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你還在試圖用80%的專業技能贏得職場地位嗎?

人生充滿大大小小的選擇,

國民公認可以改變命運的高考,

畢業後去北上廣,還是回老家?

職場中,選擇留任還是接受新的發展機會?

面對這麼多大大小小的選擇,

哪些是你屏蔽外界所有的噪音,

很堅定做出的決定呢?

1. 越早爭取自主選擇機會的人,安全感越強

三十歲+,你還在試圖用80%的專業技能贏得職場地位嗎?

和我同齡的人,幾乎都擁有同一類爸媽,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善於安排,喜歡控制,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用自己對世界的認知,與半生的經驗教訓影響我們,並且喜歡參與我們人生中的任何選擇決策中去。其實他們並不明白,這樣過於嚴密的“愛”,常常會讓我們喪失掉自主思考的能力,錯失儘早犯錯誤的機會,甚至延長更好了解自己的時間。所以,今天的我們可能會更加依賴他人給我們的安全答案,以及根據別人的成功經歷來做出自己的重要選擇。不要責怪他們,他們用自己愛我們的方式陪伴我們成長,現在的我們還有機會慢慢長大。在生活場景中,你還記得自己或身邊的親朋好友念念碎這些話語嗎:

“如果當時我選擇了他/她,現在的生活就不會過成這樣。”

“如果當初我沒有出國留學,現在可能都已經晉升為主管了,當時不知道國內企業看重的其實是工作經歷。”

“如果當時沒有聽爸媽的話回了老家,現在就不會在這家單位做著向擰螺絲釘一樣的機械工作了。”

可惜,生活就是生活,它不會按照任何人想象的樣子發展。但是,你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不斷的認識自己,並且調整方向,讓自己努力活成自己想象的樣子。

人們所處的環境與幼年的家庭教育方式對於一個人成年後的“模樣”起到關鍵影響。在一個開放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當你問他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時,他會給你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正如教育學家提出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與權力是家長髮現他,認識他的好時機。而對於成年後的人來說是瞭解自己的好機會。不僅如此,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你會發現那些聰明的老闆,也會通過員工的選擇傾向來判斷他們的性格,態度,以及崗位匹配度。當然,即便是擁有在豐富的經歷,人總會有低谷與委屈的時候。抱怨兩句又何妨,但是,一定要做到事不過三。

我在兩個月前也說過類似的話:“如果當初沒接受負責這個項目,現在就不用踩這些坑了!”但是,摸著自己的心,認真的問一下是真的後悔了?也會找到一些值得的理由。比如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瞭解,知識體系的擴展,發現了很多自己需要get的新本領,以及影響我決定學習PMP這件事。相信你和我一樣,也可以找到這些被動選擇背後的值得。把自己遇到的不開心寫下來,找出這件事背後至少三個值得的理由,這樣可以為低落的情緒找到一絲心理安慰,抑制負面情緒對後續做出的不良選擇。如果沒有找到,那就要問問自己當時為什麼接受它了。

世界上沒有什麼選擇是分對錯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經歷,如果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任何經歷都會對未來的人生帶來積極的影響。問題的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它。

2 用自我意識擴大對自身價值與目標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遇到過幾位印象深刻的朋友,在與他們相處的時間裡,你幾乎聽不到他們的抱怨。他們看起來豁達,精明,果斷,有時孩子氣,並且非常會享受生活。當你講述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們會在傾聽後,帶著感性色彩的幫你理性分析問題的緣由。這即安撫了你內心的情緒,又能帶你走出糾結的灰色地帶,感受可以用“舒服”這兩個字來形容。

而他們的原生家庭並不都是富足的,衣食無憂的。但卻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早早的做了自己的主,而且在幼年時候就懂得為自己的選擇爭取機會。

我始終認為,一個人只有在認清自己,認清世界,找到目標的前提下,才會呈現出非常坦然自如的狀態與積極的生活態度。自主選擇意識強烈的人情商更高一籌。世界公知“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在著作《情商》中提到:

