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可以通過學習成為心理學專家嗎?

叩扉


首先,心理專家也是普通人,或者至少曾經是普通人,所謂的專家也是從普通人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

其次,各行各業的精英都遵循"十年效應",也就是要想在一個領域成為專家,需要持續的投入時間精力和汗水,刻意練習和訓練十年,又稱"十年磨一劍"。

最後,需要知道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正念太極


普通人可以通過學習成為心理學專家嗎?當然可以。

因為所有領域的專家也都是從普通人從零開始學起的呀!

根據“一萬小時定律”,人在某一個領域經過一萬小時的學習或練習,就有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10000小時,按照每天有效學習5小時計算,大概需要2000天。

當然10000小時是個大致的概念,人的學習效率有高低,天賦有差異,折算起來大致投入應該是5-10年。

也就是說,在某個領域,如果你用5-10年時間全心投入去學習、應用和領悟,有非常大的概率成為專家。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很多人在一個單位或者在一個專業做了10年,卻並沒有成為專家呢?

  1. 我們很多時候高估了自己學習的毅力和投入,真正做到10000小時的人,並不多。

  2. 我們的興趣和牽絆太多,總有事情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3. 沒有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毛爺爺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話是相當有道理的。學了不用,你咋知道這知識好不好用?就比如心理學家吧,心理學家要通過案例去研究心理,用所學的知識對心理學領域的知識有所幫助或建樹。

  4. 學習是輸入,學會了要輸出。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是不太可能成為專家的。專家多少要發表些言論或論文吧?所謂“立言”也,從實踐中推演出理論,理論聯繫實際,從而指導實踐。否則,應該就是個心理愛好者,或者心理從業者吧。


(慚愧地說,我們很多人確是如此:很少會主動總結或回顧,更少人將它們變成文字或言論。)


心態平和一點,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基於愛好,努力學習。即使不做“專家”,能保證自己的“專業”,其實也是很好的。

心理學有很多分支,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先學習一些基礎知識,然後確定一到兩個專業方向,深入研究,相信一定會有所成長的。


HY修心悅讀


推薦《心理學與生活》,雖然是入門級讀物,但是深入淺出,是本可以在短時間內瞭解心理學基本知識的好書。

但是,想要用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沒有那麼快能夠掌握,除非你有這方面的天賦。

《心理學與生活》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裡推廣使用的經典教材,被ETS推薦為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也是 被許多國家大學的“普通心理學”(General Psychology)課程選用的優秀教材。

任何行業知識,當然都是可以學習的。但是,天賦真的很重要,加上後天的努力,我想我有志者事竟成。加油!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二叔的極樂淨土L


每個人都是心理專家,只要你認真體會自己的內心,你會發現人與人的距離,心與心的距離很近,你不能成為所有人的心理專家,但是成為一部人的心理專家,每個人都可以。

換位思考,用同理心去思考別人,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



艾森聊文化


答案是可以的。

你這個普通人指的是那些人呢?我可不可以理解為非心理學專業的科班人士呢?

那麼什麼是專家,我們看下百度百科的定義:指在學術、技藝等方面有專門技能或專業知識全面的人;特別精通某一學科或某項技藝的有較高造詣的專業人士。

那心理學專家套入上面的概念即可。但要成為心理學專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試著先專攻某一領域,因為心理學有眾多的研究領域還有很多學派,甚至衍生高管教練術、巔峰體驗這樣的課題,所以想成為專家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通過學習是可以成為專家的!!

其實也不必執著於心理學這一個領域,其它任何學科都是一樣,都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底,豐富的實戰經驗,超於常人的毅力及豐富進取的想象力!在這裡舉兩個例子,他們都是從普通人過來的,一個是郭德綱,他曾遭受了很多的非議,受到了很多的質疑甚至不被主流相聲界認可,但他今天的成就是不能否認的,誰敢說他不是相聲界的專家呢?另一個例子是李衍達院士,他曾說過一段話“有一些人……不肯輕易放棄已有的位置。因為在這裡,你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有積累、有名聲,在新的領域,你則是初學者,失敗可能等著你,你的名聲可能受損,正所謂受名聲所累。我認為,若要探索,就不要怕失敗。我的一次成功往往是建立在幾十次失敗之上;人們看到的可能只是我的成功,但我自己經常看到的卻是失敗。我不怕承認失敗,在我提出一些新想法時,也常常遭到一些人的反對、譏諷甚至有時是尖刻的批評。這些我都不放在心上,甚至一笑了之。”為什麼要提一下這段話呢?我個人覺得並不是你取得了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之後就以專家自居,而是有創新的精神敢於繼續挑戰,推動學科的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專家!


