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之下,直播平臺上的音樂現場過得好嗎?

把線下音樂現場搬到線上的有效營利模式依然在飄在空中。但非常時刻,全世界受疫情影響的音樂人紛紛奔赴線上。如果還沒有,也至少動過這個念頭。

沒有營利模式,打賞不如買唱片?

有各種原因讓大家選擇打開攝像頭,在聽不到掌聲,感受不到他人呼吸的地方(通常是家裡)開一場“孤獨”的音樂會。流行歌手L Devine因為歐洲巡演取消臨時轉戰線上。“Instagram!我們今天的感覺怎麼樣?”她張開雙臂擁抱空氣,接著播放了一段大聲量級的歡呼鼓掌聲。線上直播的回饋在屏幕上靜悄悄地劃過,一曲唱畢的冷清讓她非常不適應。於是古早的肥皂劇聲效重新煥發活力,幫忙攪動過於安靜的空氣。

抗疫之下,直播平台上的音乐现场过得好吗?

L Devine

納什維爾音樂人Ron Callo因為俄亥俄州Melted音樂節的取消而產生經濟損失。一眼望去,接下去的夏季演出旺季前景也夠嗆。出於道義上的責任和彌補經濟損失的願望,他開了一場免費的現場音樂會,呼籲觀看者通過PayPal和Venmo打賞。演出結束,他收到4000餘位觀眾的打賞。儘管數額不大,也聊以補貼樂隊成員們的機票錢。

開年以來,國內外的音樂節和音樂會像麥子一樣被無情地一茬茬收割。Ron Callo的例子代表了一部分音樂人自謀生路的努力,以單打獨鬥的方式儘量減少損失。但並非所有被取消的音樂節/音樂會都整個消失了,也有人嘗試把它完整地搬到線上。

2月29日晚,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和摩登天空旗下BADHEAD廠牌聯手快手策劃的音樂會“良樂”,試著把即興音樂現場遷至線上。這場音樂會原本將在北京合藝術空間的蘇式園林內上演,有坂本龍一、兩室一廳(龐寬)等音樂人參與。快手消解了園林水上戲臺的神秘感和儀式感,但把坂本龍一和其他音樂人的工作室展現在觀眾眼前,得與失都昭然。

抗疫之下,直播平台上的音乐现场过得好吗?

坂本龍一

線上音樂現場不是新事物,幾年前已興起過一輪由資本推動的熱潮。2016年王菲的“幻樂一場”演唱會同步166個國家,直播期間總觀看人數超過2000萬,獨此一場的實體演出則卻經歷票務營銷的醜聞。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海外音樂人就開始嘗試直播現場。最早吃螃蟹的據說是一支叫Severe Tire Damage的樂隊,時間是1993年。

但一直到現在,儘管直播的技術難題已被破解大半,音樂現場的直播依然沒有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截至目前,音樂人賺錢的最有效渠道依然是巡演,國內外皆如此。疫情蔓延導致現場迫轉線上之後,音樂產業研究者Cherie Hu告訴《衛報》,支持被取消演出的音樂人最直接的方法是“購買唱片和周邊(比如T恤),線上打賞的有效性依然未被證明。”

直播還是錄播,可以回放的現場會失去精髓嗎?

在國內,疫情爆發正值春節長假。最先做出反應的是業內龍頭老大“摩登天空”。2月4日-8日,“宅草莓不是音樂節”在B站開播,70組音樂人登場,累計觀看人次超過1,000,000人,單日最高在線人數達490,000,數據非常漂亮。“宅草莓”從屬性上講是直播和錄播的結合,包括臥室音樂現場/音樂人宅家分享+往年草莓音樂節演出現場兩部分。演出完畢後,現場經剪輯上傳至B站成為up主的永久內容,相當於把音樂現場製成Live唱片。

抗疫之下,直播平台上的音乐现场过得好吗?

“宅草莓不是音樂節”海報

在直播平臺放錄像算不算直播?在實際操作中,兩者的界限早就被混淆。國內最好的音樂現場之一、深圳B10 Live自2月25日開始在B站播放過往音樂節的全長現場視頻,名為“昨天音樂節”。播放時間確定,過後不設回放,必須在當下享用,一切都和真正的“現場”精神一致。但播放的內容卻早已錄製完畢,觀演過程中不會再出現任何美麗的意外,又與“現場”精神相悖。

Peggy Phelan在1993年寫道:“表演的唯一生命在於現在。演出無法被保存、錄製、記錄……一旦這些事發生,表演也就不存在了。”傳統上,演出的神髓就在於身處當下,與周圍的環境和人呼吸與共的稍縱即逝感。

