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策、暢通“堵點”,夯實經濟復甦“基石”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在確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效的前提下,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成為中國經濟當下的“剛需”。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在此關鍵時刻,鐵路作為交通運輸的主力,主動擔當盡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採取一系列措施護航復工復產,為經濟復甦注入信心與力量。


精準施策、暢通“堵點”,夯實經濟復甦“基石”

廖健杉 繪


政策對沖,為經濟社會發展添薪加火。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慢速發展。但疫情之下,復工復產並非易事,既要考慮直接相關的因素,也要考慮間接相關的因素;既要提供政策支持,也要完善配套措施。比如物流受阻、資金週轉壓力等難題亟待解決。近期,鐵路部門出臺對部分貨運雜費實施階段性減半核收政策,預計向企業和貨主讓利約3.8億元。這些政策,一方面有利於企業降本增效,穩定資金流,幫助企業渡過波動期和難關,提振企業復工復產後的風險抵禦能力;另一方面,也將推動各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實現多式聯運,加速交通運輸行業自身運能的恢復,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再添新動力,為經濟發展補足後勁。


如何確保交通運輸順暢,助力企業平穩復工復產,考驗著交通部門的綜合治理能力。有力有序復工復產,重在科學應對、精準施策。為滿足返工人員出行需求,鐵路部門按照“一日一圖、一車一案”的原則,科學優化調整運行圖,精細制定專列開行方案,協同地方政府、用工企業等共同做好人員組織、健康服務、交通保障,精準安排復工專列開行,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紓困,有效激發復工復產活力,釋放經濟復甦強大動能。同時,經濟社會是個有機系統,產業鏈環環相扣。復工復產,不僅要對企業進行切實幫助,更要全面考量,做到產業鏈協同。運輸部門要瞄準全產業鏈發展需求,助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解決人員、物資等運輸難題,推動協同復工復產。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雖然目前正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中長期看我國經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眼下,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我們一定能夠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