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家機構需要避開5個坑

現在教育培訓許多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生搬硬套成功學校的經營模式或經營品種,忽視本校的內、外界環境等因素,最終導致經營不善,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教育機構管理者要走出的的5個經營困境,希望對校長們有所啟迪!


1缺乏行業瞭解和規劃


選擇做學校,是覺得這個行業前景大,風險壓力小。


由於這種錯覺,管理者掉以輕心,對經營缺乏規劃,以致在消費人群、資金循環週期、預估營業額等評估不足,當風險來臨時,措手不及。


教育培訓創業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要看經營者的決策是否正確,對教育培訓業調研不繫統,導致在經營方式上出現迷茫,很可能會直接導致經營不善。


2定位不明確


先是做大班和小班?

效果不明顯之後做個性化課程,

後來又推出上門家教。

想法很多,定位不明確,給家長造成很大錯覺。多元化也造成力量分散,品質無法有效改善。


3盲目追求品質至上


以為品質決定一切,把產品特點當作目標群體分析。


很多人以為學校首先老師一定要最好,教室也一定要好。對手的老教師經驗豐富,你就要更牛X的教師;對手教室裝修花了4萬,你就要花10萬把教室裝的更豪華!最後導致問題頻出,還覺得原因是因為教師沒有別的學校優秀才導致的。其實,忽視本校的內、外界環境及具體的狀況,主觀定位,造成供與求的脫節,使學校的經營每況愈下。


4選址失誤


做教育培訓,選址很關鍵,一定要考慮長遠,做好長期在此發展的準備!


位置的參考指標為:現有消費人群、潛在消費人群、合同期。而我們選址時,考慮不夠長久,後來校區搬遷,造成客流銳減,這是最大的硬傷。


5同質化競爭


兩者中小學校教育培訓,一家原本經營狀況不錯的培訓機構,正準備開始第二輪裝修。就在裝修前夕,另一家知名品牌培訓學校即將入駐附近商鋪。新入駐者在規模和品牌優勢上高於自身,且自己也沒有一個強大的品牌做支撐,同質化競爭會對自身不利。


大平臺才是培訓學校的舞臺,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知名學校去學習。知名的品牌背書是一個學校做大做強的前提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