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部耽美IP被改編,“腐女”集體狂歡,下一個肖戰在哪兒?

50多部耽美IP被改編,“腐女”集體狂歡,下一個肖戰在哪兒?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田豔紅

最近的耽美圈可謂相當熱鬧。

去年出演由《魔道祖師》改編的《陳情令》而躋身頂流的明星肖戰,因其粉絲舉報同人作品網站AO3而被捲入風波,部分網友發起了“抵制肖戰代言產品”的行動;

由小說《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改編的影視劇《晧衣行》進入選角階段,但網友卻因羅雲熙與陳飛宇將出演主角的傳聞吵翻了天;

網上爆出《撒野》將影視化並改名《左肩有你》,朱致靈和譚泉分別飾演主人公顧飛、蔣丞,此消息一出也引起原著粉的抗議。

如果你不熟悉耽美圈,對這些新聞或名詞可能會一頭霧水。事實上,“耽美”指的是男性間的愛情,是“Boy’slove”的簡稱,一般都是小說或漫畫中的文學人物。

50多部耽美IP被改編,“腐女”集體狂歡,下一個肖戰在哪兒?

圖 / 基於VRF協議

喜歡這類作品的女性也被稱為“腐女”,是她們撐起了這個看似小眾的市場。不過今年以來,由耽美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似乎有爆火趨勢。

然而一個令腐女群體失望的現實是,耽美題材內容仍面臨不小的政策風險,各類授權作品能否順利改編、並如願定檔上線,仍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1、耽改劇成“香餑餑”

“對於《撒野》的選角確實不太滿意,這和演技沒有關係,僅是因為兩位演員給我的感覺達不到心理預期,即使拍攝出來上線後也不會觀看。”90後女生張思琪告訴「創業最前線」,她入耽美圈已經有4年時間,讀過的耽美小說有百餘部。

“我在讀小說時,會在腦海裡幻想主人公的形象。如果明星比較貼合原著並且符合我的幻想,我會支持影視作品並推薦給朋友,比如《鎮魂》。”她說。

一直標榜自己是佛系性格的張思琪表示,對於不喜歡的耽改劇她不會批評更不會辱罵,只是會選擇不觀看。“與其浪費時間關注無用的事,不如節省下來看自己喜歡的小說才更加明智。”

目前張思琪正在三刷priest(晉江文學城作者)的《默讀》和《殺破狼》,偶爾還會邊看小說邊聽這兩部作品的廣播劇。

事實上,從2014年《類似愛情》出現至今,以純耽美、兄弟情甚至改編為BG(異性戀)感情戲上線的耽美IP有很多,但成功者寥寥,目前僅有《上癮》《鎮魂》《陳情令》,其餘作品在市場上根本毫無水花。

50多部耽美IP被改編,“腐女”集體狂歡,下一個肖戰在哪兒?

不過2019年《陳情令》爆火,終於讓原本“圈地自萌”的耽美文化透露出商業化的微光。

公開資料顯示,《陳情令》的官方ost(影視原聲音樂)電子專輯收入高達2250萬。《陳情令》劇組也趁機在泰國和南京開辦演唱會撈金,其中南京原價1980元的演唱會門票被黃牛炒到了15萬元,可見該作品的火爆程度。

除此之外,平臺方騰訊視頻還憑藉“30元提前看大結局”的方式,收割了一大波流量,最終超前點播付費收入高達1.56億元。

在當前略顯沉寂的影視圈,“耽改劇”異軍突起,也讓資本找到難得的標的。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正在拍攝、立項或籌備的耽美小說影視化作品已有56部,包括priest的《默讀》、《殺破狼》,墨香銅臭的《天官賜福》,以及《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偽裝學渣》和《死亡萬花筒》等。

在95後女生江萊(入耽美圈7年)看來,耽改劇集中爆發是一場瘋狂逐利的資本遊戲,不過是看到了耽美圈女性群體的消費力,消費者喜歡什麼,他們就創造什麼。

50多部耽美IP被改編,“腐女”集體狂歡,下一個肖戰在哪兒?

