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本文共計5729字,“聊聊差異化”。

2020年初在品牌營銷領域,

拿下一季度創意傳播獎的,我想應該屬於“老鄉雞”了。

一場”老鄉雞“的品牌戰略發佈會,在各大社交網絡,以及頭部KOL朋友圈中瘋傳,這場以“200塊錢”的執行費做出來的創意,可見引起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

得用戶即是得民心,短片的一開場,村口大喇叭的吆喝,這個場景對於80,90後二三線城市出生人的是否有過似曾相識的畫面,就好比疫情期間,我們在家刷短視頻平臺播放的“疫情防控廣播一樣”。

一股清流般的魔幻聲音,開場白吸引了眾多社交生態當中用戶的眼球,熟悉迎面而來的感覺“讓我們拉近了品牌和消費者的距離”。

緊接著,就是映入眼簾的復古畫面,條幅,桌子,教師棍,猶如上學般場景,這場創意+公關的方式,短時間之內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觸動了較多人心,並且提升了品牌在用戶們心中的好感度。

從“不裁員”,到“戰略小會”,有條不紊的營銷方式,逐一的都在為品牌進軍一線城市做鋪墊。

無論是從TOB加盟實體店,還是TOC用戶感知,都提升了一個lever,智遠今天想和你從市場傳播角度來聊一聊“老鄉雞”歷程中不同階段的差異化“品牌策略”。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01.公關手法“差異化”。

我們先來說下廣告和公關的區別,以便於更多朋友清晰的認知不同階段對於品牌和用戶的感知,我們該如何的選擇: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公關與廣告的區別)

由此可以看出“公關永遠在前”,“廣告而在後”

,兩者本質的差異從不同維度有11個方面,雖業務增長重要,但在業務初期也需要“公關去開路”,廣告打輔,老鄉雞的4個不同案例,綜合性產生了“公關大於廣告的”特點。

據網絡資料記載,老鄉雞的發展歷程中,截止今日共計經歷過4大公關傳播事件,分別為:

  • 1.2004年“四招應對禽流感“危機轉移商機”

老鄉雞是做傳統”養殖出身“,在創立之初,前身為“肥西老母雞”,一直是以自產自銷,供給雞肉給餐廳的模式運作。

但在2004年,廣西玉林禽流感爆發,老母雞價格從短短10幾塊錢一斤降到了2塊錢,雞蛋從五六塊降到了1塊。

束從軒先生看到了該報道,第一時間要求養殖公司總經理,將庫存老母雞,雞蛋全部賣出,但是這個時候,雞產品全部一搶而空,而雞卻無人問津。

當時,老鄉雞在合肥有兩家店,束從軒先生為了安撫百姓的恐慌心裡,

主動邀請政府部門去自己店裡吃雞,當時受到了媒體廣泛的關注,將品牌從危機轉向了商機。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 2.品牌升級,戰略發佈會巧妙借力PR

2012年之前,老鄉雞一直叫“肥西老母雞”,我們都知道品牌升級有兩個策略,

第一“充分預告,向消費者告知”,第二種:“不預告,突然更換”。

老鄉雞果斷的選擇了第二種,但是面臨突然更名的老鄉雞,外界傳來了很多疑問,“是不是破產了”,“是不是換老闆了”,於是迫於無奈,束從軒先生巧妙的藉助媒體的力量,開了一場小型發佈會。

並在各媒體頭條刊登更名信息,人民網當時10分鐘點擊量69萬,品牌聲量獲得了極大的關注,讓消費者對老鄉雞建立了新的認知。

從此年輕化品牌,消費群體也發生了變化,客單價從十幾元變成了二十幾元,同時,業績同比上一年增長了2.5倍。

  • 3.贊助影視劇,賦能IP,“借勢品牌傳播”。

據資料記載2012年央視播出一部電視劇《壩上街》,而嗲美食劇的原型正是從束從軒和老鄉雞原型創作和演繹的。

品牌開始並沒有做電視劇的意願,是導演找到他,想為他原型拍一部電視劇,一拍即合,從反對到贊助,又為老鄉雞IP宣傳了一把,壩上街播出以後,老鄉雞品牌影響力又提高了一個lever。

