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關注“桃李國學苑”

中考複習

上次我們為大家推送了張老師的《不破不立》(點擊原文可跳轉閱讀),本週我們還將繼續討論作文訓練與“不破不立”。作文必須破舊才能立新,在傳統的作文訓練裡,可以“破”的是什麼?需要“立”的又是什麼?讓我們聽聽張老師怎麼說——

作文訓練其實不見得累,真正累的是明知要改變,而拙於行動,甚至緣木求魚,以旁門左道,自詡為靈丹妙藥。故作文不破舊,難以立新。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一、破:只有單純評分,缺乏具體評價指導的舊習;立:依據寫作規矩,點穴式的指導。

通常,教師們會以為給學生作文賦分,就是作文評價,這其實是誤解與錯覺。打分,只是評價的一種外在形式,學生只知道寫作的得分,卻不知何以獲得如此的分數。

有人以為,有高考、中考評分標準,學生一看不就明白了嗎?其實,那些評分標準,僅僅是參考意見,是為了完成一次考試評分而設定的,它並不是為教學訓練而設,更不是為你的學生私人訂製。以“作文評分標準”中常見的“主題鮮明”的要求為例。教師自己是否能分辨清何為“鮮明”,何為主題“明確”及“不夠明確”?能否用簡明、可操作性的策略幫助學生來判斷,三者之間的具體的差異在哪些方面?在實際寫作中,同樣的素材,寫到何種程度為鮮明?如何為不夠明確?同樣的對象或事件,鮮明的主題是靠敘述描寫來突出的,還是全仰仗抒情議論來達成的?是否開頭把題旨闡釋一下,結尾把題目的關鍵詞重複幾次,就算主題鮮明瞭呢?

所謂“主題鮮明”只是一個評分原則,是對一些基本作文規矩的高度概括。而

作文訓練則是對學生的具體指導,是因材施教,它是一個環環相扣的訓練過程,或退一步說,作文訓練就是將那些過於概括的原則規矩,細化設計為每一節課,根據本班及本次考試的作文情況,見招拆招,進行具體的訓練,類似於針灸,要有點穴之功,而不是渾身胡亂按捏一番,是否管用,不得而知。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二、破:宿構、套作的痼疾;立:扣緊題旨,合理“講故事”的文風。

宿構與套作是目前考場作文的通病和硬傷。據說,有一些素材具有“百搭”之功能,學生背會三兩篇佳作,隨便哪個作文題目,稍微改頭換面即可,且屢試不爽,半小時之內就能成篇。這裡面不僅與學生的投機心理有關,也與教師評價缺位,懶得較真有關。正所謂得寸進尺,宿構套作盛行,與教師在作文評價上的不作為有直接關係。

雖然我們的記敘文要求“感情真實”或“基本真實”,但實際上它早已蛻變為一種亦實亦虛的“準文學”化寫作,這是不能迴避的事實。從這一點看,我們可以理解包容學生的“胡編亂造”。近幾年,許多省市的中考作文,已經開始出現了虛擬化的,專門考查想象與幻想的命題。

但“宿構”與“套作”不在包容之列,因為,其實質是偷懶、投機,乃至作弊,他們並未對生活素材進行真正的構思、裁剪、提煉,只是把別人的流水線上的產品“拿來”,再原封不動地複製粘貼到自己的卷子上。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從敘述學的角度來考量,考場記敘文所考查的,就是一種“講故事”的能力——敘述、闡釋、描摹、排列組合。合理巧妙的虛構想象並不違反考場規則,違背基本生活情理的編造才是作文的硬傷。

譬如,凡寫到農民工,都是黝黑蒼老,滿臉歲月的滄桑;寫環衛工人,出場背景都是昏天黑地,慘過《白毛女》《駱駝祥子》的遭遇,而且一個個面黃肌瘦,凍得瑟瑟發動,只等主人公來噓寒問暖;寫外婆,就是給自己做桂花糕,不管題目題旨要求如何;只要寫小草,必定都是要來慰藉自己考試失利的小心臟。這種問題暴露了學生其實根本不會“講故事”,往往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把離奇、無厘頭當做當作了故事的核心,而對講故事的“合理”“條理”的特點卻茫然無知。

這種已經形成思維慣性的敘述描寫套路(弱點),需要教師積極有效地加以指導,若能在某一點上稍有改變,善莫大焉。一方面,要通過命題思路的變化,讓學生套不靈;另一方面,也要通過訓練,讓學生學會加工裁剪現有的寫作素材的能力。

訓練包含兩個路徑:一是制定具體針對材料敘述、應用的評價標準,標準應具有可操作性,即學生看了便知道如何去做,也知道寫到什麼程度便是優秀或合格;二是要形成訓練序列,連續跟蹤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化解選材用材過程中真實的難題。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三、破:只看重內容,不看重行文結構的偏見,立:抓住重心,量體裁衣的正見。

所謂看重內容,大致就是教師在指導評價時,只看到學生作文的主要事件、內容、情感是否符合題意,而很少指出或矯正學生在行文上的常識性規則性失誤。所謂量體裁衣,就是要根據敘述表達的需要,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詳略、主次、取捨。主要有如下幾點。

1、鋪墊過度,導致詳略失當、重心偏離。反敗為勝、重振旗鼓、學渣逆襲、親情再見等,是學生作文中的主打橋段,此類故事,一般都有新舊、今昔、得失、苦樂等反差較大的對照,學生意在寫勝而和敗烘托,但往往是“敗”的烘托用了400多字,而“勝”的表達只有百十來字。如何把握好鋪墊的分寸,就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點(不一定非得上課)。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2、開頭過分雕琢,導致入題太慢,或胡亂定調,文氣不通。