不過市場的火爆也引起了一些從業者的擔憂。

“這其實是一種不太理智的行為。”影視從業者範正元告訴「創業最前線」,現在市場上能夠帶動流量的劇有三類:第一類是古裝劇,大製作且成本比較高,一般是頭部公司在做;第二類是現代劇、甜寵劇;第三類就是耽美、盜墓這種偏小眾題材劇。

“前兩類是整個市場一直在做,產量比較大的一個方向。但因為《陳情令》的爆火,很多人都往耽改劇這邊跑,這種行為不提倡。”範正元說。

50多部耽美IP被改編,“腐女”集體狂歡,下一個肖戰在哪兒?

圖 / Piqsels,基於CC0協議

在他看來,該劇的成功不僅僅是製作公司的功勞,它結合了平臺、投資方、演員,IP本身的熱度以及暑假檔等因素,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盲目地把過多精力投放到耽改劇上,播放後的效果不一定能達到預期,這其實是一個概率問題。”

範正元補充道。

編劇劉芳也認可這一說法。作為《長安諾》和《大唐榮耀》這兩部熱門影視作品的編劇,劉芳對近幾年的耽該劇熱潮也有所瞭解,她認為耽改劇扎堆並不是好事。

“因為耽改劇本身應該是百花齊放中的一朵小花,如果大面積出現會令人審美疲勞,也可能會引起非目標觀眾的反感。如果僅是為了應景拍攝耽改劇,在耽美IP的挑選上不夠慎重,失敗的幾率就很大。”劉芳說道。

2、耽改即魔改?

針對大批耽美IP被影視化,很多書粉內心是抗議、拒絕的,甚至有很多粉絲直呼“耽改即魔改”,他們認為投資者只是利用耽美IP,卻否定了耽美感情。

的確,為了規避風險,大部分耽美小說一旦被影視化,劇中主角的愛情就會被改成“社會主義兄弟情”。但某些耽改劇為了利益又開始打擦邊球,不過是為了吊足劇迷的胃口。

畢竟因為題材的緣故,耽改劇想要完全按照原著進行改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比較成功的《陳情令》,也只能暗中撒糖,粉絲只好從各種細枝末節腦補,但這也成為許多劇迷心中的“意難平”。

江萊表示,作為原著黨,很多人對於耽改劇的第一反應都是懷著質疑態度,很擔心毀原著,或者說毀掉看書時心中構想的那個虛擬角色。

特別是如果出品方沒有尊重原著的態度,出於各種目的大肆改編,“耽美”核心的感情牽絆會被徹底去掉,剩下的不過是藉著原著的皮和熱度在講另一個故事罷了。

原著黨的另一層顧慮是,看書時讀者喜歡的僅僅是書中的角色,也就是現在說的“紙片人”。

而當有真人演繹時,為了宣傳,原著角色常常會和演員一起捆綁銷售,角色往往會淪為替演員造勢的工具,而對原本書中角色的討論空間也會被進一步擠壓。典型的例子就是《盜墓筆記》書粉和某主角粉絲的輿論罵戰。

“其實種種顧慮都是出於原著粉對原著的喜愛,擔心被魔改和利用。對我個人而言,遇到不太滿意的改編,就會避開,不看、不關注、不在社交平臺上討論……也是尊重已經賣出了版權的作者,如果他本人沒有發聲,作為讀者就不應該倒逼作者。”江萊說。

50多部耽美IP被改編,“腐女”集體狂歡,下一個肖戰在哪兒?

圖 / Piqsels,基於CC0協議

而在劉芳看來,有的小說尤其是網絡小說IP改編難度很大,首先它的網絡語言和網絡風格特別明顯,甚至很多小說裡有特別恢弘奇幻的名場面,但作者筆下的天馬行空,普通的特效和拍攝手法無法呈現出來,編劇首先要做一些落地工作。

另外,有的小說裡情緒描寫多,情節描寫較少,編劇需要把情緒的內容做情節化調整。

例如有的小說裡描寫的“一晃幾年過去”,這中間的事情小說里根本沒有詳細描寫,而作為影視劇來說,一個情緒不可能就這麼一筆帶過,編劇就要把這些內容填充進去鋪開來寫。

還有在人設方面,小說裡的主人公從頭到尾可以是一個狀態,但這種人設在影視劇裡就會被認為沒有人物弧線,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轉變,這樣整個戲才有張力,不過改動後就會和原著不太一樣。

