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宜“疏”不宜“堵”,父母可用六種方法,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鼕鼕是我兒子卡卡的同班同學,也是好朋友。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脾氣太暴躁,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愛發脾氣。例如,昨天晚上,鼕鼕突然想玩魔方,但是卻發現自己的魔方找不到了。

於是鼕鼕問媽媽有沒有看見他的魔方,結果媽媽告訴他,前段時間堂弟來家裡玩,很喜歡那個魔方,於是媽媽自作主張把魔方送給堂弟了。

鼕鼕聽了非常生氣,馬上大發脾氣,又哭又鬧的,還踢翻了兩個凳子。直到媽媽向他道歉,並且承諾明天會給他買一個新的,再額外送他一副象棋,他才停止哭鬧。

鼕鼕媽覺得鼕鼕的脾氣太差了,一點也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於是問我,她應該怎樣做,才能讓鼕鼕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呢?

脾氣宜“疏”不宜“堵”,父母可用六種方法,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脾氣差,控制不了情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和情緒,孩子也不例外。鼕鼕會因為媽媽把魔方送給堂弟而發脾氣,其實卡卡媽覺得是情有可原的,因為鼕鼕媽的做法,是不尊重鼕鼕的,她沒有考慮過冬冬的情緒。

不過,一碼歸一碼,鼕鼕確實不太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當然,很多孩子都有這個毛病。我們知道,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控制情緒,是很容易會傷害到別人的,所以,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個要點。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脾氣宜“疏”不宜“堵”,父母可用六種方法,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不懂得控制情緒,會影響人際關係

六種方法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俗話說“堵不如疏”,父母想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並不是要壓制孩子的情緒,而是要給機會孩子把他的情緒表達出來,這是孩子心理健康發育的前提。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對孩子進行引導,讓他學會用正確的途徑和方法,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一、帶孩子離開現場

孩子因為和別人發生矛盾而情緒失控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離開現場,讓孩子暫時轉移注意力。因為孩子離開現場後,憤怒的情緒相對會比較容易緩解的。

當然,離開現場後,如果孩子依然憤憤不平的,要發脾氣,只要他不傷害別人和自己,也不破壞東西,那麼,父母可以任由孩子發洩他的不滿。

等孩子平靜下來後,父母再告訴孩子,發洩脾氣可以,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用暴力來解決問題,也不要大呼小叫,說一些侮辱人的說話。

脾氣宜“疏”不宜“堵”,父母可用六種方法,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父母要教孩子,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

二、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慢慢地疏導孩子。當然,父母在疏導孩子的時候,不要以責怪和不耐煩的口吻對孩子說話,最好能用幽默的語言和快樂的態度去疏導孩子。

例如,上文提到的鼕鼕,他發脾氣的原因,一方面是想玩魔方但是沒玩到,願望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是因為媽媽不尊重他,擅自把他的東西送給別人了。媽媽找到他發脾氣的原因後,向他道歉,並提出重新給他買一個的魔方,另外贈送一盒象棋,這樣,鼕鼕的憤怒就緩解了一大半。

如果鼕鼕依然有情緒,媽媽可以幽默地對他說:“要不,咱們倆現在去堂弟那兒把魔方搶回來?”相信鼕鼕會被媽媽的這個建議逗笑的,而且,心情也會舒服很多。

其實,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只要父母用快樂的態度來引導孩子,孩子很快可以走出壞情緒的,而且他還能學會父母化解壞情緒的方法,對他以後控制自己的情緒,有很大好處。

脾氣宜“疏”不宜“堵”,父母可用六種方法,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父母要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三、對孩子的壞情緒進行“冷處理”

多數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都喜歡大叫大喊,又哭又鬧,而且,父母越是勸他,他就哭得越厲厲害,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感到很無奈。所以,有的父母會為了讓孩子停止哭鬧,而滿足孩子的要求。

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處理方法,反而是對孩子壞脾氣的一種縱容,因為孩子以後會在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時,繼續使用發脾氣的方法來要挾父母。

所以,父母遇到這種情況,不妨對孩子進行“冷處理”:讓孩子自己哭鬧,父母表現出一副若無其事、置之不理的樣子,繼續做自己做的事情。這樣不但可以讓孩子慢慢冷靜下來反思自己的做法,而且,還能讓孩子明白,父母是不會被他的情緒所控制的。

等到孩子冷靜下來後,父母可以適當地“點拔”一下他,對孩子曉以利害,並要求他道歉。這樣的次數一多,孩子便知道亂脾氣是達不到目的的,他那愛發脾氣的壞毛病會慢慢地得到改善了。

脾氣宜“疏”不宜“堵”,父母可用六種方法,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父母可對孩子的壞脾氣進行“冷處理”

四、對孩子要“獎懲分明”

很多父母都喜歡用“獎勵”和“懲罰”來教育孩子,其實,孩子愛發脾氣的壞毛病,父母也可以適當地使用“獎懲”的辦法,來進行糾正。不過,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父母要注意獎懲分明,這樣才能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正誤觀念”。

例如,孩子因為某件事亂髮脾氣時,父母可以對孩子進行懲罰,例如減少孩子的零花錢、取消週末的活動等等。這樣孩子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就不會再亂髮脾氣了,即使發脾氣,程度也會減輕很多。

相反,如果孩子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父母也可以給他適當的獎勵。

只要父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及時的獎勵或者懲罰,那麼,孩子很快就會明白,自己的做法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被接納的,這樣,孩子便會慢慢地糾正自己的行為,不再亂髮脾氣了。


脾氣宜“疏”不宜“堵”,父母可用六種方法,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父母要對孩子“獎懲分明”

五、給孩子備一些發洩情緒的物品

有的孩子心情不好,或者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喜歡大發脾氣,還會砸東西,如果家長訓斥他,他的脾氣會變得更大,這種情況在男孩子身上經常出現。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沙袋,或者枕頭、沙發墊等等不會打壞,也不會讓自己受傷的物品,讓孩子通過捶打來發洩他的憤怒情緒。

父母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任性、脾氣太大而打罵孩子,也不要表現出生氣、傷心等反應,因為父母的這些反應,都會強化孩子發洩情緒的行為。父母可以等孩子發洩完情緒後,再告訴他,優秀的孩子,是知道怎樣調整自己的情緒的。

脾氣宜“疏”不宜“堵”,父母可用六種方法,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六、培養孩子的耐性

有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性格急躁,所以,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情,以培養孩子的耐性。

例如,父母可以讓孩子練練書法,讓他在練習的過程中陶冶性情,也可以在做飯的時候,讓孩子幫忙摘豆芽、擇韭菜等等,讓孩子在幹家務的過程中培養耐心。

平時,父母可以抽空和孩子一起去跑步、登山,來培養孩子的毅力。只要父母堅持這樣對孩子進行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的急性子會慢慢地得到緩解,發脾氣的行為也會逐漸變少的。

脾氣宜“疏”不宜“堵”,父母可用六種方法,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父母要想辦法培養孩子的耐性

結語:想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讓孩子學會的。所以,父母千萬不要著急,一定要耐心地幫助和引導孩子,讓孩子慢慢地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和情緒。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卡卡媽的說法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