現代傳播技術更迭了演出的形式,也震撼了它的靈魂。曾經的奢侈品成為大規模生產的快消品之後,“演出”和“現場”的概念變得更加主觀。不僅如此,連音樂的意義也正在急速發生變化。

“臥室音樂節”的春天,陪伴者的勝利

把音樂“看得比生命還偉大”的人現在恐怕非常稀少了。陪伴性質的音樂形式往往能賺到更多的錢。根據官方數據,在快手,擁有10萬粉絲的主播,開播兩個小時的月收入大約為1.5萬元;100萬粉絲的主播月入則超過10萬元。

延續主播時代的邏輯,網感好,善於與用戶互動,能留住用戶的音樂人(直播時的人均停留時間總是非常短暫),就有機會獲得平臺意義上的成功——更多的觀看人次,更長的停留時間,更多的打賞,和更多的關注。

抗疫之下,直播平台上的音乐现场过得好吗?

疫情開始後興起的“雲蹦迪”隨著復工或有所回落,陪伴性質的“臥室音樂節”卻像是能夠長期存在下去。2月6日開始,赤瞳音樂邀請8組會玩的音樂人在B站開了直播,輸出粉絲點唱,直播倒立,雲擼貓,在線漫畫創作等趣味性的直播內容。

在這方面已有經驗的音樂人明顯佔了優勢。電子音樂人Hana在疫情爆發前積累了數百小時的Twitch(亞馬遜旗下深受遊戲玩家青睞的直播平臺)直播經驗,擅長邊聊天邊播放音樂兼打遊戲。Hana為用戶提供陪伴和溫馨,以及一窺生活和事業隱秘處的親密感,她的9000餘位粉絲則通過現金打賞表示支持。

讓時代的風吹過,小眾音樂的彎道超車

與B站和快手的初衷一樣,小眾的音樂人做直播,心懷被更多人聽見的願望。之前因為人手和精力有限而未能有效經營線上陣地的音樂公司和個體,因疫情而意外得到一次試水的機會。

國內最好的世界音樂品牌、上海世界音樂季3月5日-8日在B站做了一系列線上音樂會,內容來源為歷年音樂節的演出現場錄影。直播的效果出乎意料,直播間的最高人氣值接近6萬。雖然打賞的數據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但導流、提升IP的知名度的效果足以讓他們開始積極籌備下一期的直播。

抗疫之下,直播平台上的音乐现场过得好吗?

尋謠計劃”線上音樂會海報

3月14日晚,音樂人小河的“尋謠計劃”線上音樂會在快手開播,龔琳娜、老狼、莫西子詩、劉堃、陸晨、鍾立風等音樂人在各自的空間接力演唱古老童謠,實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50萬。2018年開始的“尋謠計劃”包括尋找童謠、重新創作、現場音樂會、周邊開發等完整鏈條,往常在每座尋謠的城市都會舉辦數場現場音樂會,參與人數不超過50人。五十個人一起唱歌,和150萬人在線觀看有著雲泥之別。快手直播雖然與初衷有點不同,但人活著總要讓時代的風正正經經地刮過,才知道要尋找的到底是什麼。

抱著這種精神,連傳統的曲藝也開始擁抱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因疫情在二三月份取消了300多場演出的上海評彈團,把因此閒散的音響師、燈光師、演出推廣人員攏成一個線上演出小組,開始了“網絡鄉音書苑”的抖音直播,內容還包括團員們的通過自己賬號發佈的練功、創作、排練等視頻內容。

北京時間3月14日上午,國際頂尖的爵士現場品牌Blue Note連線紐約總店,爵士小號手Christian Scott aTunde Adjuah的現場在優酷免費同步播放,昂貴而遙遠的現場瞬間成為現實。

抗疫之下,直播平台上的音乐现场过得好吗?

Blue Note的三場跨國直播收看人數破五萬,最高時有近2000人同時觀看,相當於10個Blue Note紐約,或4家Blue Note北京的落座體量。優酷直播相關頻道負責人認為,“這三場直播平均33%的互動率和人均10分鐘的觀看時間非常高,超過其他直播平均。”

雖然因為美國的疫情蔓延,原定兩個月的跨國直播第一季被喊暫停,但它打通了一條前所未有的路:跨國小眾高端演出場所的直播。它應時而生,效果很棒,雖中途受阻,卻未來可期。

當潮流湧入某處,總會催生新的事物。而只有當潮水退去,才能辨明留下來的是什麼。這次的線上音樂直播浪潮會留下什麼,是否將永久地改變行業,還需要時間來去偽存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