“所以一些小說的粉絲,抱怨說我們為什麼要這樣改那樣改,其實很多小說不可能都像金庸的作品一樣直接拿來就能用。大部分小說裡有很多東西是省略的,需要編劇去填充。”劉芳介紹,還有一些內容編劇需要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改編,這些都是小說和影視劇的區別。

“不是所有的耽美小說都適合改編成影視劇。”劉芳說。因為有一些小說只有情感線,或者全程都在“開車”。而適合影視化並且比較容易改編的小說,是那些在剔除掉男男之間情感線之後,情節線依然充盈且人物豐滿的作品。

例如《魔道祖師》小說本身的情節線就非常豐富,它描寫了江湖裡人物的愛恨情仇,各個門派的勢力和線索都十分詳盡,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線,這樣的小說就有很好的改編基礎。“即便沒有主人公之間的情感關係,這個故事也完全可以成立。”

但具備充分改編基礎的小說可遇不可求。而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如何既消除原著粉絲的怨氣,又要兼顧普通受眾的內容需求,成為了編劇的“心頭石”,當然這也是製作方和投資方的一大挑戰。

3、蛋糕甜而小

儘管國內耽美IP影視作品只是主流之外的一類小眾文化,但資本還是不願放過耽美背後那片尚未完全開發的處女地。

實際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耽美作品於1976年左右誕生在日本,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傳入中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已經成為一種不容忽略的亞文化——從文學、漫畫、廣播劇和影視劇,再到現在流行的“社會主義兄弟情”真人CP從能看到耽美的身影。

這主要與耽美文化背後的大批腐女粉絲群體有關。數據顯示,耽美受眾多集中在18歲-25歲之間,只要抓住了這些年輕受眾,就能進一步突破耽美市場。

張思琪介紹,如果特別喜歡某一部小說,她就會把相關的作品都買了。例如她將《魔道祖師》的小說、廣播劇(三季)、漫畫、以及與品牌聯名的彩妝禮盒等通通收入囊中,甚至還和朋友們去過《魔道祖師》主題餐廳。

她每個月在這方面的消費大概有300元,包括在晉江文學城充值看小說,在喜馬拉雅和貓耳FM聽廣播劇,以及購買其他衍生品,偶爾也會為了追線下活動一擲千金。“一入腐圈深似海,從此節操和錢財都是路人。”張思琪感慨道。

在劉芳看來,耽美作品之所以備受追捧,是因為女性受眾變多,增加了對耽美文化的話語權,但耽改劇出圈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方面,電視劇是一個商業化大眾行為,而耽美只是一個小眾市場。如果資本一窩蜂湧入,很可能會導致本身出口就很窄的市場變得更加擁擠,反而會影響這個圈子發展。“其實喜歡看耽改劇的人就固定這麼多,每年1-2部基本就已經飽和,畢竟是一個小眾蛋糕。”劉芳說。

50多部耽美IP被改編,“腐女”集體狂歡,下一個肖戰在哪兒?

圖 / Piqsels,基於CC0協議

另一方面,優秀的耽美IP早已被瓜分殆盡,目前很難再找到像《魔道祖師》這樣的頂級IP,目前在悄悄選角、秘密拍攝的IP都是幾年前儲備的經典作品。

不過在範正元看來,雖然純耽美的用戶基數不大,但整個亞文化圈是龐大的。

未來隨著耽美內容呈現方式多元化,它會將更多人拉進圈子裡,比如說肖戰的“顏粉”、肖戰和王一博的“CP粉”等,或許會因為主演的樣貌和情感線進入耽美圈。在這一過程中,耽美圈的邊界也會變得越來越模糊。

不過仍然要警惕的是,像耽改劇這種敏感度較高的題材隨時面臨著未知的風險。

換言之,耽美市場這塊蛋糕雖然看著美味,但想要分到一塊卻並不容易。

注:文中張思琪、範正元、江萊均為化名。

*文中題圖來自Piqsels,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