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英明”指令,無青訓不能晉級?別叫好,這可能使球隊造假!


足協“英明”指令,無青訓不能晉級?別叫好,這可能使球隊造假!


因為無法支付工資等原因,已經有4傢俱樂部退出了中甲聯賽。很難說這是足協改革的成功,或是中國足球發展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不過,只要套上“職業化”這三個字,一切就都可以解釋了。這一屆足協自然也想有所作為,但是,參賽球隊的明顯減少,是絕對不可能作為政績來宣揚的。

足協“英明”指令,無青訓不能晉級?別叫好,這可能使球隊造假!


多少年來,“職業化”就像一個“百寶箱”,不管有什麼問題發生,只要祭出這三個字來,大家就心知肚明瞭——不是我們無能,是“職業化”太殘酷。目前已經有5支中乙球隊遞交了申請,想要遞補進入到中甲大家庭來。對此,足協提出了要求,中乙球隊必須提交俱樂部的青訓報告和未來規劃!“青訓”成為了職業俱樂部的必備條件,沒有它,就沒有進入中甲的資格!

足協“英明”指令,無青訓不能晉級?別叫好,這可能使球隊造假!


這個要求好不好?好!符合不符合中國足球實際?不符合!無數個事實告訴我們,要想在沙漠中蓋大樓,就不能著急。球隊無心搞青訓,已經成了中國大多數球隊的通病,從投資層面來講,青訓花的錢,遠不如直接購買球員划算。看上去,直接購買球員花費不菲,但要是把購買球員的這筆錢分攤到各個年齡球隊的訓練費用上,你就會發現,這種方式是既省錢又省心還省力!

足協“英明”指令,無青訓不能晉級?別叫好,這可能使球隊造假!


我相信,想要遞補進入中甲的5支中乙球隊,在經濟方面還是做了足夠的預算。因為與中乙相比,中甲需要的資金更多,球員的水平自然也要更高一些。而對於絕大多數中乙球隊來說,養活一線隊球員就夠老闆們忙活大半年了,又哪來多餘的錢和精力去搞青訓?不是他們不想,也不是他們不曉得“青訓”重要性,而是實力實在不允許啊。

足協“英明”指令,無青訓不能晉級?別叫好,這可能使球隊造假!


如果就是想進入中甲,青訓隊伍又沒有建設完善怎麼辦?那只有去打擦邊球或是“造假”了。我要是球隊老闆,我就這麼幹:找一支大學球隊,給一點贊助費,直接使其成為青年隊,再接著去高中、初中、小學分別組織各年齡段球隊,冠上球隊名字,讓這些孩子成為球隊培訓的球員即可。當然,我說的計劃很粗糙,相關細節還需要業內人士進行完善,使其符合足協的要求。

足協“英明”指令,無青訓不能晉級?別叫好,這可能使球隊造假!


要求也好,命令也罷,在下達的時候,最好考慮到實際情況,也就是傳說中的“接地氣”。針對中國球隊的青訓狀況,建議還是搞一搞“廣積糧、緩稱王”吧,給大家一個限期,這個限期內如何解決不了青訓球隊,就趕緊土豆搬家吧。什麼,如果球隊老闆到時撒腿跑了、不管球隊了咋辦?你不是愛收保證金嘛,把保證金的額度再提高兩倍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