以《臘梅樹的顏值》開頭三段為例。

歲月的車輪,碾過時間的路,漫過記憶的河,我內心深處,靜聽花開。【首段貌似美好,實則是套話一段,幾乎百搭,放之各色文本皆可。】

夏天,熱浪在空中翻滾,熱氣肉眼可見,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傾瀉而下,還未落在地面,就揮發了。我心情極為煩悶,抬眼向小院望去,是那綠油油的臘梅樹,錯亂的枝葉,綠得俗氣的耳墜和那棕色的粗糙的大衣,看上去毛毛糙糙,摸上去亦是如此。我極其嫌棄它跌入谷底的顏值。再看看別人家種的四季桂,丹桂飄香,香氣馥郁,身姿挺拔。真是無法比。一個夏天,我都不待見它。【何人閒得無事,在夏天去和桂花相比,再者,夏天也不是丹桂芬芳的季節吧。信手胡謅,情理不通,文理不通。照此行文,實際就是湊字數,或背書而已。】

冬天,萬物凋零,百花和臘梅都不例外,孤零零的樹幹上光溜溜的。寒風似尖銳鋒利的刀,毫不留情地向我們砍來,我凍得瑟瑟發抖。再想起書包裡那鮮紅的刺眼的分數,更似無形的尖刀刺在我的胸口。我極為鬱悶。【有此一段,便知上一段的多餘與濫情。此時需有教師得力得體的評價。】

作者為了突出臘梅的顏值,極盡表達之能事,抒情議論,鋪墊烘托,各種手段都用上了,可惜,唯獨沒有思考本文自己確定的寫作主體——臘梅,也沒有考慮過此臘梅,與陸游、毛澤東的梅花有何異同,只是照搬照搬他人的手法,來寫自己的東西,不倫不類。而實際上,本文若從第三段開始下筆,乾淨利落,直達對象和題旨,便於考生減少疊床架屋之累。指導學生作文,教師自己也要懂得行文表達的基本規矩。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3、描寫乏力,抒情議論氾濫。

先看例文《綠蘿的顏值》(節選中間部分)。

忽的一天,我發現它竟然開始長了,長勢不大,但倒也十分讓人驚異,我心中倒也開始敬佩它。一個月,兩個月……它如同振奮了精神般,開始瘋長了起來,長得有模有樣的,那一根莖,托出一葉葉如同漏斗狀的葉片,那翠綠的光澤透出它那生機盎然的樣子,我也一日日覺得它好看起來。

我將它放在一個高架上,本以為長勢停止的它卻又一次證明了自己。

它如同對光有著嚮往,努力向著有光的地方攀去,那莖葉是那麼嚮往能觸碰到光的一角,終於我被它震驚了,這到底是何等頑強的生命力,如此向上。

驀地,那枝再也受不住那沉重的葉,垂了下去,如同黃果樹瀑布般的枝條一瀉而下,向著下方綿延,那纏繞著的枝條有力地交互錯雜著,向人這宣示著它的生機。

這是描寫綠蘿“顏值”的核心部分。但是如果我們作一簡單數字分析,是否會有所思考?選文300字以內,劃線部分為對綠蘿的描寫,勉強100字,剩餘部分是什麼,個別的介紹交待,再加大量的抒情議論。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此處是應該著力突出表現綠蘿之“顏”的部分,該如何表現?當然是要細細描寫,認真刻畫!這就考驗學生描寫能力的地方,也是作文超越一般與凡俗的關鍵。從行文規矩上也可知,沒有具體物象的描摹,“值”便是無本之木,所有的美好終將走向空洞虛無。再看有限的描寫部分,

最大的問題就是籠統,也就是隻有大致印象,沒有屬於“這一個”的獨特個性。

有心人不妨讓學生對比閱讀一下《紫藤蘿瀑布》《囚綠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雖然要求有點高,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如果在作文的關鍵處對學生含含糊糊,最後可能就是一無所得。

讓學生按照心中的“模特”,結合命題,刻畫一個既符合事理,又契合題意的形象,這種訓練還是可以落實到課堂中的,而且,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帶動化解作文的許多癥結。

在強化突出描寫刻畫能力的同時,還要適當剋制學生的“濫情”。也就是讓學生掌握在描寫人事物的過程中如何控制抒情、議論文字的比例。尤其是在日常教學當中,要適當注意,不要過分偏袒“夾敘夾議”的手法,在一個不懂描寫為何物,又未能接收一定強度的訓練學生看來,夾敘夾議,就是堆砌優美詞語,靠濫情博取老師的眼球。

以上所論,在一些人看來,可能是無法教,也不必教的東西。但實際上,它可以有兩個途徑來實現,一是日常閱讀教學中,不能只練“讀”的方法,也要滲透,乃至專講“寫”的策略,或可確立,讀就是為了寫的基本策略。二是作文訓練中,要善於將一些虛的策略、規矩,拆解成教師可訓練,學生可操作的課,一步步訓導,讓學生學到一些實際的寫作規矩與方法。

【中考複習】主創團隊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作者:張原,男,中學語文教師,無錫市錫山區中學語文教研員。好讀書,不求甚解;好教書,誤人子弟;好為文,胡說八道;好交友,三教九流。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欄目主編張懷民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美編周欣雨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總監:楊春俏

正文圖片源於網絡

[email protected]

進入桃李國學苑在線課堂

你“在看”嗎?

「中考」不破不立——中考作文剖析(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