“自我意識擴大了我們對自身價值和目標的理解。自我意識很強的人清楚自己行動的方向和原因,因此,舉例來說,他們能堅決推辭一份報酬很有吸引力但與自己原則或長期目標不相符的工作。缺乏自我意識的人無視自己深層的價值觀,他們做出的決定往往引發內心不安。一位工作了兩年的人可能說:“接受這份工作是因為薪酬高,但工作幾乎沒有意義,所以我總是感到無聊。”自我意識強烈的人的決定與價值觀保持一致,因此在工作中充滿激情。怎樣識別自我意識?首先,它表現為坦率以及準確評估自我的能力。自我意識很強的人可以準確和公開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情緒對工作的影響,這有別於那種過於激動或懺悔式的告白。”

­——此段落引用於《情商》

總而言之,訓練自主選擇的過程是總結個人經驗教訓,不斷洞察自己,提升自我情商的方式之一。你準備好了嗎?

3. 15%的專業技能+85%的為人處事能力

先前,我們介紹了缺乏選擇動因可能的源因素,以及自主選擇權背後的影響,那麼這一段,我們把焦點從自己轉移到工作環境,看看“選擇”可以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你是否遇到過,做事情非常認真,嚴謹的優秀同事,在每一次完美落地任務後卻得不到應有的反饋與回報。到底是你低估了績效標準,還是公司的考核機制出現了問題?這種現象在國內其實挺常見,原因多種多樣,打開知乎,甚至可以搜出來一堆類似主題的內容,以及文末各種觀點的花式評論。

而今天我們只談論這種情形:有多少30歲+的人還在試圖用85%的專業技能,渴望在職場贏得認可與自己的位置。

著名成功學家卡內基曾經說過,成功是由15%的專業技能與85%的為人處世構成的。雖然我認為它不是絕對適用於所有的崗位/工作類型,工作階段,以及不同類型人對成功的定義。但它已經表明處理人際關係能力的重要性。在職場環境中,我們如何巧妙的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呢?

我們可以把選擇技巧作為工具,幫助我們大大降低在職業生涯中進入不健康的壓力或環境下的風險。我們可以通過選擇與自己價值觀相符的團隊一起共事,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環境或氛圍,選擇為願意支持你或你敬佩與欣賞的人工作,每一點都很重要。識人的能力也應作為我們選擇技巧之一終身練習。

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會與工作有關的一切在一起,如果勉強自己在不健康的壓力與環境下工作,會引發大腦及身體裡不健康的細胞和基因,放大負面因素,從而影響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模式。

4 樹立自己的工作原則

剛剛加入職場的人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分的清本職工作範圍的邊界在哪兒?每當有其他同事拿來某樣任務,告訴ta這件事情今後就歸你了,已經和你領導溝通過了,經常陷入灰色地帶的朋友往往就悶不作聲的直接接手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工作量委屈一大堆,年終獎卻少的可憐。

沒關係,總結經驗教訓,搞清楚自己的工作績效考核這回事兒,你會慢慢走出灰色地帶。是的,職場很殘酷,它不是溫暖的家,大家說說笑笑和樂融融就可以年年有餘的地方。也不要相信那些在招聘啟示,員工手冊上寫的不加班,965的員工福利,它們只是為了招聘吸引人才的手段罷了,擁有完善,公平考核機制的企業,通常都有濃厚的競爭氛圍。

認清本質,明確目標很重要,在入職前或調崗前先搞清楚自己的績效考核重點更重要,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就可以利用選擇分析來評估與確定哪些是重要的任務,哪些是可以延後或分配出去的工作,而不是全盤接受,讓大量瑣碎的事務佔據你全部的時間。練習有效分類,做出準確的選擇,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樹立起自己的工作原則。

時間是人最寶貴的財富,不要讓你投資的時間成本逐漸貶值。

今天的內容分享已經到了尾聲,我們用自主選擇作為話題,引發對生活,對工作的思考,目的是希望大家夥兒能在遇到自己重要的人生選擇題時,不在依賴旁人的答案,不在自我的灰色地帶停留過長時間,作出對得起自己並且願意承擔結果的道路。感謝大家寶貴的時間。

- 下期再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