從以上老鄉雞的品牌歷程可以看出,束總對於公關的認知度以及敏感度大於廣告。

公關推動著品牌,建立認知,尤其是初創品牌尤其重要:

其一,公關是通過媒體的第三方途徑,來間接的講出品牌故事,這樣更有可信度,老鄉雞也在初期建設品牌充分利用公關價值。

禽流感巧妙的利用“店面的形式”,邀請市長前去品嚐老鄉雞,一方面利用政府做背書,其次安撫大眾,潛臺詞告訴用戶,“禽流感”沒有影響老鄉雞。

其二,從“品牌升級,巧妙藉助媒體傳播”,可得出結論,在大眾品牌常用的套路做升級中,不同維度的市場打法,其實本質也能給品牌打來不少用戶關注度。

其三,“贊助影視做IP”,這種巧妙的手法,借勢影視公關傳播,更為品牌能夠打下深深的基礎,利用第三方口吻去說出品牌比廣告效應要大。

當然,“公關不僅僅可以幫助企業突破危機,堵截難關,節節創高”,其次也成為打造品牌的戰略性武器。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02.土潮傳播“差異化”。

的確,五千年文化中流傳這麼一個詞,在短視頻平臺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紅及大江南北:“土到極致便是潮,萬物皆可supreme”。

差異化反差,一直都是抓住用戶眼球常用的傳播手段,從小米雷軍戴口罩線上雲手機發佈會,到羅永浩相聲版的發佈會,都能夠讓人們輕鬆記憶,那是源於背後的“特色”,人物IP的形象差異。

在大眾眼裡,作為一個企業的CEO,品牌創始人,對於眾多消費者的印象應該屬於高高在上,而近兩次老鄉雞頻繁的出現在消費者視覺當中卻改變了風格: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 其一:“手撕匿名聯名信”。

手撕聯名信4個方面的借勢,土潮:

我們都知道,對於舉報信,無非就有兩點,一方面是好處,一方面是壞處,很多企業對於舉報信的處理一般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優秀的習慣最多於內部表彰。

  • NO.1:

在疫情期間,眾多企業面臨虧損的時候,多數選擇裁員,私下和平解決,而“老鄉雞”充分利用這點,並做了“文章”,“價值放大”,不但不做裁員,還堅持並扶持一線員工,而且品牌還要繼續擴張。

巧妙的利用“疫情”“裁員”做文章,並且還相應國家號召,積極擁護,這種做法無疑是從品牌聲量上,輕鬆抓住用戶,塑造企業使命。

  • NO.2:

老鄉雞除了抓住這點外,並且“以短視頻的形式”做了官方聲明,而聲明我們都知道是嚴謹性,莊重式的,一般創始人的視頻都是各維度取景拍攝。

但是老鄉雞這次,確實手機視頻的錄製方式,輕鬆的展現了“接地氣”。

  • NO.3:

“聊聊天的聲明”,從每逢佳節倍思親,尋求用戶感同身受,再到視頻當中融入“疫情醫生援救的畫面”,企業虧損5億。

語言當中親和接地氣,而非官方式,充分的利用了流行語關鍵詞,比如“奧利給,這都不是事兒,白貓,黑毛,活下來都是好貓,在群上崗,等讓品牌年輕化。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 其二:“村裡戰略發佈會”。

提起村,我們能想到的關鍵詞就是"土”,“接地氣”,“LOW”,等,而作為一個正常思維的人,都不喜歡村裡的環境,都渴望高大上的風格。

品牌也是一樣,在五星級酒店辦發佈會和在“村裡”辦發佈會的效果也不相同,常規思考的角度,五星級酒店更能突出“逼格”,“段位”,而村裡呢,多數映射的畫面是:“窮”“沒錢”。

畢竟每個做品牌的,都希望自己即使沒錢,也要做出有錢的樣子,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用戶,商家合作,“沒錢了誰會和你合作呢,是吧”。

而老鄉雞這次不同,將“土”展示的淋漓極致,瞬間從創意角度抓住了用戶的心理,“因為沒有人這麼做過”,新穎,有趣,智遠總結3個版塊來說出老鄉雞的“土”。

  • NO.1:

畫風土。簡單的小板凳,村裡大喇叭,一直雞,幾個老大爺的觀眾,一個小黑板,一個教棍,一個橫幅,一個80年代的水壺,自行車。

旁邊配齊的“木梯子”,紅布包裹的話筒,大慈悲,復古的畫面,不管怎麼看,都像是30年前的畫面,換成一個普通人都覺得“真土”。

  • NO.2:

裝扮土。沒有西裝革履的束從軒,也沒有閃耀的追光燈,更別說攝影攝像頭,化妝師造型師了,甚至於PPT都不用團隊做了,直接敲黑板,劃重點。

充分的驗證了“走進用戶”,“走進村裡”,在加上“老鄉雞”的老鄉關鍵詞,更是讓人覺得親民。

  • NO.3:

語言土。“無中生有”,“暗度陳倉”,“憑空想象”“差點就膨脹了”“必考題”“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我們今年都不去。

讓我們給生活比個耶,雙擊點個贊,麼麼噠,這種情況怎麼看怎麼像是曹操當年那“一燒”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視頻中,語言上可以輕鬆的展現出來真誠,樂觀,幽默,接地氣的風格。

在習慣了常規的“大數據”“AI分析”,“5G建設”,“新基建”等高大上詞彙後,偶爾讓用戶感知下接地氣的東西,更容易抓住聽覺。

從雷軍B站鬼畜,到阿里巴巴釘釘馬雲老師“開課”,似乎眾多外界品牌都在嘗試“土潮”。

而老鄉雞品牌的這兩種公關事件,本質都是圍繞著“土潮”做的創意,土潮背後是一種“講究”,也是一種和用戶做朋友的手段。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03.自媒體“差異化”。

微博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智遠認為很多品牌都覺得應該是:“塑造品牌”的地方,而老鄉雞的微博,自媒體號卻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個人IP,放飛自我的地方。

打開微博,每天提供“咯咯噠”的叫早服務,彷彿是住在村裡面讓用戶粉絲每天聽雞叫的起床一樣。

這樣的自媒體運營方式,卻帶來了很多用戶的關注和互動,你可以打開每天微博看下面的評論,雖然發送方式比較隨意,其實也形成了老鄉雞獨有的ICON。

每天微博“咯咯噠”的叫早服務,讓人覺得“老鄉來了”,智遠大概總結了下,老鄉雞的自媒體運營有兩種不同的地方:

  • 1.內容和小編隨意:

微博運營,一般都是有公司自媒體負責,相對於內部來說,一個人兼併多個事情,如果以專業化的角度,可能互動的人會少。

但是多數的微博都是“發自己的產品廣告”,發自己的優秀一面,而老鄉雞的內容策略顯然是和“小編的IP一體化了”。

“小編IP”在很多人心中什麼狀態呢?眾所周知,打雜,跑腿,啥都幹,基層的仔仔,從他們口中說出來的話,或者手中寫出來的字,當然也是比較隨意的。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圖片來源老鄉雞微博)

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官微要做IP化運營,人性化運營,但是真正做到的品牌不多,老鄉雞在這方面做到了極致。

甚至於放飛自我,如果不經常看他們的微博,真的不知道他們在搞什麼?而老闆沒事突然的互動,也會引起眾多年輕人的吃瓜,這無疑是一種“差異化”運營的方式。

  • 2.老闆IP運營隨意:

打開老鄉雞老闆束叢軒的微博,你都可以看到有多不正經的運營,在2月18日的微博上,寫著一條:“大家今天洗頭了嗎”,引發大量網友的評論和互動。

顯然可以看出來可能是公關部在負責,但是網友也會覺得非常的有趣,而這樣的方式眾多的明星也在用,比如“岳雲鵬”,動不動發一個“親我”,李榮浩動不動來一個“想哥了沒”。

鄧超前幾年的“各種P圖”,無非就是加強IP與粉絲之間的互動,從IP的價值升值為品牌的價值,從IP的聲量為品牌的聲量做加持。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圖片來源束從軒微博)

而這樣的方式本質是為了“手撕聯名信”“戰略小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相比如果沒有包容文化,和封閉思維的企業,是不會要求公關部這麼隨意放飛自我的運營。

