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與初中的差異,你知道嗎?

曾聽過這樣一個比喻,形象的道出了小學、初中的差異:

小學的時候,一節課教你和麵, 作業是和麵;一節課教你擀皮,作業是擀皮;直到教會你包餃子,考試就考包餃子。

初中了,一節課教會你包餃子,作業是回家蒸包子;考試的時候,考的是烙餡餅。你要學會舉一反三,找到不同和相同的規律,初中要靠思維吃飯了。

很多家長認為,小學升初中對孩子來說是自然而然的轉變過程,殊不知,從小學到初中,無論教師教學方式、學習內容還是學習方法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小學與初中的差異,你知道嗎?


教師教學方法不同

小學與初中的差異,你知道嗎?


小學生的記憶特點是以機械性記憶為主,思維特點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因此老師講課的特點是“少、慢、具體、重複”,課堂教學以“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為主。

②由於初中生的記憶特點是以理解記憶為主,思維特點是以抽象思維為主,所以老師的講課特點是“少而精、深入淺出、講練結合、有主有次,既教知識又教思維、教方法、教能力”。以“點撥啟發”、“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教學方法。

③小學五年裡,學生已經習慣了老師的講課方法,到了初中如果學生還停留在小學的基礎上,那他們就

很難適應初中的教學,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課程難度加深,更加註重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與初中的差異,你知道嗎?


①在小學階段,只要學生上課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寫作業,聽老師和家長的話,一般在考試時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且大家的成績也不會差很多。可進入初中後,隨著知識的深入,難度的加大,需要舉一反三的思維去思考,很多學生茫然無措,對知識不能充分理解,這是需要學會用思維去分析這些知識點。如果學生仍然按小學階段的思維去思考,自然就會變得很吃力。

學習方法不同

小學與初中的差異,你知道嗎?


小學的學習方法是多記、多背、多寫、以作業代替複習,學什麼考什麼,一般情況下只要學生遵守紀律,學習用功,小腦瓜兒聰明等成績就會好。到了初中,有的學生仍然採用小學那種上完課就趕作業,寫完作業就算完成學習任務的做法,結果造成學習上的問題越來越多,學習跟不上的現象。

所以為了適應初中整個學習模式,六年級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養成特別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