主觀意識君


第一,天下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你有興趣,有恆心,堅持下去必將成為心理學領悟的佼佼者。

第二,興趣確定就開始計劃落實,收集各種心理學書籍,老師授課視頻等教材,從基礎知識出發,由淺入深。並通過考試取得心理學資質證明。

第三,通過前兩個的行進,你必將更上一個臺階,那就是心理案例剖析,對提出問題找出解決方案。



春秋系


這個問題?能構成問題也算奇怪,這能說明什麼呢?當然說明了,大多數人皆好為人師,或許這只是人的下意識行為,譬如,我看到這個問題就忍不住!做了回“回答問題專家”是弟弟嗎?姑且叫弟弟吧,問出這問題該是青春猶存的。

科學家、藝術家...這兩“家”涵蓋太多“家”療,所以,一下子卡殼寫不出太多“家” 但拼老腦汁又能再寫幾個:軍事家、政治家、企業家,甚至可以來個美食家!古時候還有個縱橫家啥的,那時混社會的還有叫陰陽家的,還有一部電影叫飛行家...喜歡來這回答問題的是可以自稱:回答問題專家的...其實這樣的家若是細分那就太多療,2個250字都寫不完。寫那麼多“家”當然是說,這些個“家”當然都是存在天才的,什麼是天才?天才當然就是指具有某種天賦的人,天生就對某些事物敏感,不需要費很多力氣就能成為某一領域的什麼“家”。

但是,不是什麼“家”都是天才的,這個無需質疑,絕大多數的各類“家”都是興趣、愛好、學習、思考、努力,而成為“家”的。起先都先是普通小孩,後來努力讀書,刻苦學習,遂成為別人媽嘴裡的“鄰居家孩子”後來鄰居家孩子繼續不懈努力,大學生或研究生又或是博士生畢業,不管TA什麼“生”畢業,TA一直沒改變的就是:堅持學習、閱讀、思考、潛心研究,最後成為你問的 “普通人可以經過學習成為心理學專家嗎?”的心理學專家!

哦,原來,TA的興趣和你是一樣,喜歡的也是心理學。

所以,經過上述的敘述,你大概可以知道,這世界除了改變世界的不多那幾個“可能”不需要很努力的天才外,其他的各種“家”都是由普通人由於“專注的努力”而成為專家的,這樣的回答你滿意嗎?


家裡有貓叫純


普通人通過學習我認為是不可能成為心裡學專家的。首先這個問題我理解為普通學習想成為專家。首先無論怎樣能達到專家高度的【叫獸除外】就沒有普通人,也許你看他們學習經歷普通,我也可以這樣那你就錯了。心裡學最重要的學習途徑是生活實踐、反思,這是根基,沒有從日常生活中提取專業知識本能的人學不好這類學科的。


惠氏君寶雜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任何東西,只要用心努力,長期堅持,永不放棄,一定會有結果。有個很著名的理論,一萬小時定律,如果你在某件事情上花費夠一萬小時實打實的學習研究,你一定可以在這個領域出類拔萃。何況一萬小時之後,還有一萬小時……所謂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都是指的堅持的力量。所以很多人都在學習,但真正堅持的人少,認真的人少,馬馬虎虎的人多,說是在學習,實際是走過程,要知道學習和學習是不一樣的,只有那些“認真”學習,長期堅持的人才能成功!


芳華啊芳華


完全可以,如果你特別感興趣,又想學習這方面的知識,通過不懈努力沒問題的!現在國家取消了心理諮詢師的證書,這是一個利好!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有用的社會科學,學好了不僅可以自身獲益提高生活品質,還可以幫助到有心理問題的朋友,幫助別人所獲快樂是人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加油,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