企業創始人的調性,氣質,決定了品牌的調性,

而老鄉雞這種“放飛自我的形式”更能凸顯出對新鮮事物的擁抱。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04.傳播的本質“走進用戶心理”。

智遠經常聽到很多人說:“我們不做品牌”,“我們現在GMV和用戶量”都比較少,哪有錢去做PR,去做公關。

著名明星投資人徐小平老師也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如果企業只能1元錢做Marketing,我們也要花在“公關上”。

老鄉雞門店虧損5個億,西北筱面停業,新潮裁員,而最先處理的是哪些事情?我想作為讀者朋友你也可以看得出是“PR”危機與傳播。

如果能將PR危機轉化為商機,這無疑比企業花幾百萬做一波地鐵,社區廣告更有效果,不僅僅得到的是消費者的人,而且能突出企業價值,走進用戶的心,得到超級用戶,但是多數企業會選擇放棄。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 消費者不僅僅關注的是“商品”

從工業時代過渡到個性化需求的時代,品牌和消費者關係都在發生著轉變,從用戶解決溫飽問題,到用戶感知品牌效應。

消費者從功能需求到精神層面(精神追求),從品質到精緻(審美表達),從需求到想要(心靈呼應),從從眾到出眾(自我風格)。

總結成為一句話,用戶從哪裡來,關注哪裡,品牌就應該做出相應的感知手段。

作為群體的受眾,都具有豐富多變的情感,推崇個性,追求自由的意志。

大眾傳媒廣告的形式無疑現在是禪精竭慮,主動理解受眾心理,逐步形成了以個性化為表以大眾化為裡的傳播方式。

那麼作為品牌,想要找到超級用戶,就要對媒體的發展,廣告的發展快速掌握,

做出用戶心理迎合的策略,這樣必然對消費者的心理才能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土到極致便是潮”,3個方面掌握“差異化”品牌傳播策略。

  • 社交媒體上用戶的心理特徵:

不得不說現在短視頻,自媒體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公交,地鐵,上下班,都是靠信息化。

那麼基於自媒體的傳播已經是品牌首選的手段,也是社會趨勢,一切老品牌也在積極迎合,有句話這麼說的:不要和年輕人作對,不要和趨勢作對,很明顯。

流量是相互交織的,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絡,這也給品牌傳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那麼作為“社交媒體的用戶”,到底有哪些特徵?是我們作為品牌需要了解的?

  • 1.吃瓜心理

在微博上可以看到,很大量吃瓜群眾,主要就是一些隨意跟風,表達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其實這類群體用戶,如果我們在做品牌傳播的期間,善於抓住,就可以帶來本質上很大的“自傳播”,不僅僅是聲量。

  • 2.張揚的個性

90後的創造出來的“非主流文化”,很多群體都比較喜歡張揚自己的個性,所謂的標籤黨就是這一代人創造的。

你隨時都可以看到一些“潮文化”“打卡聖地”。

90後的群體喜歡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讓身邊朋友知道,獲得大家的點贊認同和刷一刷超高的人氣表,你可別不信,很多的品牌創意,都源於抓住了“用戶張揚的個性”。

  • 3.愛生活懂分享。

如果說老鄉雞的兩大營銷事件能夠快速崛起,一定離不開一群愛分享的人,他們背後覺得有意思,有創意,接地氣,喜歡隨時隨地,隨心的將文字,觀點,喜歡的東西分享出去。

這群類群體,如果品牌能夠抓住,相信也有很多深挖的空間。

但本質說到底,做品牌傳播,只要自己的信息有不同維度的差異化,不管是打場景式,時間差,還是”節日創意“,只要足夠有意思,傳播的速度自然不會慢,當然範圍也會很廣。

寫在最後:

Get用戶,從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做起。

差異化傳播的目的在於尋找與其他競爭對手的不同點,凸顯品牌的不同價值的前提是讓消費者注意到自己並選擇自己。

不論是從產品還是形象或者服務入手,在於自己的獨特性,讓自己區別於同一市場當中的其他商品,吸引消費者,而這背後就需要用到公關+創意的營銷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