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好督導“利器”作用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督導系統作為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意見》要求,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督導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聚焦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是貫徹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具體體現,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工作的具體體現。

教育督導是確保教育優先發展,促進黨和國家重大教育方針政策有效落實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推進依法治教、加強教育科學管理、保障教育改革發展目標實現的重要舉措。

隨著我國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教育督導是政府教育工作的內部自我監督,是政府在教育治理中行使的監督權,其政府行政權力的基本屬性決定了教育督導在教育活動中的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

新時代教育督導肩負著主動促進政府教育決策落實、保障政府教育事業發展目標實現的重要歷史使命。具體而言,新時代的教育督導必須促進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規範發展。

因此,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要堅持服務於新時代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務和改革發展大局,以確保教育優先發展、推進立德樹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解決制約教育改革發展的難點問題,回應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督政是關鍵 督學是核心 評測是基礎

教育督導必須準確把握國家“放管服”改革的新要求,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督導制度。

教育督導職責體系包括督導評估、檢查驗收、質量監測,而督政、督學和評估監測是其三大職能,其中督政是關鍵、督學是核心、評估監測是基礎。同時,要建立完善各級各類教育的督導政策標準體系,引領教育管辦評的分離,推動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轉變。

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面覆蓋、運轉高效、結果權威、問責有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督導體制機制。

堅持督政為首。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進一步完善教育督政制度體系,重點督導評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教育決策部署落實情況,層層壓實各級地方政府教育職責,才能確保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辦與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的教育。

堅持督學為本。督學是規範發展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教育督導的“最後一公里”。要完善學校督導的政策和標準,創新督學工作機制,通過經常性督導、應急性督導等多種督導方式,督促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同時,需要加強督學的聘用與管理,提升督學隊伍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斷提高督學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堅持評測為據。評估監測是科學發展教育的重要前提。一是要統籌規劃教育評估監測工作。加強分類指導,建立健全各級各類教育評價制度體系和質量監測指標體系,著力破除“五唯”問題。二是要紮實做好各級各類教育評估監測。實施分類評價,深入開展各項評估監測工作,為科學決策與問題診斷提供依據。三是要加強評估機構隊伍建設。要培育和扶持一批社會專業評估機構,壯大評估監測隊伍。

深化教育督導問責機制改革是重點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就是,對標《意見》制定出臺具體落實措施,深入貫徹《教育督導條例》和《四川省教育督導條例》,加快完善具有四川特色的教育督導制度機制。

持續開展對市(州)政府年度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強力推進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完善中小學(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適時開展涵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專項督導檢查,加強熱點難點問題督導等。

進一步深化教育督導問責機制改革。特別要堅持問題導向,對履行教育職責不到位、整改不力、出現重特大教育安全事故、有弄虛作假行為的單位和個人,要敢於亮“齒”亮劍,問責到底。

同時把督導結果作為資源配置和被督導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等的重要依據。下一步,四川要按照《意見》要求,明確目標和任務,結合各地實際,研究提出具體落實措施,讓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落地落實,確保教育督導“長牙齒”,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作者系四川省教育廳總督學、四川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專職副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24日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