法中,總是認為自己這樣做,就完全掌握了學習方法,而不用去深入思考更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孩子認為自己已經努力學習之後,依然沒有取得想要的好成績的原因。因為其實孩子根本就沒有自己想得那麼努力。

孩子學習勤奮但是沒效果?弄懂認知規律,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想要讓孩子的學習更有效果,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1) 幫助孩子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練習,優化學習結構

很多孩子沒有辦法把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是因為孩子只是做了沒有感情的"復讀機器",並沒有把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更沒有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

2) 幫助孩子鞏固學習記憶,避免短時間的記憶。

瞬時記憶對孩子的學習幫助不大,只能夠給孩子帶來短暫的學習印象,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沒有大用處。只有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孩子才能夠得到真正的知識。

孩子學習勤奮但是沒效果?弄懂認知規律,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3) 幫助孩子學習並運用多樣化的學習方法。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真正獲取知識,也是因為沒有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單一,也是讓孩子走向機械化學習的主要原因。

媽媽寄語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剛上小學,年齡還這麼小,沒有恰當的學習方法很正常。但其實孩子的學習習慣要從小進行培養,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就有所疏忽。

孩子並不會認為自己的學習是無效的是自我欺騙式的,他們認為自己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學習得特別努力刻苦,但就是成績提升不上去,心裡很著急。

家長在這個時候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明白改變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學習並不是簡單的劃線、做筆記、機械性的閱讀,而是要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孩子學習勤奮但是沒效果?弄懂認知規律,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當孩子習慣了惰性學習之後,就不願意繼續深入思考下去了。家長要幫助孩子拋棄這種惰性思維,拋棄這些無用的學習方法,多嘗試不同的練習。

家長只要想明白這一點,就可以幫助孩子提升成績,而不是和孩子一起陷入成績沒有辦法提升的困境之中。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很多方面,都有和學習一樣的困境。他們不願意多思考一步,而是把思維停留在簡單思考的層面上,一旦這種惰性形成,就不好進行改變了。

今日話題:

你的孩子有過刻苦學習,但是成績沒有辦法提升的情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